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探讨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与传播中的作用,重点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路径,以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和信息交流平台,给高校党建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整合多种新媒体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建品牌传播体系,高校能够更高效地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探讨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中的具体作用和创新路径。研究指出,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中发挥着桥梁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表现手段,同时扩大党建工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可以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展互动式活动等,创新党建品牌建设方式,同时可以打造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应用社交媒体增强传播效果,通过数据驱动优化传播策略,从而推动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传播;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6-0186-05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党组织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有效作用的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zsszsx080;2022年度山西大同大学社会科学类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文化自信自强视域下同大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成果,项目编号:2022S12
当前,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对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广泛覆盖的特点,因此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中拥有独特的优势。高校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党建品牌,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1]。
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与传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新媒体,高校党组织能够更加高效地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此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如图文、视频、直播等,能够为高校党建品牌的创新提供丰富的手段。面对海量信息和多元化的舆论环境,高校党建工作需要在内容创作、传播策略、品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以增强党建品牌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2]。
(一)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迅速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并及时回应师生的疑问和需求。这种即时互动的传播方式不仅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也能增强师生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与认同。
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高校党组织可以第一时间发布与党建相关的信息,开展线上讨论和互动,及时解答师生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这种即时性和互动性不仅可以提升党建工作效率,也可以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新媒体为高校党建品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表现手段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图文、视频、直播等,这使高校党建品牌的宣传形式更加生动、多样。通过制作精美的图文、发布有趣的视频内容、开展线上直播活动等方式,高校党组织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党的形象和工作成果,吸引师生关注和参与[3]。
例如,一些高校通过制作短视频展示党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和党员的风采。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党建品牌的内容,也增强了党建品牌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品牌传播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媒体具有广泛覆盖的特点,可以将党的声音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党组织可以将党建工作的信息传播到校内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高校的党建工作。
例如,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高校党组织可以定期发布党建工作动态、活动预告、理论学习资料等,扩大党建工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此外,新媒体的便捷性也能让师生随时随地获取党建信息,增强党建品牌的传播效果。
(一)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全方位的党建品牌形象
新媒体时代,整合新媒体资源,打造全方位的党建品牌形象,是高校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创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系统化的工作机制、广泛的媒体合作,高校可以有效增强党建品牌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党建品牌形象[4]。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样,使高校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图文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简洁明了地传播党的理论和工作动态;视频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视频号等渠道发布,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成效。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高校党建品牌传播更加生动、多样化,能够吸引更多师生关注和参与。
高校党组织还要具备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通过建立多媒体工作室,组建专业的媒体团队,负责策划、制作和发布与党建品牌相关的多媒体内容。例如,高校党组织可以定期围绕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优秀党员事迹等主题,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要具有教育意义,还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表现的生动性,优化师生的观看体验。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外部媒体合作,扩大党建品牌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5]。
应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平台合作,借助这些平台的广泛覆盖和强大影响力,将高校的党建品牌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例如,通过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发布高校党建品牌的专题报道和新闻稿件;通过与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新兴媒体平台合作,发布党建品牌的短视频和直播内容。这不仅能够强化高校党建品牌的传播效果,还能够增强高校党建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利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党建工作需求
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中,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定位师生的需求,提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发现潜在问题和需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这种创新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尤为重要,能够帮助高校党建工作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6]。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高校党组织精准了解师生对党建工作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通过分析新媒体平台上的数据,如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点赞数,微博的转发量、评论数等,可以了解师生关注和喜爱的内容。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当前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还能够帮助高校党组织发现师生在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建议。例如,分析师生对党建文章的阅读和互动数据,可以了解师生对哪些党建主题更感兴趣,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高校党组织识别和解决党建工作中的潜在问题。通过挖掘师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反馈和意见,可以发现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例如,通过分析师生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的留言和评论,高校党组织可以了解师生对当前党建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种基于数据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够提高党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能够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参与感和认同感[7]。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长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高校党组织可以了解党建工作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为未来的党建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决策,不仅能够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增强党建工作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三)开展互动式活动,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中,开展互动式活动是增强师生参与感和归属感的重要途径。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为高校党组织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丰富的参与渠道,使党建工作更加生动、亲切和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
