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大主题教育在塑造学生核心素养与价值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小学英语教育正经历着功能转型,其教材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成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载体。本研究聚焦于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深入剖析其在融入重大主题教育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举措,旨在为提升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持。研究对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内容分析,特别关注其主题设计的创新性、内容编排的合理性、教育目标的明确性,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程度。研究指出,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在与重大主题教育融合方面严格遵循英语课程标准与政策指南,充分考虑了英语学科的特性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主题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材采用自然融入的方式,避免了内容的生硬堆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材;重大主题教育;融合策略;核心素养;辽师版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6-0233-0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而教材则是完成使命不可或缺的实践平台,其核心价值在于“滋养根基,塑造灵魂,启迪智慧,增益才识”。教材体系的构建,作为国家长远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基石性工程,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材正积极转型,成为汇聚多元教育理念与元素的桥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为教材编写指明了方向,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劳动教育及国家安全教育等重大主题融入教学。这一要求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使英语学习超越单纯语言技能的范畴,成为一场深刻的文化认同与价值观塑造之旅。小学英语教材与重大主题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精心设计的教材内容与创新的实践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旨在激活重大主题中各教育形态“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助力青少年形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因此,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主题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主题教育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主线,跨学科整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模式。将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增强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主题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社会、文化、科技、自然等多个领域,为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一)整体规划,精心选材
1.明确教育主题与内容
除了整体性要求,重大主题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实践进路。按照指南要求,系列重大主题教育不单独设科,主要依托学科课程[2]。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在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定教育主题和内容。教材应承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主题,同时要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等内容的融合。重大主题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旨在发挥重大主题教育的价值引领、思想教化等功能,以推动知识与道德的融合[4]。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在重大主题教育进学科教学的体系中不可或缺[5]。精准把握内容是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的关键[6]。对于小学英语教材而言,重大主题教育相关内容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鲜明的角色和富有启发性的对话来体现,确保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他们思考和产生情感共鸣。
辽师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教材(以下简称“辽师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和“喜迎国庆,歌唱祖国”的舞台背景融入大场景中。这些元素与真实生活情景相呼应,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厚植爱国情怀。四年级则通过中国登山队珠峰登顶红旗招展的插图和校园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图片展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远大理想。这些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五年级上册更是以大场景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杨利伟、屠呦呦、袁隆平等时代先锋人物的事迹风采。这些人物不仅是中国各领域的杰出代表,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了解他们的事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树立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在学科融合方面,辽师版教材与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从低年级的《寒号鸟》等故事到高年级的《悯农》等诗歌,与部编版《语文》教材相融合,也与数学、艺术、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相呼应,如学习数字、演唱歌曲、参观科技馆、参与公益性实践活动等。此外,教材还通过设计关于“家庭”和“友谊”的主题单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接。学习这些主题课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够深入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环保”主题单元,教材同样注重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够树立环保意识,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有学者认为,教材内容应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保证实用性[7]。这意味着选择的主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在英语教学中开展重大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
教材内容应围绕具体主题语境,通过设计多元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8]。辽师版教材在四年级下册的“Chinese festivals”单元中,围绕具体主题语境,通过设计多元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深入探索。这一单元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首先,在阅读活动中,辽师版教材通过精选文本,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一方面,这些文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积累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不同节日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清明节的纪念、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
其次,教材设计了一系列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对话中运用所学知识,与同伴互动,练习如何询问和回答关于节日的问题,以及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看法和感受。这样的对话练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在写作环节,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学生可以根据提示或图片,写一篇关于某个传统节日的短文。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还要考虑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的写作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诚信”主题单元,辽师版教材不仅注重与“诚信”相关的单词和句型的学习,还通过设计合作游戏和角色互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诚信的真谛。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自然地将重大主题教育融入语言学习中,实现教育目标和语言技能的双重提升。
(二)内容选择与编排
1.确立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育目标
重大主题教育是面向各学段学生持续开展,并且涵盖各门学科、各环节的通识类、普及类教育[9]。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教育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教育目标不应过于抽象或超前,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紧密关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梅德明教授指出,“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目标应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社会意识和文化认同”。
在编写辽师版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道德基础培养与年级特点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教育目标主要聚焦于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如友善、诚信等。通过设计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角色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品德修养。随着学生年级的提升,教育目标应逐渐向更复杂的主题延伸。在高年级阶段,教材不仅要继续强化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还要引入团队合作、环境保护、家国情怀等更深刻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道德修养。
