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2024-10-11 00:00:00张超
物流科技 2024年19期

摘 要:随着全球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愈加重视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效。当前,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日新月异,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深刻认识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厘清二者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探索符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展需求的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着力打造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思政育人的新格局。

关键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252.1;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9.042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 statu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country is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ng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market is fiercely competitiv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s are changing rapidly.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s in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y course and course ideology, clarify the internal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xplor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e paths that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students, and focus on creating a new pattern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actical approach

0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落实举措、政策供给等方面为二者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给予了充足的保障和支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深刻把握并解决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协同、为什么能协同、协同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实现协同这几大命题,加快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推进、协同育人的全新局面[1]。

1 价值意蕴: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大意义

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1.1 协同育人是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途径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基本前提。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如何确保培养的毕业生成长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成为必须正视的永恒课题。大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2]。

1.2 协同育人是健全“大思政”育人体系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大学需要打造一流的“大物流思政”育人体系。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是可以不断改革创新“大物流思政”育人模式,持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思政教育发展体系化建设,不断健全科学规范的“大物流思政”育人体系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思政育人质量[3]。二是可以不断拓展“大物流思政”的育人主体,充分调动高校党委、各学院、系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原来碎片化、孤立化的思政育人主体有机整合,全面推动“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三是可以不断延伸“大物流思政”的育人维度,将德育从校内渗透到校外、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使得思政教育贯穿物流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从纵横两个维度有效扩展物流思政育人的空间。

1.3 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提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首要任务便是提升“立德”的能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一是可以推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点,促使他们将个人发展的“小逻辑”服务于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大逻辑”,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全面激发奋发图强的原生动力。二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可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单一方式,有效改变传统思政课程和思政课程各自为营、存在育人孤岛的现实困境,为扎实提升思政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强大动力源泉。三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可以有效丰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主辅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一方面可以充分凸显思政课程“主攻手”地位,立场鲜明地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可以将思想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

2 逻辑驱动: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在联系

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共同的价值指向,这是推动二者协同育人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逻辑前提和动力源泉。

2.1 具备相同的价值指向逻辑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共同价值指向逻辑。一方面,思政课程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旗帜鲜明、名正言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使其坚定理想信念,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既要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具备专业技能和传播专业价值,同时也承担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作用。例如,可以通过物流管理领域的案例分析、行业前沿动态介绍等方式,融入物流业的发展历程、优秀物流企业家的思想精神等内容,提升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立德”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育人目标上都指向立德树人,二者协同育人拥有一致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5],这也成为二者展开协同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2.2 具备相同的动力驱动逻辑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动力逻辑分为外部倒逼驱动力和内部原生驱动力。在外部倒逼驱动力层面,一是随着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需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物流发展战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正面临着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挑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人才。思政hggHoXBbkmfLf6u1OcRwuibJJGZ8j1gJefqT8u7wyXo=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三是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实现学科综合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平台。在内部原生驱动力层面,一是思政课程需紧密结合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和企业文化,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二是专业课程需要注重与思政课程的融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2.3 具备相同的辩证统一逻辑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具备辩证统一逻辑。一是要在守正和创新之间取得辩证统一。守正意味着始终坚持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任何课程均无法替代其重要地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则是要守住物流学科特色优势,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动多学科课程共建,不断保持和扩大二者协同育人的优势。二是主导和协作的辩证统一。思政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仅靠思政课程无法完全达到育人目标,因此课程思政需要承担起协作、支持和补充的角色。在协同育人过程中思政课程是主导,课程思政是补充,二者需要有机互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好育人功能。三是外显和内隐的辩证统一。思政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其课堂教学和课程内容表述方面具有很鲜明的外显性。而课程思政则较为含蓄,通过挖掘和利用隐含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元素进行思政教育。因此思政课程属于外显化引领教育方式,课程思政则属于内隐性渗透教育。

3 目标牵引: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

高校要明确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3.1 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协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所有高校课程的共同教学目标。高校应充分把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本质联系,打破二者之间的课程壁垒,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课程教学目标方向,确保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共同服务于高校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3.2 要实现教育主体的协同

教育主体通常包含教育教学的组织者、教育对象、教育实践活动三类要素。各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充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师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的协同,促进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协同,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协同,实现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协同发展,形成资源整合、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合力[6]。

3.3 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协同

实现教学内容的协同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取得良好成效的基本前提。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主要是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并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7],以此来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引领功能。二者均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为主要目的,这也是二者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协同的重要基础。

3.4 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协同

随着社会的深度变革、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加之数字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方法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但在目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演练法、团队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课程思政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方法的协同构建,既要充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经验做法,也要与时俱进,及时吸收最新的先进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教学方法体系。