互动式活动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平台等,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例如,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开展线上知识竞赛、微党课等活动。直播平台可以用于开展线上座谈会、党员故事分享会等,让师生通过实时互动,了解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和党员的风采。这些线上互动活动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更多师生方便快捷地参与其中,还能够通过互动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线下则可以通过举办各类主题班会、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等,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例如,高校党组织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党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长故事;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践行党的宗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线下互动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还能够增强师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开展互动活动的过程中,高校党组织要注重活动的主题性和趣味性,确保活动内容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例如,在知识竞赛中,可以设置有趣的题目和奖励机制,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新媒体平台还可以用于活动的宣传和反馈,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并及时总结与反馈,增强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8]。
(一)打造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品牌传播需要构建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通过整合多种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的广泛覆盖和深度传播。多平台联动不仅能够扩大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还能提升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推动高校党建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9]。
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传播矩阵。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例如,微信公众号适合发布深度文章和权威信息,微博更适合实时更新和互动交流,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则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吸引大量年轻用户。通过这些平台的联动,高校可以实现信息的多渠道传播,确保党建品牌信息覆盖更多师生和社会公众。
其次,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需要建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和传播策略。高校应建立统一的党建品牌视觉形象和传播标准,确保不同平台上的内容风格和品牌形象一致。统一的标识、色彩和口号等,可以提升受众对党建品牌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在传播策略上,高校应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内容策略和互动方式。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具有深度的党建理论文章,在抖音和快手上发布展示党建活动和优秀党员风采的短视频。这种有针对性的内容策略和互动方式,能够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增强受众的黏性。
最后,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矩阵需要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高校应建立专门的党建品牌传播团队,负责各平台的内容制作、发布和运营。团队应具备跨平台运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和手段,进行多样化的内容创作和传播。例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实时监测各平台的传播效果和受众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方向[10]。
(二)应用社交媒体增强传播效果
在高校党建品牌传播中,社交媒体是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路径。社交媒体以强大的互动性和广泛的用户基础,成为高校党建品牌传播的有力工具。通过合理应用社交媒体,高校可以更有效地传播党建信息,增强师生的互动感和参与感,扩大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11]。
首先,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提升党建品牌传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具有强大的互动功能,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高校党组织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发布与党建相关的文章和动态,邀请师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心得体会;可以在抖音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展示党建活动和党员风采。这种互动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师生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能够增强党建品牌的影响力。
其次,高校应利用社交媒体的精准推送功能,增强党建品牌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交媒体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行为和偏好,进行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推荐。例如,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工具,了解师生对不同党建内容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内容,以提高内容的触达率和阅读率,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最后,高校应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线上活动,增强党建品牌传播的创新性和吸引力。高校党组织可以通过微信和微博平台,开展线上知识竞赛、主题讨论、微党课等活动,让师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些多样化的线上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党建品牌的传播效果,还能够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参与感和归属感[12]。
(三)通过数据驱动优化传播策略
数据驱动是高校党建品牌优化传播策略、强化传播效果的重要路径。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高校可以对党建品牌传播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和监测,了解传播效果和受众反馈,进而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实现精准传播和高效管理[13]。
首先,高校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对党建品牌传播进行全方位的数据监测和分析。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收集传播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阅读量、点赞数等。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够帮助高校党组织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例如,通过分析微信公众号的阅读数据,高校党组织可以了解哪些文章更受师生欢迎,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内容。
其次,高校应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精准传播和个性化推送。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高校党组织可以识别受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14]。例如,通过分析师生在不同平台上的行为数据,可以了解他们对党建内容的偏好和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内容。这不仅能够提高内容的触达率和阅读率,还能够增强师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最后,高校应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传播策略和内容,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高校党组织发现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内容方向。例如,通过对传播数据的监测,高校党组织可以发现哪些内容和形式的传播效果不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优化。同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高校党组织发现新的传播趋势和热点,有效增强传播内容的创新性和吸引力[15]。
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品牌建设和传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平台联动、数据驱动、互动活动等创新路径,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未来,高校应继续探索新媒体在党建品牌建设中的应用,增强师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内容,确保党建品牌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吸引力,推动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农雁淇.新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与品牌建设路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24(10):123-125.
[2] 黄若寒,邵燕茹,王亦纯,等.探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立体化党建平台构建[J].传媒论坛,2020,3(1):12-13.
[3] 曾慧,王强.高校融媒体党建品牌建设路径探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2(21):49-51.
[4] 欧阳莎.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创新路径[J].时代报告,2022(4):58-60.
[5] 陈淑媛.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4,26(1):121-123.
[6] 杨玉仁.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实践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3):75-80.
[7] 王诗雨.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品牌传播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3):227,239.
[8] 贺天润,李文文.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4(17):4-6.
[9] 陈敏娜.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与提升路径[J].秦智,2024(4):97-99.
[10] 孙冬雪.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建设与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时代报告,2024(3):40-42.
[11] 郭佳.协同提质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融合共建路径探索[N].新乡日报,2024-04-13(4).
[12] 裴春燕.品牌建设期的高校党建品牌创建路径探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1):65-68.
[13] 李洁.新媒体与高校党建工作融合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6):10-12.
[14] 王薇.基于新媒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10):71-73.
[15] 田鑫权.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路径刍探[J].成才之路,2024(15):33-36.
作者简介 贾凡,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月明,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