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在乌干达开展汽修职教培训项目。在培训过程中,面对语言阻碍、学情差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不同等挑战,培训老师调整了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显著提升了乌干达学员汽修理论与实操水平,并致力于将其培养为汽修培训师,有效推动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强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这一经验为未来的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教出海;汽修培训;教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已经走过11 年。11 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沿线国家实现快速发展,但同时对于技术类人才也有了巨大需求。面对非洲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我国相关部门推动职教出海,不仅可以帮助相关国家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培训体系,同时也是国内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时代机遇。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校企携手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共建多种形式的育训平台[1]。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与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先后派遣多名骨干教师前往非洲肯尼亚、加蓬和乌干达等国家开展职教培训。持续提升为国际化企业提供职教资源和人才培养支持的能力,加强面向非洲的职教标准开发,力求将“船政”打造成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影响力的中国职教品牌[2]。
1 职教培训背景与目标
乌干达是东非内陆国家,自然条件好,其中农牧业吸纳就业人数最多,但是工业落后,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3]。乌干达青年劳动力充足, 拥有大量人力资本, 亟需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岗位匹配的专业能力,以推动乌干达社会发展与进步[4]。
受到乌干达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地职业院校传授的课程更多是农业和手工业技能,这些课程虽然可以使学员掌握一门谋生的手段,但是却无法培养现代工业体系下所需要的技术人才,毕业学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明显不足[5]。
乌干达教育虽相对落后,但其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乌干达,职业教育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由于普遍面临资金短缺、设施老化以及师资不足等问题,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在非洲的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培训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加强中非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本项目在乌干达职教园区内开展,汽修专业共2 位授课老师,培训内容主要由技能培养和设备使用两部分组成。该项目旨在帮助乌干达组建职教培训园区,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提升师资水平。接受培训的2 位学员,均毕业于汽车相关专业,毕业后从事汽修行业近10 年,拥有一定的汽修相关知识。但是由于乌干达整体较为落后的教育水平及汽车工业,他们对于部分专业知识存在欠缺,拥有良好的实操水平但理论功底较弱。鉴于学情和学习目的的不同,教学过程与国内高职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在培训开始前,授课老师针对性拟定了教学课程体系(图1),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2 职教培训的挑战与对策
2.1 语言阻碍对教学的挑战
乌干达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授课老师虽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进行基本交流,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沟通问题。
首先,汽修专业的专业术语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专业词汇表述不够准确,可能会导致学员对授课内容理解出现偏差。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授课老师在备课的同时积极积累专业术语,以尽可能完成英文授课。
其次,由于翻译老师缺乏汽车专业背景,对部分专业知识理解可能不够准确,从而影响翻译效果和课堂进度。面对这个问题,一方面努力提高授课老师与翻译老师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另一方面,翻译老师通过提前学习教学课件及汽修相关基础知识,从而保证了课堂翻译的连贯性与准确性。
另外,由于文化等差异,老师与学员对部分词汇的使用场景和含义存在不同的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授课老师在课余时间加强与学员的沟通,统一部分词汇的用法,避免学员对授课内容产生疑惑,同时也有助于老师理解学员的课堂提问。
此外,教学中发现,例如变速器工作原理、四轮定位基本参数的含义与作用等知识点较为抽象,无法很直观的讲解,学员理解的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借助相关英文视频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员掌握相关内容。
2.2 学情的差异与应对
在国内高职教育中,主要教学对象为年龄较小,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学生,他们只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几乎没有汽修专业的理论与实操技能,因此开展教学需要从基础开始,在教学中采用如引导型任务教学法、小组工作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汽修基本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
乌干达学员的学情截然不同,两位学员在乌干达国内接受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和培养,同时也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汽车维修经验。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他们对汽修相关设备的使用不够了解,汽修知识结构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例如对于底盘机械的知识点掌握较好,但对于电气系统的维修不够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乌干达教育以及汽车工业基础较差,汽车相关技术较为落后,可维修项目比较基础。学员在国内很难学习到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也很难有机会接触较为先进的设备进行汽修工作。
教学过程中,通过在章节开始和结束阶段进行测试,授课老师及时了解学员专业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侧重点,做到查缺补漏。例如,两位学员的工作经验主要是汽油车辆的维修,对柴油发动机的维修接触很少,但乌干达国内存有大量的柴油发动机车辆,因此在发动机教学部分,授课老师针对学员的需求,进行了柴油发动机检修的培训。同时,在教学中设置各种情景,鼓励学员体验授课过程。通过他们对知识点的讲述,便于找出他们的薄弱点,再针对薄弱知识点有目的性进行培训教学,这种方式对于学员技术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此外,由于学员在今后将成为一名职教老师,因此在乌干达培训期间,我们不仅需要传授学员汽修专业技术知识,也应培养他们成为一名老师所需的相关技能。
