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专业的“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10-12 00:00:00廖振兴尹泉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4年9期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对接新能源汽车企业的“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校企共培师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课程,为企业培养了急需人才,实现了院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2 年湖南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能源汽车专业的‘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项目编号:jykt202240)。

0 引言

据统计,2023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958.7 万辆和949.5 万辆,同比增长35.8% 和37.9%,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60.0% 以上,连续9 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截至2023 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 041.0 万辆,同比增长38.8%。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计,到2025 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将达103 万人[1]。因此,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利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技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地方产业发展,探索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大约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对于校企合作教育的研究。数十年来,在一系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不断地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李忠跃等提出打造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课程、师资、设备设施和途径方法等全面现代化,人才培养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高质量学习需求[2]。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现代学徒制为主导的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提出了互渗交互培养方式、在岗交互培养方式、行业通用型交互培养方式[3]。王素君等提出了项目需求模式、平台互助模式、战略联盟模式[4]。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开展“厂中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5]。蒲吴霞等联合地方企业共同深化校企协作,探索了创新机制下纺织品设计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方法与人才培养路径[6]。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育人还存在一些困境。陈沿铮指出,技工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政策保障发挥不够、思想观念落后,以及校企目标存在差异化等问题[7]。张志强指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机制不健全、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8]。宋耀辉等指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校企合作运行体制不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标准难以匹配企业具体岗位要求等问题[9]。沈燕等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还存在校企合作内在动力不足、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缺失,学校和企业未能从管理改革上主动衔接等问题[10]。廖礼平指出,我国现代学徒制育人还存在缺乏宏观层面的制度保障体系及顶层设计、行业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11]。

2 “ 432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背景

2020 年12 月,湖南提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着力支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衡阳“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引领的区域性汽车产业基地等,大力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百亿企业。

为服务地方经济,支持衡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我校主动对接衡阳智电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与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初期,我们主要以“顶岗实习+ 就业”的模式进行合作,但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发展,用人需求的增加,这种模式并不能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岗位工作内容不相匹配,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企业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和资金来培训学生。有的学生在实习时较为盲目,在公司培训一段时间后,觉得不适合自己,就不会留在公司就业,这样一来,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且在短期内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主动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我们提出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研及沟通发现,智电客车的主要产品是新能源客车,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用人需求随订单数量变化,传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不能契合企业用人需求。为此,怎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寻求学生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最大平衡点,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让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3 “ 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为解决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且能较好地契合企业的生产模式。经过调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图1)。

“4”:指整个学习过程分为4 个学习阶段,即学校学习(第1 ~ 4 学期)、跟岗实习阶段(第4 学期暑假)、学校学习(第5 学期)和顶岗实习(第6 学期)。其中跟岗实习在第4 学期暑假进行。

“3”:指该订单班的学生有3 种身份,即第1 ~ 3 学期为在校学生,第4 ~ 5 学期为“学生+ 准学徒”,第6 学期为“学生+ 学徒”。

“2”:指该订单班的学生有2 种建制,即学校班级建制与企业班组建制。学生从第4 学期开始从现有班级中选拔组成订单班,在学习学校课程时按学校班级建制上课,在学习企业课程时按企业班组建制上课。

“4”:指4 类课程,即除原有的学校课程外,订单班增设企业相关课程。其中企业课程分为3 类,有企业必修课程、企业选修课程和企业实习,企业实习即“跟岗实习+ 顶岗实习”。企业必修课程与企业选修课程主要为企业文化课程与岗位技能课程,穿插在在校学习期间进行,授课场地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在学校与企业混合进行。

该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了订单培养的周期,企业的投入相对减少,较传统的订单培养的模式更能满足企业订单式生产的需要,企业在人力资源调配上更灵活。在校期间针对企业生产需要开设了企业课程,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相比“顶岗实习”模式,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强,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在合作期间,教师在暑假期间与学生一起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很好地培养了实践能力,积累了教学素材,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

4 “ 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4.1 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建立

