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数字化、智能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并由此映射到市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征,文章总结了数智时代供应链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1)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技术需求挖掘;(2)以强基础和重实践双支撑构建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学场景塑造;(3)匹配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建议。旨在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供应链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训课程内容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关键词:数智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4; G64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9.04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act of digi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mapped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 demand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re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supply chain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era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On this basis, a new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proposed, including:(1)The exploration of new concepts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lent cultivation led by digi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2)Building a teaching scenario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strong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support;(3)Suggested training paths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that match the positio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ntended to guid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content design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well as the optimiz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Key words: 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0 引 言
2020年以来,供应链在国家的政策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和安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十四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重点任务,供应链水平的发展提升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此同时,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推动企业、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而推动传统“计划—采购—生产—交付”的线性供应链向“数智化”、“全链路”、“网络化”和“社会化”方向升级。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内容和技术需求面临新的特征。
我国自2017年本科院校开始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并实现招生,2020年供应链管理专业正式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迄今发展不过5年的时间。在供应链地位显著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供应链管理带来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有必要分析数智时代供应链管理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特征,精准对接产业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求,从懂理论、会实操、有经验的角度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具备相应知识储备和满足用人单位技能需求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产业和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保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为实现国家层面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
1 文献回顾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其专业设置源自于美国,为了解我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区别,华连连等[1]运用爬虫技术建立了754个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数据库,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造了课程内容的圆形网络图和课程结构的一致性度量方法,比较了中、英、美三国课程体系,指出我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应提升流程类和方法类属性,在知识层面上注重方法的落地。陈民伟等[2]借鉴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供应链管理本科教育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应锚定应用型的方向,并且在知识和技能上突出“交叉、复合、应用”的三大特征,即强调学科寻求交叉(组建不同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专业团队)、知识必须复合(制定专业知识成体系的培养方案)、能力重在应用(满足就业岗位的工作需求)。田怡[3]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中的特点及不足,并且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对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课程的建设模式、路径进行初步探讨。赵青莉[4]立足新工科背景,对当前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新工科建设背景的教学完善对策。吴岚[5]进一步研究了工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应的供应链人才需求特征,分析数智供应链与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进而提出了当下高职新物流人才的定位及其能力素质框架。
在培养的模式上,徐兴兵[6]、祖天明等[7]提出了“岗课赛证”融合的供应链管理专业育人模式。梁莹[8]提出了一个协调联动、产教融合的跨学科ERP云管理实践平台搭建的思路,致力于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企业复杂工程和管理问题的能力。李亚楠等[9]基于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全过程的理念提出了供应链课程学习的“新合作学习模式”,致力于推动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的强匹配。蒋燕[10]总结了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与蓝思科技合作开设产业学院的经验,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现代产业学院的长效运行机制。朱春燕[11]立足于广西自贸区的供应链人才需求特征,提出了校地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国际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四位一体”自贸试验区供应链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在人才能力的塑造方面,程欢欢等[12]基于对前程无忧网站招聘数据的挖掘分析,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供应链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变化特征,通过文献分析,将人才能力分为社会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业务管理能力、信息和数据能力以及语言能力;再利用TF-IDF方法分析招聘数据的能力关键词,并将最终确定的关键词与这五类能力进行匹配,进而分析不同维度下企业更关注的能力构成。Gartner的报告提出了六类供应链人才需求,包括数据分析的领导者(Analytics leader)、数据工程师(Data engineers)、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s)、本企数据科学家(Citizen data scientists)、数据分析教练(Analytics coaches)、供应链分析师(Supply chain analysts)等。
区别于上述研究,本文在研究视角上,更为注重强调数字化、智能化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更为强调理论知识体系建设和实训场景建设的融合,尤其是充分考虑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强调与企业及第三方平台公司合作搭建供应链专业学习的实训场景;在研究的范式上,更为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辅相成。其中,科学性体现在对相关技术需求、岗位需求的分析来自于问卷调查和数据挖掘的数据支撑,艺术性体现在个案研究注重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特征。