2.3 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国内教学环境中,普遍采用大班授课模式,教学内容为了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缺少了一定的针对性,班级人数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方法多样性。此外国内高职学生普遍较少会质疑老师授课内容,更多的是单纯接受,这种模式下,尽管对课程内容的推进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学生更快地对专业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解,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和单纯记忆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
在乌干达培训有着完全不同的情况。首先班级人数只有两人,国内大班教学的模式无法搬用,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需要针对到个人,课堂节奏也会加快很多。
其次,乌干达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质疑精神和实践精神,对于理论知识的不理解或者实践操作的疑问,会及时提问并直至彻底解决。例如,在发动机拆装实训中,他们会主动要求起动发动机,以验证装配的正确与合理,面对工作原理的讲解,他们不会一味认同,而是会不断提问,或是通过拆装以更直观地理解。再比如四轮定位的实训中,他们并不会满足简单的学习使用设备,而是会主动寻找不同底盘的车型进行调试,直到熟练掌握四轮定位仪的使用以及定位参数的调整。
此外,由于有一定的汽修基础,学员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对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员的要求,老师必须能够完整把握授课内容,需要提前准备课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尽管学员实操基础较好,技能提升也很快,但是在理论方面仍旧存在较大问题,对部分抽象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学员淡化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过于重视实践导致会操作却不知原理的情况出现。针对这个问题,授课老师一方面向学员强调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采用视频、教具和类比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部分难理解知识点反复讲解(图2)。此外,在理论课上课前,学员扮演老师角色对上节课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在检查学员学习情况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2.4 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与学员交流中了解到,他们接受的教育与国内的职业教育有着较大的不同。两位学员在校内只有理论课程,并没有实操训练,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缩短学生在校培养时间,尽早进入企业获得工作经验,但由于在校期间的学习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相关的实践操作经验,导致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大困难,也不利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乌干达的经济条件限制了学校的教具配置,使得学生无法在校期间通过教具进行系统的学习。
与此不同的是,国内的职教培训模式通常采取理实一体的方式。在校期间,学生不仅接受理论课程的学习,还通过各种教具进行实践操作,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在进入企业之前,获得较为全面的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在此次培训开始时,学员对教具的使用较为陌生,难以理解教具的实际意义。面对这种情况,授课老师需要详细讲解不同教具的使用场景,并演示如何通过这些教具进行有效的教学。一方面,通过使用教具进行培训,可以有效弥补学员部分知识漏洞,提高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向学员传授了一种更为合理的培训方式,提供了教学思路,提高他们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理解和接受度,有助于他们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3 结束语
非洲国家职业教育认可度低,即使国家出台了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也未能有效提升本国职业教育质量。主要有资金投入少、师资力量弱、课程设置不够灵活三方面原因[6]。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推动职教出海,不仅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建设职教体系,也可以推动国内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在汽修培训过程中,虽然面临语言阻碍、学情差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不同等挑战,但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灵活应对的措施,很好推进了教学任务, 成功把我校汽修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技术传播到乌干达。对于乌干达学员来说,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培训有效弥补了他们在现代汽修技术方面的不足,他们也将成为汽修老师,通过职教园区,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人才,推动乌干达当地经济发展。这一实践经验为未来类似的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苏庆列.“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国际化探索实践——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助力中国企业走进非洲为例[J]. 机电技术,2020,(03):104-107.
[2] 李斌, 肖臣涵, 伍小明, 等. 校企共建“ 一带一路” 职教合作育训平台创新与实践——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 海峡科学,2023,(11):172-175.
[3] 李蕊, 刘旭, 李梅红, 等. 机电一体化国际化专业建设研究与实施——以“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鲁班工坊乌干达项目”为例[J]. 中国设备工程,2023,(14):245-248.
[4] 宋佳, 孔维军, 李桂云. 国际视野下职业教育产教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以乌干达鲁班工坊为例[J]. 职业技术,2023,22(02):38-43.
[5] 程莉.“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对策研究[J].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1): 72-75+100.
[6] 宋佳. 职业教育共同体构成的诉求、环境与要素—以非洲鲁班工坊为例[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3(06):52-58.
作者简介:
张宇峰,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汽车制造。
黄林火,本科,工程师,从事汽车售后技术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