3.5 要实现教育环境的协同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提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教育成效具有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让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方便快捷的获取渠道、虚拟互动的交流方式,建设集思想引领、价值传播、知识传授、供给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塑造主流网络舆论新格局,更好地开展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协同育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4 路径选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构建科学规范的协同育人体系与运行机制,是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保障。

4.1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航向”,全面把牢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推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过程中,高校务必要做到牢固确立“两个地位”。一是要牢固确立高校党委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深刻认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推进两类课程协同育人摆在突出位置,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条件保障,强化队伍配备,整合教育资源,打破部门学院、学科专业之间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壁垒,全面促进各育人主体的互动交流和协调发展,切实建立起全员推动协同育人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目标和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要牢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的重要指导地位[8]。高校要坚持把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全过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指示精神,教育和引导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确保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不偏航、不走样。

4.2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力军”,全面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办好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增强思政课教师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意识[9],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主题讲座、集体研讨等方式,全面加强教师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不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动专业课教师切实承担好传授专业知识和进行思想引领的“双重”角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及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思政课程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两支教师队伍协同育人的思想认识和协作精神。二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师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能力。通过举办教学沙龙、集体备课等方式,全面加强二者的沟通交流;也可通过聘请专业课教师担任兼职思政课教师、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案设计等方式,促进二者相互学习对方先进典型经验,借鉴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4.3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阵地”,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工作。一是要注重整体设计,精心筹备和设计课堂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大纲修订、教材选用等环节,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二是要储备丰富的教学内容,扎实编写教案、制作课件、衔接内容、进行讲授,运用讨论、实验实训、课后作业等方式,确保学生在课堂中接受到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三是要优化教学方法,探索并创新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借助国家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打造专属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网络思政育人品牌,以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4.4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要积极打造集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传授、综合素质锻炼”于一体的全课程育人体系。一是要改进思政理论课建设,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及时改进思政课程纲要,编好、选好思政课程教材,定期更新教学计划和教案。扎实推进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引进名师大家参与授课提高师资力量,引入新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用多种资源拓展集体备课内容,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二是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建设打造一批兼具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和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课程思政“金课”课程群。三是要推动思政课程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互动交流,积极搭建互动平台,广泛拓展协同资源,建立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造形成显隐结合、功能互补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彻底扭转高校中各门课程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不良局面。

4.5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引擎”,全面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协同育人评价体系对于提升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至关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评价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急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严格对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标准和要求,全面审视现行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评价指标体系,找出短板弱项,明确优化方向。遵循二者协同育人的客观规律,充分认识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坚持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体系。二是注重推动落实,从高校、学院、教师三个维度优化协同育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学校层面应切实优化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效应,将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全面激发各学院推动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层面应积极出台配套奖励政策,搭建交流平台,强化过程管理,积极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教师层面应强化考核和结果运用,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项目推荐时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并将其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激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要我协同”向“我要协同”的良性转变。

4.6 抓好协同育人的“主心骨”,全面落实体制机制保障

建立系统完备、执行有力的体制机制,是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坚强保障。一是要强化对协同育人的组织领导。各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党政齐抓共管机制,推动各部门协调联动,压实协同育人主体责任,从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上提升所有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要强化对协同育人的制度供给。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要加强多部门协同联动,高校人事部门要制定完善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培养考核标准和激励约束措施,努力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和新时代“大先生”[10];高校教务部门要制定出台体系完善、可操性强的教学实施细则。在课时计划、绩效分配、资源配置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应倾斜和照顾,全面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教学氛围。三是要强化对协同育人的研究督导。各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协同育人研究中心、设立协同育人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等方式,全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定期开展成效评估和督导。四是要强化对协同育人的资源保障。高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应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学科特色背景,加强政策倾斜配套,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合理分配各类资源,持续推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等工作任务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郑少南. 着力构建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新格局[J]. 中国高等教育,2022(24):32-33,36.

[2] 张姝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3):3.

[3] 王悦,陈岩. “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5-82.

[4] 王野. 野外地质实习课程思政研究[D]. 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1.

[5] 张文强.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路径研究[J]. 中州学刊,2023(5):28-34.

[6] 葛晨光,朱清慧,张水潮.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0):30-33.

[7] 黄叙.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 商业会计,2022(15):129-131.

[8] 张慧,汪寅. 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2023(3):159-166.

[9] 罗华香. 新时代高校教师协同育人:内涵、困境与路径——基于辅导员与思政[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5):26-30.

[10] 孙文华,王贵栋. 师范类专业认证视阈下师范专业建设研究[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