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书写能力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也是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必须掌握的技能,对培养幼儿的书写兴趣、书写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幼小衔接视角出发,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前书写水平,从前书写概念着手,探讨了提高大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一、正确引导,明确前书写概念
“前书写”是指幼儿在没有接受正式的书写教育之前,用笔或者其他书写替代物,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用简单的图画、符号和简易的文字向他人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及构建前书写经验的游戏和学习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展前书写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书写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增加识字量、掌握书写规范,从而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保证前书写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来设计活动,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在前书写活动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科学规划,营造前书写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前书写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前书写学习机会。比如,笔者高度重视前书写环境的营造,在班级设置了温馨舒适的语言区、涂鸦墙、签到区、写生区、植物生长观察区和纸笔体验区等,鼓励幼儿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中,自由选择沙子、一次性筷子、积木、黏土等材料,尽情写写、画画、涂涂,让工具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媒介。同时,笔者提供了沙子、石头、松果、贝壳、树枝等自然材料,以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书写的乐趣,在探索中提高对书写的兴趣。此外,笔者鼓励幼儿为班级的美工区、益智区、生活区等区域制作标示牌和规则牌,以提高他们的前书写能力。为了帮助大班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笔者还在班级教室内增设了幼小衔接区,并在语言区投放了帮助幼儿练习字形、笔画、笔顺的相关材料和工具,支持幼儿进行探索学习。
(二)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前书写能力
1.培养兴趣。在开展前书写活动的过程中,笔者所在班级始终贯彻“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将前书写活动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培养幼儿制订计划、记录日常的习惯,如寒暑假规划、购物清单和阅读笔记等,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获得丰富的前书写经验。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追踪和记录幼儿的成长轨迹,笔者为每名幼儿定制了专属的空白日记本,并配备了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便利贴,鼓励幼儿以写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重要时刻,如运动会、毕业典礼、六一庆典等。
2.进行肌肉练习。在书写启蒙阶段,教师要重视引导幼儿进行肌肉协调性练习,锻炼幼儿灵活地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除了控笔练习,教师应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例如,针对肌肉协调性训练,笔者组织开展了泥塑制作、剪纸、撕纸及用筷子夹豆子等竞赛活动;针对手腕力量训练,笔者设计了拍球、盛饭、舀豆子及扔沙包等趣味游戏。
此外,在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时,笔者组织了编发、系鞋带、绳子打结及传统的投壶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寓教于乐,还能提高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进行绘本阅读。绘本阅读是提高幼儿前书写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前书写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来设计教育活动,为幼儿营造自由、充满乐趣的语言环境,并有目的地投放绘本材料,激发幼儿对前书写的兴趣。笔者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尝试自己创编故事,并以绘画或书写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还将绘画与书写紧密结合,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深度融合。
三、善用主题,丰富幼儿前书写经验
(一)兴趣导入,探索前书写之旅
大班的最后一学期,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探秘小学”主题活动。由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笔者基于幼儿对小学的好奇、希望和担心,帮助幼儿梳理在活动中的收获,使幼儿形成对小学的初步认识。笔者梳理了幼儿的经验和想法,挖掘了幼儿的兴趣点,为接下来的活动做铺垫。
(二)聚焦问题,提高前书写能力
确定活动主题后,幼儿积极地讨论了小学课间十分钟可以进行的活动。笔者鼓励幼儿自主规划课间十分钟的活动,体验从制订计划到反思、梳理经验,再到调整并实施计划的完整环节。这不仅让幼儿意识到时间规划的重要性,还提高了他们制订计划、调整计划与执行计划的能力。随着主题的深入,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差异。于是,笔者鼓励幼儿讨论“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在这次讨论活动中,笔者与幼儿一同参观了小学环境。幼儿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对小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减少了对小学的陌生感和对小学生活的担忧。
教师带领幼儿实地参观小学,可以帮助幼儿近距离地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感受小学生活的魅力,从而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在“我心目中的小学”这个活动中,笔者建议家长陪伴幼儿前往即将就读的小学进行打卡,并鼓励幼儿以图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小学的想象与期待。每名幼儿都怀揣着对未来小学生活的好奇与憧憬,这些关于小学的畅想,不仅意味着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迈向新的学习阶段,还提前为他们铺设了了解小学、认识小学的道路。
(三)支架引导,设计活动内容
在确定“探秘小学”主题后,笔者设计了四条活动主线:“我心目中的小学”“成为小学生”“小学生活万花筒”和“对话小学”。
在“探秘小学”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表达自己的憧憬与想象,并深入了解小学,在亲身感知与体验后,再次分享自己的感悟,这让他们完整经历了从猜想、实践到深刻认识的过程。幼儿展现出强烈的交流欲望,他们乐于在群体中讨论问题,勇于在众人面前发表见解,能够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地分享所见所闻。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幼儿学会了与同伴分工合作,乐于分享喜悦与趣事,勇于与同伴分享自己对小学的认识。在科学领域,幼儿园虽然没有专门的数学课,但通过开展投票、计数、统计等活动,在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艺术领域,幼儿通过绘画这一形式,尽情展现对小学的认知与对未来的憧憬。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幼儿不仅提高了前书写能力,还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未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整个主题活动中,笔者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决策权交给幼儿。当幼儿遇到难题时,笔者及时介入,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同时,笔者借此机会加深幼儿对前书写核心经验的理解,发挥了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家园联动,助推前书写工作顺利开展
家园合作是提高幼儿前书写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陪伴。在前书写活动中,笔者定期向家长推送科学育儿讲座的视频与导读文刊,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绘本阅读是探索文字世界的一扇窗,是学习、了解文字表征的活动形式之一。笔者鼓励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如每天进行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要求幼儿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向家长复述故事内容。家长可以用文字记录孩子纯真的表达,使其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宝贵记忆。
此外,笔者倡导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假期,笔者为幼儿布置了结合生活情境的书写小任务,如周末陪奶奶去菜市场买菜,并用计划表的方式记录买菜的花销。当任务完成后,幼儿可以将计划表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成果。
结语
前书写活动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游戏,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耐心地去尝试和挖掘。这一活动是连接非正式书写与正式书写的桥梁,是幼儿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师应当精心把握好“度”,既不过度干预,又不放任自流,为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提供充足的养分与阳光,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为即将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运河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