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背景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建设路径探究

2024-10-12 00:00:00马建新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9期

摘要:专业课程建设是职业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立足于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通过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元素匮乏、内容滞后、课时紧凑及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提出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创新教学实施方式及强化教师团队建设的多维度课程建设路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期培养出符合职业本科教育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职业教育同类型课程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本科;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3 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课题《职业本科建设背景下“校企双主体”联合构建课程建设研究——以〈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为例》(项目编号:2023XHY180)。

0 引言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探索职业本科、培育产教试点以及开展“1+X”证书制度等[1]。2022 年4 月12 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传达了“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细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精神。2022 年4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职业教育法,提升了职业教育法律地位,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系统性[2]。2019—2024 年,51 所职业本科大学获得批准建立。

本科层次职业高校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为我国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可见,职业本科发展势在必行,职业本科专业建设蓬勃发展。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提升专业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作为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汽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故障诊断与解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现行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滞后以及方法单一等不足,难契合职业本科教育及行业需求。为了培育紧贴行业需求的汽车高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能够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和团队建设等,全方位提升与课程建设的优化,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深远的意义。

1 当前《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汽车类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在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尚存一系列亟待攻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显著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还成为制约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全面拓展的瓶颈。

1.1 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秉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传达的精神,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在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涵。在课程教学中,传统课程往往过分侧重于技术知识的传授与实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课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缺乏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达不到深层次的立德树人的作用[3]。例如在自动变速箱类型的判断,教师只是讲解变速箱的分类和应用车型,并未延伸到国内变速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的理解停留于知识层面而无法触及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素质层面。

1.2 教学内容更新慢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崛起,传统的教学内容已难以满足行业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更新教学大纲、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方面存在滞后,导致学生所学非所用,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岗位需求,降低了教育投资的有效性。

1.3 课时不足且教法传统

该课程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实践性强,往往需要充足的课时来保证教学效果。以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当前课程课时安排为38 学时,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全面覆盖所有重要内容。同时,教学方法多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缺乏互动式、项目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1.4 评价方式单一

现有的评价体系多依赖于期末考试或技能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能挫伤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和实践探索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职业本科《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思政元素缺失,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课时不足且教法传统,评价方式单一,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 《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建设路径

2.1 优化课程体系设计

2.1.1 精确界定课程目标

课程建设核心在于精准设定课程目标,引领教学航向,衡量成效之尺。明确且合理的目标,可确保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其设定应遵循学科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质量符合规范;紧密关联学生成长与职业规划,确保目标不仅聚焦于学术成就,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融合社会需求与教育理念,反映社会对人才的最新要求,如信息技术能力、跨文化交流等,同时秉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兼顾教学资源实际,灵活调整以确保目标可行性与挑战性。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职业本科课程致力于培育兼具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及汽车故障诊断维修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服务汽车售后及制造等领域。该课程目标涵盖知识积累、技能精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塑造(图1),契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1.2 细致雕琢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它直接关联到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确定课程内容需紧扣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与学生需求,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精选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同时,增加学时,将原来36 学时增加到64 学时,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与应用环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因此,课程团队成员联合企业技术专家采用头脑风暴、会议研讨等模式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岗位标准,以来源于企业一线的实际案例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情景化设计[4]。最终将课程重构为4 个模块,15 个项目,融合线控转向、空气悬架、自适应巡航、车联网技术等新技术相关内容,形成了《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框架(图2),从而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

2.1.3 匠心构建思政案例库

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搭建思政案例库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其构建核心是“以人为本”,即紧密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精心筛选并整合思政育人案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职场实际的典型事例,既可展现职业道德的光辉典范,又可融入创新精神、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等现代职场所必需的品质,亦可剖析违法违规的深刻教训。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使学生在分析中理解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在思辨中树立法治观念。

2.2 教学实施

2.2.1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高效达成。根据课程的特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重点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来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强调“做中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显著优势。例如,模块二项目2 中,教师设置继电器故障导致汽油发动机无法起动故障,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相关继电器检测,小组制定检测计划、实施检测步骤、评估检测结果等环节,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并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

(2)合作探究法

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见解,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模块三项目2 中,在分析完制动跑偏的故障现象和原因后,教师引导同学们探讨“除了以上故障原因外,汽车行驶跑偏也会造成制动跑偏,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引导同学们去探究汽车跑偏的现象、原因以及它与制动跑偏的关系,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的精神。

(3)讲授与演示法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和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模块三项目2 中,教师与同学们分享ABS 的功用时涉及制动距离和驾驶稳定性与ABS 的关系,深奥枯燥的理论分析不利于同学们理解,因此可以借助网络视频资源“有无ABS 时车辆制动距离和驾驶稳定性对比实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2.2 教学资源多元化

在课程建设中,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至关重要。本课程依托在线学习平台,集视频、课件、测试等资源于一体,实现智能化推送与互动交流,促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先进设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结合企业合作基地如奥迪、红旗等,引入真实项目,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专家与校内教师共授课程,分享职场经验,并引入多家企业在线学习系统,深化产教融合。校外实习基地的设立,进一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确保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2.2.3 评价方式全面化

课程建设过程中,构建多维度、多主体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倡导认知与情感、结果与过程、互动与反思、节点与动态等多维度评价,全面评估学习成效。同时,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任教师以及学生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确保评价全面、客观,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3)。

2.3 强化团队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基石与活力源泉,承载着立教之根本与兴教之重任,作为教育的首要资源,强化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首先强化教师队伍。因此教师应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不断追求学术与技能的精进,持续学习,紧跟行业动态与技术前沿[5]。

为满足教师能力提升的需求,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师资培训与教研活动,精心策划并高效执行集体备课机制,深化教学研究层次;携手并进,共同开辟与优化人才培育的新路径与新策略,力求项目立项成功并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构建一支融合老中青三代教师的坚实梯队,依托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实施“传、帮、带”,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同时,积极吸纳企业精英与技艺高手担任兼职教职,以强化教学团队的实战经验及行业洞察力。此外,推动校内专任教师积极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并鼓励其深入企业实践,全方位提升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

3 结束语

本研究以校企协同共建为抓手,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包括课程目标重设、课程内容梳理、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完善及团队强化建设。上述做法,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为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2-13)[2024-08-26].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13/content_5365377.htm.

[2] 俞启定, 邢晖, 曹晔, 等.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系列解读[J]. 教育与职业,2022(12):9-19.

[3] 王玲, 汤萍, 柴彩彩, 等. 职业本科工程力学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01):45-47.

[4] 段慧珍, 汪永超. 职业本科背景下“工程力学”课程实践化教学改革探究[J]. 科技风,2022(32):133-135.

[5] 姚培君, 吉根宝.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职业本科课程建设研究[J]. 江苏商论,2024(07):18-21.

作者简介:

马建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