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本科教育的使命,必须优化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本文围绕“两融五共”探讨了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两融”即专业和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五共”即“资源共享、师资共组、科研共进、人才共培、国际共行”,重点围绕“拔尖”和“创新”两个要素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本科;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4 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jqy-215);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一般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汽车类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H23495)。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培养标准、培养目标和培养形式上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围绕技术技能探索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电动化的发展,当前的技术技能人才数量与结构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在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中不仅需要精操作、懂工艺和能管理的技术技能人才,更需要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可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1 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与价值
1.1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内涵
创新是汽车行业快速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新产品不仅需要理论创新还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手段保障,理论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共同推进了汽车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侧重于科研能力培养,其对应于企业理论创新人才需求;职业本科大学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侧重于技术能力培养,其对应于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需求。两种类型的人才均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和国家进步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科研型人才,后者是技术型人才。
职业本科层次的汽车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整车与零部件装配、调试与检测及质量检验等能力。职业本科层次的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职业本科层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汽车相关原理知识和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具备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的能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技术技能实践和产品革新升级,能带领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实践应用是培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取得相关创新成果并应用于生产实际是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衡量指标[1]。
1.2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价值
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重要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2]。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是汽车制造领域最高层次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企业创新型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智能制造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企业需要更多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在面临技术革新等“卡脖子”问题时需要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突破技术限制,形成自主品牌,建立核心技术。
职业本科教育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企业创新项目提高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开展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增强了职业本科教育的适应性,提高了职业本科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
2 NpDsZq9PPMQrDd5gP1aiuoHAlVtuUxi96AMJuiAI034=“ 两融五共”构建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在职业本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础上探索更具有实践性、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重点是围绕“拔尖”和“创新”两个要素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及创新实践能力。实施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经路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汽车装配调整工、试验工和质量检验工等岗位需求,探索兼顾双方权益责任、校企共管的办学体制机制和双主体育人模式,“两融五共”是实施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两融”即专业和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对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精准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确保专业建设的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五共”即“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师资共组”,共同组建创新型专兼结合师资团队;“科研共进”,协同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打造技术型创新平台;“人才共培”,围绕岗位需求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共同探索人才育训机制;“国际共行”,针对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塑造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开展国际化汽车人才培养。
2.1 资源共享,打造数字化培养基地
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数字经济时代下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也必须建立面向数字化的人才培养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而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有力抓手。汽车产业已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新阶段,在开展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利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独有优势,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与政府、汽车企业、研究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共同组建开放式、创新型产业学院。汇聚各类资源,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将汽车生产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数字化的方式转化为教学资源,依托产业学院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校企联动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条件保障[4]。
2.2 师资共组,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
在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配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还要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应与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开展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当前职业本科院校教师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等基础特点,职业本科院校引入了大量具有博士学历的高水平教师,也有很多来自企业的技能大师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因此在组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团队时应充分发挥校内外优势。在校内,构建由科研成果突出的博士教师、企业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青年教师等多类型的专职教学团队;在校外,构建由企业的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多专长的兼职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共同打造创新型师资团队。
2.3 科研共进,打造技术型创新平台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技术技能创新。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跨越专业知识界限,在常规工作流程和既有技术手段上寻找突破口开展高技术水平的创新工作。在职业本科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需要校企合作搭建项目平台,双方人员要互通互聘,共同开展项目研究,既实现了科研共进,也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需要企业为院校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院校发挥科研优势、育人优势,创新合作育人模式,将区域汽车产业发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与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进行贯通联动。校企双方将行业最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实践创新的形式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开展深入探索,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并探索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核心能力养成[4]。
2.4 人才共培,打造项目化教学体系
职业本科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校企共同制定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及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实践需求,更无法为人才提供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懂汽车基本原理、能进行整车装配、调试和检验等,还要具备跨专业的复合能力,因此其人才培养应打破专业与学院限制,这需要从学校层面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项目内容涉及汽车生产、机械、智能制造及计算机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化教学实施中可以在现有人才培养基础上构建分级项目化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及需求,搭建校内综合教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院部承担分级教科研项目。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项目化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建设由实践类课程、工程创新类课程及竞赛类课程组成的进阶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5]。
2.5 国际共行,塑造国际化拔尖人才
职业本科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立足区域经济优势,结合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和海外战略布局,通过选送骨干教师到海外进修,组织教师参与国际化课程开发和承担海外汽车技术培训项目,打造双师、双能、双语、双创“四双”教师团队,为培育具有国际视野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技能人才需求,结合国际标准体系,建立职业本科层次规范化、系统化和精准化的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国际化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培养并输送更多优质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
3 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证
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3.1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应高于正常职业本科学生,其二者之间的区分应由不同的质量标准来体现。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是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关键是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实践。以技术创新成果为引导,围绕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核心工作任务,设计涵盖汽车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工匠素养以及创新实践等培养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突出技术创新成果考核,鼓励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成果转化,形成高水平、多元化的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格局[6]。
3.2 明确考核评价机制
在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企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校企协同考核评价,是培养职业本科层次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建立“院校主导、企业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并合理分工,是加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设计需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中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各能力点之间的关系,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层面应以考核评价机制设计为起点,按照自上而下的逻辑,实现教务、科研、学工和教学院部等部门联动配合,构建起立体、循环的人才考核评价新机制,推动技能和创新同向同行、互相促进,实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的最优化。企业层面应以人才岗位满足度、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价值等方面对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进行评价,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综合职业素养养成、跨专业知识运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4 结束语
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不同于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是其核心能力,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在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是校企合作,在职业本科层次汽车制造类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应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与区域内企业协同创新,发挥企业在汽车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实践优势,为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平台。依托校企合作项目设计项目化教学体系,从基础教学到技能训练,从创新实践到成果转化,实现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翠翠, 张皓月. 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内涵价值、多元困境及发展路径[J]. 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8):28-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8-23].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 吴秋晨, 徐国庆. 基于拔尖技术创新人才的职业本科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4(06):5-11.
[4] 徐军伟, 左栩睿. 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23,45 (02):14-18.
[5] 黄家才, 周雯超, 张文典, 刘树青. 应用型高校“三维度、四层次、进阶式”项目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1):146-149.
[6] 娄丽莎. 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3(02):66-68..
作者简介:
张金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生产现场管理、职业教育。
王立超,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教学。
陈思,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贺兴柱,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试制、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