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4-10-12 00:00:00毛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6期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与开展实践活动、深化红色旅游资源与思政课的融合、构建红色档案资源传播与保护机制等创新路径,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研究表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课,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互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创新技术,提升教师运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6-0202-06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教科研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互联网+党建’育人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271;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依托红色资源强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zsszsx271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和独特优势。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得到极大拓展和丰富,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更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培养出既有深厚爱国情怀又有坚实专业技能的当代青年人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是其他教育资源无法替代的。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不仅是对党领导人民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真实再现,还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深刻诠释。通过学习和研究红色文化,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理解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从而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够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不仅扮演着重要角色,还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发挥着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作用。红色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导向,助力他们明晰自己的人生方向[1]。红色文化包含丰富的党史故事、革命精神和英雄人物事迹,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新媒体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途径。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红色文化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红色主题的短视频、微电影、在线讲座等,能够让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红色文化的传播不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通过实际行动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要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还能帮助学生将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红色文化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素材。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通过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学习红色文化,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能助力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深化[2]。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新媒体赋能,红色文化得以更广泛、更生动地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还能显著提升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师的新媒体运用能力,红色文化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3]。

二、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一)新媒体的普及与红色文化应用新路径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开辟了全新的路径。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依赖课本、课堂讲授和课外活动,但这种单一的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不足,教育效果不理想。新媒体的普及,尤其是互联网、移动端应用和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和手段。通过整合红色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将丰富的红色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短视频、微电影、图文并茂的推文等形式,不仅能生动展示红色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还能通过互动环节,如评论、点赞和分享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红色教育,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便捷性,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活动。通过直播平台举办红色文化讲座,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学习;通过在线论坛或微信群,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在线问答、知识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成果。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直播或短视频记录参观过程,让更多学生共享这一学习经历。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宣传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还能帮助他们将红色文化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4]。新媒体还能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视频直播、在线讲座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理解和认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共鸣,提升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开展在线讨论和互动,这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不仅能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还能极大地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运用新媒体,能够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灵活和高效,为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增强思政教育效果,还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精神支持。

(二)新媒体助力红色文化传播的成效

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育人中的成效。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在课堂上或特定场所开展教学。但借助新媒体,可以使红色文化通过网络平台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可以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教育渠道。新媒体能够助力红色文化传播,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5]。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红色文化专题网站或数据库,收录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如历史文献、音视频资料、图片展览等,供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同时,新媒体可以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时代,对新奇的媒体形式和新颖的互动方式更感兴趣。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线上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故事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参与感和互动性。此外,新媒体还可以为高职院校搭建红色文化学习平台。

实践证明,新媒体能够大幅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手段和互动形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情感会更加深厚,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认同感和责任感,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在日常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得到体现和延续。

(三)新媒体助力红色资源整合与应用

新媒体时代,整合优质红色资源,构建媒体矩阵,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路径。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有利于红色文化在青年学生中传承与发展[6]。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整合各地的红色资源,形成一个开放共享的资源库。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红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制作专题报告等活动。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还能促进其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得相关知识,还能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学生制作的红色文化宣传内容,如红色故事讲述、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旅游攻略等;通过直播平台,邀请学生担任主持人,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和访谈节目,传播红色文化知识,分享红色文化感悟;通过在线社区,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摄影比赛、红色文化征文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热情。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强化教育效果。

(四)新媒体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创新途径

通过拓展内容、创新方法、深化实践教学,红色文化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吸引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7]。

在拓展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将红色文化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红色文化与社会热点结合的文章,使学生在了解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重大节日或重要纪念日,如国庆节、建军节等,推送红色历史故事、革命精神解读等内容,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红色文化主题的微视频,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红色文化和革命故事,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在创新方法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直播、录播、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提升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通过直播平台,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学者举办在线讲座,学生实时参与提问和讨论;通过录播平台,提供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系列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由选择学习内容;通过互动讨论平台,组织学生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和辩论,促进他们深入思考和相互交流。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教学形式,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在深化实践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红色资源虚拟游览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革命旧址、战斗场景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社会调查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在平台上分享和讨论调研成果。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创新途径,红色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能够显著提升。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学习中。其次,能够有效增强思政教育效果。通过将红色文化与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加丰富,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升,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8]。

三、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新媒体给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对传统思政教育形式会感到枯燥和乏味,通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系统性地融入各类课程中,能够使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设计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特色课程模块,既能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情怀。与此同时,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学校可以及时发布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如党史故事、英雄事迹、红色文化视频等,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9]。

总的来说,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各类课程中,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是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在成长道路上不忘初心。

(二)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开展实践活动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政队伍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新媒体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提升他们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的能力[10]。通过培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工具,更有效地传达思政教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建立思政教育专家库,邀请优秀的思政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专家和学者可以分享经验和见解,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政教育专业知识,专家库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创新点,推动思政教育不断发展,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水平。此外,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旧址、参加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辩论赛等,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深化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文化自信[11]。

总之,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是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深化的关键举措。高职院校应重视思政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体验机会,打造更加优质的思政教育课程,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三)深化红色旅游资源与思政课的融合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历史内涵,可以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和伟大事件的缅怀和记忆。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将红色旅游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和互动性。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红色旅游景点,组织学生进行虚拟游览和实地考察,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了解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播放红色旅游相关视频,分享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红色旅游实践活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12]。

(四)构建红色档案资源传播与保护机制

红色档案资源是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承载着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教材[13]。新媒体为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机遇。通过新媒体平台,红色档案资源可以得到广泛传播,发挥教育作用,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

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库,将珍贵的红色档案资料数字化,并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使更多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14]。为保护和传承红色档案资源,高职院校可以与政府、社会组织合作,构建红色档案资源保护和传承机制。通过设立红色档案展示馆、组织红色档案主题展览等,增强学生对红色档案资源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这种多方合作的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护与传承红色档案资源,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15]。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新媒体的应用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接触到丰富的红色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思政课的内容,还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实践证明,红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红色文化作为革命历史的真实见证,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学习和研究红色文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感受革命先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革命先烈的传记、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遗址等活动,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参考文献:

[1] 樊婧仪.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就业创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上海红色资源为例[J].中国就业,2024(3):73-75.

[2] 滕姣,宋健文,龙仕旻.广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4(1):19-22.

[3] 王金娟.新媒体赋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4(1):32-36.

[4] 王捷.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1):184-186.

[5] 涂泽宇,徐惠.新媒体助力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成效研究[J].新闻传播,2024(11):28-30.

[6] 姜阳.新媒体视野下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1):181-183.

[7] 张雪梅.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研究[J].公关世界,2024(7):107-109.

[8] 樊艳丽.山西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山西老八所高校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168-170.

[9] 姚兰.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0):161-163.

[10] 马承钰.基于媒体技术的长征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策略探究[J].新闻传播,2024(4):112-114.

[11] 郭思佳,周珂.镇江市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9):145-146.

[12] 温朝芳,陈冬颖.新媒体时代红色旅游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3(11):170-171.

[13] 徐光煦.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J].红岩春秋,2023(11):1.

[14] 张正东.新媒体时代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讨:以长沙学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4(4):210-212.

作者简介 毛晶,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