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路径分析

2024-10-12 00:00:00田文博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16期

摘要:英文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科技创新成果的载体,作为国家科技软实力代表,影响着国家学术话语权。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影响因子排名跻身世界前列的优秀期刊,但整体上仍面临学术传播能力不足等问题。

文章采用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论述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传播的有效手段,并重点介绍传统和现代的传播渠道,以期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认为,传播者决定了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因此应加强编委和审稿人队伍建设,提升编辑传统业务能力和全媒体复合出版能力。传播内容塑造了期刊的学术品牌,期刊应着力维护高水平作者团队,紧跟学术前沿热点,组织高水平专刊和论文。传播渠道决定了学术成果的传播范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媒体的兴起,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因此应在充分利用传统推广渠道的同时,加强对新媒体和新工具的使用,让学术传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和生动。

关键词: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传播;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6-0086-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2024年度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课题研究项目“科技期刊集群发展背景下的编辑角色多元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ESSP-2023-D10

科技期刊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截至2022年底,中国科技期刊数量达到5163种,其中英文科技期刊数量为434种,88.94%的英文科技期刊被国际数据库收录[1]。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相继实施,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出版服务能力和传播能力不足等问题[2]。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提升内容传播效果[3]。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于1948年提出了传播学的经典理论——5W理论[4],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刘丽英等以5W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科技期刊的传播要素,并绘制了传播链[5]。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要素出发,总结英文科技期刊常见的推广手段,以期为英文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提iYec+TLzAEK0tYERBiuVwA==供有益指导。

一、传播者分析

编委、审稿人、作者、编辑等人员是期刊的传播者,是5个要素中的根本要素,塑造了期刊的学术品牌。作者、编委和审稿人决定了期刊的内容质量,构建了期刊的硬实力;编辑的工作水平决定了期刊的出版和传播质量,决定了期刊的软实力。

从传播者角度提升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常用的手段有以下3种。首先,加强人员建设。组建专业的、高水平的国际化编委团队和审稿人队伍,通过严格、规范的审稿流程确保稿件学术质量,进而吸引高质量稿源。其次,维护优质作者资源。关注优质作者研究成果,及时邀稿且提供完善的出版和宣传服务。最后,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除了提升传统的政治把关、选题策划、编校等基本能力,还应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

二、传播内容分析

科技期刊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其刊载的科技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论文解读。“内容为王”一直是学术期刊遵循的重要原则。目前,期刊常通过组织专刊或专栏,向高水平作者邀稿来打造学术品牌。《摩擦(英文版)》编辑部介绍了创刊10年来,通过追踪行业热点和学术前沿,邀请客座编辑组织专刊、专栏的出版实践。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专刊和专栏有助于吸引高质量的读者和作者,在树立期刊学术品牌的同时,能够实现学术期刊服务于学术交流与科技传播的目标[6]。2022年起,《纳米研究(英文)》年发文量超过1000篇,其中200余篇文章入选科睿唯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高被引论文,总被引频次多次位列国内SCI期刊首位,实现了在增加发文量的同时,保持高学术影响力。

三、传播渠道分析

论文是传播内容的原材料,是期刊的名片,是期刊的立足之本,宣传渠道则是强有力的辅助。拓宽期刊的宣传渠道,可以有效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英文科技期刊的宣传要做到内外兼顾,面向国内外读者传播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英文科技期刊的宣传要做到多措并举,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做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7-8]。

(一)传统的学术传播渠道

传统的学术传播渠道包括数据库、学术会议、学术品牌活动等,还包括期刊网站、电子邮件等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渠道。

1.期刊网站

期刊网站是展示期刊信息的重要窗口,是拉近与读者距离的重要渠道。读者可以通过浏览期刊网站了解期刊投稿要求、文章信息、相关新闻,并定制读者服务。因此,期刊网站的建设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做到内容丰富全面、信息获取便捷。《自然》期刊网站在醒目位置设置亮点文章推荐,在同一页面相继呈现新闻评论、最新文章、专题合辑、职位招聘等信息;《科学》期刊网站首页设有精选视频和播客板块,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2.数据库

数据库是科研人员检索文献的重要渠道,被国际知名数据库如SCI、EI、Medline、Scopus等收录,能体现出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在创办之初应充分调研目标数据库的收录标准,遵守相关国际出版条例和规范,积极申请数据库收录,使期刊论文得以在更大的国际平台呈现,进而面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提升期刊乃至某一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3.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专业领域学者齐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互学互鉴的场合。期刊编辑在会议期间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期刊宣传活动,包括设置展台、张贴海报、向参会者发放印有期刊或论文信息的纪念品等,也可以组织编辑见面会、作者论坛等线下活动。《光:科学与应用》期刊编辑部人员通过每年参加国际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论坛,跟踪学科热点,结识光学领域科学家,邀请海外知名光学专家加入期刊的编委、审稿人团队,或者创办新刊[9]。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走进学者一线,了解学术前沿和读者需求,有助于期刊扩充传播者队伍、提升曝光度。

4.学术品牌活动

举办学术品牌活动是期刊提升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期刊促进学术团体交流、助力领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纳米研究(英文)》期刊通过设立奖项和举办学术活动实现了学术影响力的提升。“纳米研究奖”的评选目前已成功举办11届,获奖者均为全球纳米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纳米研究(英文)》期刊还创办了“纳米研究前沿论坛”和“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邀请纳米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科研心得。同时,针对青年学生举办“《纳米研究》校园巡回学术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与学生们面对面交流,解答其科研工作和求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该活动目前已在2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院所成功举办。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纳米研究(英文)》不仅走进了现在的学者群体,还走进了未来的学者群体,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电子邮件

