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研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路径,旨在增强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力,提升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水平。文章主要采用综合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系统分析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数字化展示技术的普及、数字全景与虚拟展览的深化、互动体验的创新以及数据驱动平台的构建是推进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的关键路径。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这一标志性案例,验证了数字技术在强化红色文化传播效能、扩大受众覆盖面,特别是激发年轻人兴趣方面的显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传播不仅能显著提高红色文化的社会认知度,还能为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开辟新途径。据此,文章提出一系列创新建议,涉及政策导向、技术革新、跨界协作、用户体验优化及数字化战略的深化,旨在构建一个全面且具有层次感的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体系,为红色文化设施管理机构提供实际操作指南,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与深度普及,同时探索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为未来文化遗产管理与传播模式的创新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江西省;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6-0029-0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江西红色公共文化设施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21120
江西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及深厚的红色文化,素有“红色摇篮”之称。根据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江西省拥有107处红色旅游景区,其中包括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24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红色资源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教材[2]。这些景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弘扬革命传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新技术,以更具创新性、互动性和普及性的方式传播江西省的红色文化设施,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3]。数字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资源的可达性和影响力,使数字化传播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确保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广泛性。在信息化社会,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面貌。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能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产生更深远的影响[4]。江西应提升数字化传播水平,使红色文化的传播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数字化传播领域仍面临不少挑战。目前,这些设施主要依赖传统的展示和宣传方式,如实地参观、讲解员解说和视频播放等。尽管这些传统方式具有独特价值,如提供直观和真实的感官体验等,但在传播范围、互动性和体验感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局限。
(一)数字化基础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省超过80%的红色文化景区已经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造,包括引入电子导览系统、触摸屏展示和线上虚拟展览等技术手段,约30%的红色文化景区提供了在线虚拟展览和数字化导览服务,显著增强了文化资源的可达性和传播效果[5]。然而,真正实现高水平数字化传播的景区数量仍然有限,数字化设施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拓展空间。具体而言,江西省的一些红色文化景区,如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已开始探索数字化传播,主要运用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6]。
(二)传统传播与数字化传播结合
目前,江西省的红色文化设施主要采用传统传播与数字化传播相结合的方式。传统传播以直观性和真实性提供深刻的感官体验,而数字化传播则以便捷性和广泛性打破时空限制,拓宽受众范围。传统媒体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便利,开辟不同的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7]。
(三)面临的挑战
尽管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传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受技术和资金限制,许多红色文化设施集中的景区,未实现广泛的数字化应用和深度融合,导致数字化传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景区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和系统的规划,导致数字化设施的使用效果不佳,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数字化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足,使江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无法得到全面展示。
(一)广泛应用数字化展示技术
江西省红色文化设施正积极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3D建模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展示和传播红色文化。这些技术不仅显著强化了展示效果,还增强了用户的沉浸感和互动体验。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造全方位的虚拟环境,使用户可以“亲历”历史事件和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能够显著加深用户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与红色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出更具江西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应用场景[8]。
瑞金市通过数字技术改造提升革命旧址展览,完善40多个旧址专题展览,丰富革命旧址原状陈列,特别是借助VR游戏等创新展陈方式,融合科技让文物“说话”的实践,入选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被国家文物局称赞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精品景区建设相结合”的“瑞金模式”[9]。
2.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内容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或AR眼镜能够看到一个增强的现实世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展示革命时期的武器装备,用户只需扫描展品即可获取详细信息和三维模型展示。根据多媒体学习理论,图文结合的方式能有效加深用户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85%的参观者表示AR技术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互动感和兴趣[10]。
3. 3D建模技术
3D建模技术使红色文物和历史建筑得以精细再现,不仅可以实现对文物和建筑的数字化保护,还可以使用户在线上或线下深入了解文物和建筑的细节,帮助用户更清晰地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3D建模技术的深入发展,为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江西省的红色文化设施正积极运用3D建模技术,将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和展示,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这些宝贵的资源。
(二)数字全景展示与线上虚拟展览不断完善
数字全景和虚拟展览已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成功突破了时空限制,将文化内容呈现给更广泛的受众。
1.数字全景展示技术