(1)管理机构的建立

为真正实现深度校企合作,加强该项目的管理,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长由主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担任,负责协调汽车系、教务处、就业处等各部门的工作,副组长由校企合作办主任与汽车系主任担任,负责校企的日常沟通与教学的组织。成员由就业干事、班主任及部分专业教师组成,负责学生管理、课程开发及教学运行等工作。企业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领导小组,由企业行政总监担任组长,负责企业各部门的协调,人力资源总监与生产总监担任副组长,负责校企的日常沟通、订单班实习及在企上课期间的管理,成员由人力资源主管、车间主管和企业师傅等组成,负责部分企业课程授课、学生带教和学校教师培训等工作。

(2)订单班的管理

从二年级组建订单班在报名选拔时来自不同的细分专业与班级,课程开设稍有差别,组班后学习进度难统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两种建制,即学校班级建制与企业班组建制,将企业课程的开设在企业班组建制下进行,且指派了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加强管理,班主任的津贴及企业课程的课时津贴均由企业承担,这样一来,即不打乱原有的教学秩序,又能让企业课程集中授课。且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也有学生中途退出或加入的,两种建制的管理配合动态考核机制,不但不影响教学的组织,还有利于保证订单班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3)学生的动态考核机制

传统的订单培养模式还存在学生后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因为进校即就业,学生没有了就业的压力,学习积极性往往不足。因此,我们采取了动态考核机制,从订单班成立起,每个阶段均由学校和企业进行联合考核,企业人员参与考核标准制定、参与现场考核,考核综合成绩由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及实习成绩共同组成,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退回原班级,取消学徒资格。对于个别特别优秀的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企业课程学习且能通过考核的,中途可加入订单班。

4.2 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企业调研和访谈,我们了解到,企业需要学生掌握客车车身制造工艺、CO2 气体保护焊理论及操作、新能源客车三电系统及内饰装配、新能源客车电器理论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暑假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岗位实践,教师掌握了车身焊接、新能源客车装配等方面的作业内容,并从作业项目中提取了相关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经过与企业工程师共同研讨,开发了“新能源客车车身制造工艺”、“CO2 气体保护焊”以及“新能源客车整车装配实训”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订单班的企业必修项目,并规定可以与不同专业的相似课程进行互换,如来自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学生学习了“新能源客车整车装配实训”课程,就可以替代原学校课程“新能源汽车总成装调”的学习。同时,还开发了“汽车车身与附件”、“汽车制造质量管理”等课程作为企业选修课程。

4.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由校企共建,订单班的师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部分企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来校上课或在企业进行现场授课,部分企业课程及学校课程由学校教师担任,学校教师担任企业课程的授课由企业发放课时津贴。企业还承担了教师培训的任务,学校教师随时可到企业参与实践,企业还定期组织学校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学校教师带学生参与岗位实习期间,企业给予学校教师发放实践补贴,给学生安排师傅进行实习指导。

4.4 实训场地的建设

企业将部分生产车间开放为学生实践基地,学生可到实践基地见习、参加岗位实习或现场授课。企业还参与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投放了汽车零部件,作为订单班的教学设备。

5 结束语

通过“4324”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与企业成功举办两届订单班,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度大大提高,订单班学生有90% 留在企业就业,企业对学生满意度高,不少学生工作半年后即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实习时间更加灵活的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供给,让学生的学习更便捷、高效,让工学结合的时间安排更灵活,让人才培养的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EB/OL].(2017-02-14)[2024-09-04]. 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14/content_5167903.htm.

[2] 李忠跃, 许云珍, 欧阳河. 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框架与建构——以打造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为例[J]. 职教论坛,2022,38(08):48-57.

[3] 赵鹏飞, 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4] 王素君, 吕文浩, 刘阳. 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5(02):57-60.10.16697/j.cnki.xdjygl.2015.02.015.

[5] 李媚娟.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J]. 汽车维修技师,2024(02):47-49.

[6] 蒲吴霞, 张毅, 王蕊冉, 杨洪红, 赵业旺, 钱朝汇. 工学交替模式下纺织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西部皮革,2024,46(05):66-68.

[7] 陈沿铮. 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路径研究[J]. 职业,2023,(11):39-41.

[8] 张志强.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4).

[9] 宋耀辉, 杨锦秀.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优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技术,2022,21(03):7-13.

[10] 沈燕.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基于“5321”模式的探索[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7):49-55.

[11] 廖礼平.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J]. 职教论坛,2019(06):134-139.

作者简介:

廖振兴,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相关专业教育教学。

尹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相关专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