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4-10-12 00:00:00覃幼玲
幸福家庭 2024年13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从大单元视角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已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深入研究高效、科学、多元的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对学生明确单元主题、梳理文本结构、掌握阅读技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大单元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各学科教材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课文编排和设计上贯彻了大单元理念,并在每个单元融入了阅读学习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未能充分重视单元主题,也未能构建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线,导致阅读教学效果未能达成预期目标。鉴于此,文章阐述了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思考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整体性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对一个完整单元的综合教学,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特征,因此也被称为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然而,这并不等同于简单地将单元内多篇文本累积起来进行教学,而是注重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换言之,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宏观上掌握文本内容,领会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情感,还要求教师根据大单元的主题特色,全面分析文本特征、研究表达手法、探究写作背景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单元教学的价值。

(二)连贯性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非仅限于教授单元中的单篇课文,而是要求教师在深入研读单元内多篇课文的基础上,探索这些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掘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从而实现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时,除了关注大单元内的多篇文本,教师还应综合考量前后单元之间的关联性,使前一单元为后一单元的教学奠定基础,而后续单元则起到巩固前面单元所教授知识的效果。因此,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连贯性的特点。

(三)动态性

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动态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时学生思维的动态变化。在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中,都有触动学生内心的元素,无论是简短的一句话、一段文字,还是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动态化发展。

二、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主题不明确

主题是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只有明确了大单元主题才能高效开展单元内的阅读教学指导。然而,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将单元内的多篇文本逐一拆分讲授,导致单元内各文本无法相互产生联系,这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使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欠佳,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学生的主体性不明显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他们侧重于对多篇文本进行详细讲解,很少预留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与感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主导了学生的思维路径,使得学生难以发挥主体性,从而导致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三、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分析单元主题,把握文本层次

在开展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细致分析单元主题的特点,掌握各单元的教学重点,明确单元阅读的核心、教学流程、阅读层次等,进而有序地进行阅读教学指导。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单元主题,参照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等,将这个单元的主题定为“父母无私的爱”,并设定如下阅读学习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体会不同场景和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由此,教师可以明确这个单元阅读的主线及核心为思想情感,进而引导学生精读、深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细心品味文章的主旨,掌握其核心思想,从而实现情感渗透的阅读教学效果。

在明确单元主题的特点后,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单元的文本阅读层次,挖掘单元内文本间的内在联系,并探索最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高效达成阅读教学目标。这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系统地分析单元内的文本,明确每篇文本的阅读目标,了解多篇文本的层次主线和教材中单元内不同板块的功能,细化阅读教学的内容,并制订教学计划。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包括三篇课文,分别是《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其中,《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是精读课文,教师要进行深入的讲解;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则作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是对前两篇课文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从教学目标来看,学习《慈母情深》时,学生要在阅读时思考并标记出令他们印象深刻的段落;学习《父爱之舟》时,学生要分析文章标题的深层含义,难度有所加大;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学生要结合个人经历进行自主阅读和创新性想象。这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按照“感知—理解—想象”的顺序逐步推进,旨在实现学生阅读情感的逐步深化和发展。此外,这个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父母之爱”、习作“我想对您说”和语文园地三个板块,这些板块是对上述文本阅读的实践检验。教师结合这三个板块开展教学,有助于增强单元内文本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内的课文都围绕着统一的主题展开,不同单元之间也存在联系。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将大单元教学理念贯穿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新单元、新课文的同时,能复习并巩固旧单元、旧课文的知识,或者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在学习新知识时遇到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童年的百花园”为主题,编排了《童年的水墨画》《剃头大师》《肥皂泡》《我不能失信》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都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故事,主要通过观察和想象的手法进行表达。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你能想象到什么?”这一问题紧扣第五单元的主题“想象”,有助于构建起单元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回忆上一个单元的经典句子、语法表达、情感体验等。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大胆想象与表达,并对这个单元主题的阅读方向形成初步的理解,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更有目标和方向。

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遵循既定的主题思想,还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并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三)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在一个单元内,多篇课文共同构成了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的群文。在结合单元内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能通过大量适宜的阅读活动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认知能力。因此,在开展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契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拓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元内课文的深层意蕴,丰富知识储备,为学生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章,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儿子,给我考个零分回来》《第一次抱母亲》等,引导学生参与群文阅读活动。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课外阅读记录本,引导学生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所阅读的文章,并撰写个人的阅读体会。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群文阅读的触类旁通效应,通过阅读对比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又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如让学生阅读《童年的水墨画》组诗中的其他三首儿童诗《街头》《花前》《树下》,还有《剃头大师》的延伸阅读文本《开心男孩》等,让学生领略观察与想象的魅力,启发他们深度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结语

在大单元视角下,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明确单元教学的总体目标、主题和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单元的总体特征、文本结构和前后内容的关联,以情感为纽带,开展生活化的整体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和情境化教学,将教学理念具体化为实践应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凤凰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