数字全景展示技术通过全景摄像机采集场景数据,创建360°全景图像,用户可以自由浏览。这种全景展示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视觉信息,还能增强用户的参与感。江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利用全景展示技术提供在线全景参观服务,首月访问量达5万次,用户平均停留时间增加了40%[11]。
2.线上虚拟展览
利用3D虚拟技术和交互界面模拟真实的展览环境,能使用户在虚拟空间自由漫游,观看展品和视频介绍。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用户,还能在网络空间不限时地有效传播红色文化。江西省博物馆的红色文化线上虚拟展览使用户能在虚拟空间自由漫游,80%的用户认为虚拟展览提供了更便捷和深入的参观体验[12]。
(三)多媒体内容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多元丰富
多媒体手段在红色文化故事讲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短视频传播成为主流数字传播方式,多媒体形态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多媒体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能丰富传播形式,还能增强传播效果。
1.微短剧与文旅结合
短视频是数字传播新的发展方向,微短剧凭借独特的文化展示、传播形态,正发展成为数字传播发展的新引擎。2024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彰显微短剧在文旅融合中的巨大潜力[13]。新的艺术形式也为文化设施的数字化传播开启了新的形式。
微短剧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能更好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采用短视频形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故事、历史瞬间、文物解读等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点赞数和转发量显著增长。
2.多媒体展示与讲解
根据多媒体学习理论,使用多种感官通道可以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随着数字技术的升级,各类红色文化设施都可引入音频讲解、互动屏幕和动画短片,增强观众的参观体验。这些多媒体手段不仅直观易懂,而且能激发观众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加深观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四)互动体验与用户参与的积极探索
互动体验和用户参与是数字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移动应用形成数字化宣传矩阵,可以有效提升用户参与度,强化传播效果。
1.社交媒体互动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分享和互动,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红色记忆”线上答题活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推出的AR导览应用,都是增强用户参与感和互动性的成功实践。设计趣味性强的互动活动,可以有效提升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移动应用与互动平台
通过设计和维护专业的红色文化设施移动应用和互动平台,通过及时沟通和互动,鼓励用户分享和传播红色文化内容,形成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合力,增强传播效力。良好的互动设计和用户体验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数据驱动与搭建数据平台的发展趋势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实现精准传播提供了重要支持。利用数据驱动和数据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强化传播效果。
1.大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驱动决策理论,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推荐。在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展示过程中,应注重分析用户使用数据,如果用户对某个历史事件特别感兴趣,可有针对性地围绕这一事件开发更多互动内容和相关材料。
2.数据平台建设
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提出要在文化旅游领域“探索公共文化大模型应用,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14]。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数字传播发展的重要趋势。
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能够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强化资源的传播效果。因此,在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与传播过程中,构建一个开放获取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共享,还能够提升这些资源的社会影响力和利用价值。
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打破信息壁垒,促进资源均等获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应方便更多人接触和学习。开放获取模式可以确保各类用户,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都能自由、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从而有效提升其利用率。开放获取模式还能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利用。
2020年7月,由江西省委宣传部与新华社联合打造的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平台上线运行,数字展馆汇聚了全省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展陈空间,通过线上云游,浏览者足不出户便可了解红色文化,体会热血的革命斗争精神[15]。建设统一的红色文化场馆数据平台,可以整合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共享,提升数字化传播效力。
(一)“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
“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由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与“学习强国”南昌学习平台联合制作(见图1),融教育、旅游和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于2021年8月18日上线。该项目利用尖端数字技术,整合了南昌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汇聚了南昌全市17个红色场馆、2个景点共19个地标,打开“红色地图”链接,就能看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地理分布图。点击每个地标(见图2),场馆信息就能以图文音并茂的VR形式全景呈现(见图3)。
“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上线后,立刻吸引了超7万人次同时在线游学。其中,内页中Q萌的手绘建筑(见图4)和形式多样的互动内容吸引了大量青年学生关注和点赞,深受大众好评。此外,该应用的推广使南昌各红色文化景点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后期,“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还将继续完善优化,为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为公众、媒体、学校、社区提供“一站式”红色教育体验,实现线上线下学习联动[16]。
(二)数字传播成功经验与关键技术要素
“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制作团队经过深入调研,收集并整理了与南昌市红色文化设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数字素材。通过与专家学者及当地居民深入交流,精选出了需要重点展示的南昌红色文化遗址。通过GIS和AR技术的结合,打造了一个互动性强、体验感佳的数字地图应用。通过对GIS技术的运用,项目精确整合了南昌市红色文化设施的位置数据,实现了便捷的定位和路径规划,使用户能够轻松规划个性化的参观路线。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让用户在参观重要红色文化遗址时,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扫码观赏虚拟历史场景,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和沉浸感。同时,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讲解内容。专业历史学者和讲解员的音频、视频讲解,以及动画形式的重要历史事件再现,都极大地提升了应用的教育价值。此外,互动问答和任务系统的设计,鼓励用户在参观中积极学习。在应用上线前,项目团队进行了多次用户测试,根据反馈进行了细致的调整和优化。