邮件推送是将内容通过邮件精准推送给相关读者,邮件打开率和点击率是评价推送效果的重要指标。推送内容通常包括期刊新闻、期刊单篇论文或目录、期刊主题精选论文(热点或高被引论文、专题文章)等,推送对象包括主动订阅的用户,还有与期刊密切相关的审稿人,甚至精确到某篇论文参考文献的读者和相关研究者等。《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期刊通过有吸引力的标题、赏心悦目的版式设计、优质的精选内容和明确的接收群体等,有效提高了邮件推送的打开率[10-11]。

(二)现代学术传播渠道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互动性更强。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新的阅读习惯。信息载体不再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这些变革对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传播内容要具有可读性和可观赏性,传播方式要快速、互动性强,要充分运用社交媒体或者出版服务新工具,满足全媒体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12]。

1.社交媒体平台

社交媒体传播迅速、互动性强,目前很多科技期刊开通了社交媒体账号,实时发布期刊重要信息,并与作者及时互动。常用的国外社交媒体有Twitter、Facebook、LinkedIn等,国内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抖音等,其中微信公众号是期刊编辑部使用最多且被认为是宣传效果较好的工具[13]。《纳米研究(英文)》期刊微信公众号通过加强内容建设、美化推文形式、保证推送频率、完善服务功能、举办特色活动等方式,吸引了超过5万用户,目前已成为期刊重要的宣传窗口,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业公众号[14]。

2. Kudos

Kudos是一个致力于提升科研成果学术影响力的平台,文章作者可以免费注册使用kudos平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描述,将生成的链接分享到社交媒体或者通过邮件分享给其他研究人员,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学术影响力。清华大学出版社的6本英文期刊通过与Kudos平台合作,两年时间增加阅读量超过2万次[15]。

3. TrendMD

TrendMD成立于2014年,聚焦期刊论文的跨平台精准推荐服务。它的服务方式是在期刊网站后台安装插件,索引期刊论文元数据(URL、文章标题、作者、摘要、出版年月),在期刊论文网页展示来自本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的相关文章内容,合作期刊的论文信息也将在第三方平台网站呈现。《工程科学学报》通过与TrendMD合作,期刊文章被推送到收录4000余本相关科技期刊的平台页面,包括顶级国际期刊Science(《科学》)和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16]。这实现了文章的跨平台精准推荐,打通了期刊之间的读者壁垒,实现了期刊与期刊之间的互通互联。对期刊的推广、单篇论文影响力的提升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4. EurekAlert!

EurekAlert!是美国科学促进会旗下的学术新闻平台,覆盖多学科研究领域,提供英语、汉语、法语、德语等多语言发布途径。新闻平台对公众和注册记者免费开放[17]。期刊可以通过在EurekAlert!平台发布具有可读性的学术新闻,让学术研究成果直面大众和媒体。《中国科学:材料科学》经EurekAlert!发布后连续3个月位列研究论文关注度前5%,被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实现了学术成果的二次传播[18]。

四、结语

英文科技期刊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国家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流的英文科技期刊需要一流的内容和质量,也需要一流的宣传手段。因此,英文科技期刊应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坚持“内容为王”基本原则,结合传统和现代的传播渠道,多措并举,完善高水平稿件的组稿、审稿、发表、宣传流程,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文章重点介绍了英文科技期刊传播手段,默认传播受众为期刊研究领域的学者,缺乏对传播受众的细分讨论,同时受限于传播渠道的数据统计方式,对传播效果的量化评估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编写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内容简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1):137-141.

[2] 任胜利,丁佐奇,宁笔,等. 2023年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回顾[J].科技与出版,2024(3):46-5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新华网,(2020-09-26)[2024-06-20]. https://www.spp.gov.cn/spp/zdgz/202009/ t20200926_480967.shtml.

[4] 哈罗德·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J].思想交流,1948,37(1):136-139.

[5] 刘丽英,汤丽云,肖宏,等.科技期刊传播要素分析及传播力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2):171-176.

[6] 徐军.《Friction》策划专刊、专栏吸引优质稿件的实践[J].编辑学报,2022,34(1):88-92.

[7] 李芬,项磊,严慧,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加强科技期刊宣传,提升国际影响力[J].传播与版权,2020(6):92-94.

[8] 孙婷.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措施研究[J].传媒论坛,2024,7(6):55-57.

[9] 张莹,李自乐,郭宸孜,等.国际一流期刊的办刊探索:以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53-59.

[10] 周舟.科技期刊精准推送服务探究[J].今传媒,2021(11):5-7.

[11] 杨丽萍,蒋伟.提升科技期刊邮件精准推送有效性的实践探索: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和《工程科学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4,35(3):377-383.

[12] 贾泽婧.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传播与版权,2021(4):75-77.

[13] 肖旭,朱玉萍,蒋知瑞.关于科技期刊如何选择媒体融合方式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23(4):105-109.

[14] 田文博.学术期刊利用微信促进学术传播的实践与思考:以期刊《纳米研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17-20.

[15] 田文博,陈禾.国际学术出版推广新工具使用初探:以Kudos、TrendMD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8(6):110-114.

[16] 唐帅,曹兵,李洁,等.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TrendMD内容推荐平台使用初探[J].传播与版权,2023(12):8-12.

[17]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国际学术传播新工具、新平台、新动态系列介绍:Eurek-Alert![EB/OL].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7-06-15)[2024-06-20]. https://mp.weixin.qq.com/s/cXq1JsRALjgIvm5ucuLPzA.

[18] 董少华,王贵林,张学梅,等.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之路:以《中国科学》杂志社19种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7):749-750.

作者简介 田文博,编辑,研究方向:Nano Research英文科技期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