确立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教育目标是教材设计的关键。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偏好,设计科学的重大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遵循内容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原则
在设计重大主题教育内容时,应注重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旨在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确保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拓展。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教学目标应体现课时之间的关联和递进[10]。
初级阶段,教材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侧重于基本概念和价值观的引入。例如,在“尊重”这一主题单元,辽师版教材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如在与朋友交往的场景中,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的设计符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适应儿童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接触和理解重大主题教育。
随着学生进入更高年级,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此时,可以引入更复杂的社会议题,如“环保”“文化差异”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例如,通过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鼓励学生探讨环保措施,这既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深化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内容编排上,教材应遵循梅德明教授提出的“整体性、关联性、渐进性和开放性”原则,确保各单元之间逻辑严密,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比如“友情”这一主题,从一年级的“认识新朋友”到五年级的“维护友谊与解决冲突”,内容逐步递进,让学生在逐渐复杂的语境中不断深化对友谊的理解。
内容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原则是教材设计的重要指导,要求教师和编写者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重大主题教育。贯彻层次性与递进性原则,教材不仅要提供丰富的语言学习素材,更是有效传播正确价值观的载体,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有机融入,指向核心素养
1.有机融入,避免生搬硬套
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要避免“两张皮”现象,即教育主题与语言学习内容之间脱节的问题[11]。在编写教材时,要坚持人文引领,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时代的发展要求重新解读技术的内在结构,注重人文因素在教育中的应有之义[12]。为实现这一目标,辽师版教材采取了有机融入的方法,确保重大主题教育与语言学习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首先,找准融入点。深刻把握重大主题教育的特点与属性,找准其与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内在关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例如,低年级阶段,辽师版教材利用背景插图、故事引入和体验式教育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初步建立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高年级阶段则更加注重主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精心设计的课文内容和学习活动,有机融入革命传统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次,巧妙设计教材内容。将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与英语知识点相结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单元。例如,在学习描述人物的英语单词和句型时,可以引入各行各业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等,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实案例和热点事件等,将重大主题教育融入教材原有框架。例如,在学习有关自然环境的英语课文时,穿插介绍一些环保行动和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再次,注重呈现方式。采用图文结合、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活动部分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任务完成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重大主题教育的内涵。这些互动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最后,适度拓展与延伸。提供与重大主题教育相关的拓展资源,如相关网站、书籍推荐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这些拓展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践行相关理念。
2.指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英语课程目标,构建了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载体、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基本遵循的课程内容结构,制定了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达成的质量标准[13]。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不仅旨在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还包括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14]。在辽师版教材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通过设计多元化的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核心素养育人,强调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与关键品质[15]。因此,教材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以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应拓展教材中主题和活动的深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能培养他们的伦理判断力。
教材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应为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提供支持。辽师版教材通过讲述有关友谊、家庭和社区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合作、感恩和责任等。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修订,既要脚踏实地做好文化传承,又要仰望星空体现学科前沿和发展新成就。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小学英语教材,对于深化小学英语教材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小学英语教材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将继续在重大主题教育的引领下,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内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其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为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强健体魄、审美情趣及劳动技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生全,周莹华.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23(1):32-38.
[2] 舒博悉.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规划与实施研究:基于系统观念的视角[J].教育参考,2024(5):24-3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
[4] 张良.重大主题教育如何融入中小学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10.
[5] 张红信,刘坚.重大主题教育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3(12):14-20.
[6] 赵怡.高中地理课堂融入重大主题教育内容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4(4):38-40.
[7] 刘倩,周祁林.义务教育英语教材编写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以人教版英语教材为例[J].海外英语,2022(4):161-162.
[8] 梅德明.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编写新时代高质量英语精品教材[J].外语教材研究,2022(3):44-59.
[9] 谢俏静,黄春秀,黄云振.强化重大主题教育,提升语文课程培根铸魂实效[J].基础教育研究,2024(4):17-26.
[10] 郄利芹,尹彧,杨阳,等.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主题单元教学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9):23-33.
[11] 张雪洁.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的实施建议:以初中生物学教材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4(1):90-95.
[12] 邓静.新形势下“以学习为中心”的ESP教材编写与开发:以《人工智能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中国ESP研究,2022,27(1):63-69.
[13] 李雅俊.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重大主题教育的实践探究[J].校园英语,2024,23(1):94-96.
[14] 程晓堂.在英语教材编写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J].外语教材研究,2022(1):60-69.
[15] 洪永周.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4(7):84-89.
作者简介 陈伟荣,编辑,研究方向:教材、英文学术外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