(三)数字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目前,“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技术适配性问题,部分用户的设备可能无法完全支持AR功能,限制了体验的完整性。地图内容更新机制的缺乏,以及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的不足,也对用户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技术适配、内容更新和用户体验优化的问题。
(四)数字化传播的价值与意义
“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成功地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展现出数字化传播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项目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界面和大数据分析,使红色历史生动鲜活,增强了信息的感染力和互动性,从而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主动参与学习。据统计,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总访问量的60%以上,这表明数字化传播在连接历史与新一代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其让红色文化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变成了触手可及的鲜活记忆。
数字化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南昌乃至整个江西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跨越时空界限,触及全国乃至全球的潜在受众,提升了红色文化设施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此外,用户在平台上的平均停留时间超过15分钟,远超普通网页浏览时长,这反映了数字化传播方式对用户的强大吸引力。长时间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加深用户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能为他们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这种深度交互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满意度,也为红色文化设施带来了持续的关注和讨论,形成了良性的传播循环。
“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数字化传播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提升了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还促进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度普及,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RADX/8cGjaZK8BGHJXPG45PHXJgMmQSF/Rp1q8z30V8=通过“南昌红色文化学习地图”项目的创新实践,江西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传播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也能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江西红色文化的精神和价值。
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的政策优化是最关键的,应聚焦于如何细化和优化政策措施,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促进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江西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的成功得益于江西省明确的政策支持与系统化的战略规划,其为江西红色文化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应持续关注新兴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江西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在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上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与技术企业合作开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显著提升了技术应用的效益。
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是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成功的核心。通过数字化传播,江西红色文化设施的用户体验显著提升、互动性不断增强,直接强化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研究应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利用用户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展示内容,以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
红色文化设施数字化传播的多元化合作模式探索将为红色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活力。与教育机构、旅游企业等的合作,能够丰富传播形式和渠道,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N].光明日报,2024-03-09(12).
[2] 徐光煦.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J].红岩春秋,2023(11):1.
[3] 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N].人民日报,2023-02-28(1).
[4] 李婷.拥抱元宇宙:红色文化数字传播的内在机理与风险防控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5):29-32.
[5] 迈点研究院. 2024年江西省文旅景区品牌运营发展报告[EB/OL].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务动态-文旅要闻,(2024-06-28)[2024-07-05]. http://dct.jiangxi.gov.cn/art/ 2024/6/28/art_14513_4937181.html.
[6] 黄思思,刘芝.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与保护[J].南方文物,2023(5):107-112.
[7] 吴静,王元钊.数字传播前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思考[J].青年记者,2023(16):25-29,33.
[8] 刘志刚,刘茜. VR技术背景下江西省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43(6):111-116.
[9]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在行动》瑞金:打造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红都样板”[EB/OL].江西省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动态,(2022-10-30)[2024-07-05]. http://www.jiangxi.gov.cn/art/ 2022/12/30/art_5296_4314679.html.
[10] 何小文.传承红色文脉 展现时代风采: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让文物说话[J].乡村振兴,2022(6):75-76.
[11] 张贝伊.浅谈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社教工作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16):106-109.
[12] 安文琪.数字经济下江西省红色博物馆的转型策略探究[J].文化产业,2023(11):103-105.
[13] 田梦妮,朱旭,李龙.以数字传播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析[J].新闻战线,2024(9):37-39.
[14] 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互动交流-意见征求,(2023-12-15)[2024-07-05]. https://www.ndrc.gov.cn/hdjl/yjzq/202312/ t20231215_1362671.html.
[15] 王琦,肖模浩.“云端”开启红色文化传播新模式: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面上线数字化服务平台[EB/ OL].江西频道-江西新闻-县市信息,(2020-07-09)[2024-07-05]. http://jx.cnr.cn/2011jxfw/xxzx/20200709/ t20200709_525161849.shtml.
[16] 张恒立.加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打造南昌特色红色文化旅游: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3,21(6):57-59.
作者简介 杨晶,副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产品设计、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