2 数字化与智能化对供应链人才培养的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供应链引入我国以来,围绕供应链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特征以及供应链平台化、标准化、信息化的趋势,学术界和产业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供给侧改革和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数字经济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关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也得到了学界极大的关注。新冠疫情更是加速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将有力的提升企业和产业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提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13]。一方面,数据是后疫情时代重要的生产资料,数字供应链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数据资源,为陷入停滞的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全球市场为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因素分割为需求各异的区域性市场,数字供应链结合智能制造将实现大规模的定制化制造,有效解决全球市场碎片化的挑战,提升供应链的效率。
从产业界的实践需求和学术研究的发展态势来看,数字化、智能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加大,推动供应链管理愈发重视预测性。经济形势、政策法规以及市场的复杂多变使得供应链的波动频繁,使得预测和应对更加困难。但在当前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加剧更是推动供应链波动更加地不确定。比如在销售领域不断出现爆款、网红产品等,这种波动往往带来的是几何级数的业务量变化,双十一的爆款可能是平时的10倍或者百倍。面对如此剧烈的波动,供应链管理该如何面对是一大难题。应对这些不确定事件,我们必须要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它的可视化,用智能化水平来提升供应链预测的准确性,降低误差,以保障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2)数字时代推动供应链与人工智能、语音大数据、传感器、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对数据分析能力要求加大,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在当前的数字时代,可用的供应链数据的确变得更加庞杂,企业能够获得的数据不限于以ERP为核心的结构化数据,还增加了许多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新型数据,为供应链的实时可视化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14]。如何在这些庞杂的数据中发现价值,赋能供应链是一大挑战,而这些离不开供应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3)个性化、定制化以及上下游快速响应及联动机制倒逼供应链管理走向网络化、透明化和可视化。在数字化时代,客户对产品的了解、成本与价格、竞品等已经能够获得非常多的信息,在选择同等产品时他们希望获得更好的体验,更快更好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能随时响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打通线上和线下创造更灵活、更迅速的交付模式。面对这些复杂的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复杂性的解决依赖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实现透明化和可视化。
上述数字化、智能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也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内容重心有所转变,进而映射到市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上:
(1)从用人岗位特征来看,在早期,供应链管理岗位更多是作为制造业相关岗位的支撑和辅助,随着产业链的逐步细分,供应链管理岗位与制造业岗位实现了分离,供应链岗位更多是作为制造业岗位和研发岗位之间的链接过度。而在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岗位特征上,招聘岗位直接与之挂钩,出现了智能计划、智能调度、智慧物流规划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据统计,现在招聘市场针对“供应链管理”岗位的用人岗位需求,对人工招聘的岗位很少,掌握新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岗位越来越多。
(2)从企业用人需求来看,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素质能力特质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第一是对供应链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更加扎实,第二是对供应链的业务场景要更加熟悉,要覆盖到整个大供应链的场景,包含物流、采购、订单、计划、制造等等。第三是期望招聘的是掌握了新的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由此,总结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供应链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要求:
(1)注重培养基本功扎实的人才。对供应链(订单、计划、采购、物流、制造)比较重要典型的业务领域仍然要掌握基本功,没有基本功那就是无本之木。
(2)注重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仅仅拥有基本功显然还是传统人才,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人才还要修炼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和存储技术、库存与网络优化、机器人和自动化、传感器和自动识别等。
(3)注重在培养环节融入真实业务场景,塑造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3 数智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供应链人才培养的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的数智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以及市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新需求特征,本文提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供应链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与内容如下:
(1)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引领的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技术需求挖掘。一方面,推动人才培养的理念从供应链运营向供应链决策转变。供应链运营是供应链专业的基础,学生必须要了解并掌握在企业进行计划、采购、生产、交付等环节所有的运作流程和实操细节,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也是原来培养理念最为重视的内容。不过,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转型。在转型的过程当中,企业对供应链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掌握如何做好供应链的运营工作,更是体现在应用建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技术来提升供应链的可视化水平,并且辅助进行智能决策分析,包括采购策略、生产策略、库存策略、需求预测的决策制定等,提高供应链运营的效率和分析准确性。供应链理念从重运营到重决策转变如图1所示。
另一方面,要挖掘市场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构建“素质要求—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技能培养体系。未来企业所需要的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技能需求应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①素质要求,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思想品德,要有全球化的视野,要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要有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②基础技能,主要是要具有分析和解决供应链管理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战略决策与规划能力、应急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③专业技能,主要是对供应链的业务流程精通且有深刻洞察;会对供应链大数据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熟悉、利用可视化的分析工具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操作;懂得构建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驱动的、可衡量的、客观科学的大供应链管理体系,从大数据中识别供应链关键数据指标,会构建动态决策模型的能力等等。
(2)以强基础和重实践双支撑为方向建设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教学场景。强基础和重实践的本质是要求课程模式上既要重视供应链的基础管理理论教学,让学生熟悉供应链业务流程,以真实案例或编排典型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商业案例带领学生熟悉真实的业务场景,并指导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知识储备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能够借助第三方实验室平台资源,通过业务再现,理解典型业务,通过场景再现,理解典型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供应链上下游角色,对供应链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沟通场景更为熟悉等。通过企业参观、实验室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人工互联网等技术对互联网的影响,并为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更好的支持供应链决策机制、集成化的供应链组织模式、协同化的供应链运营策略、数字化的供应链信息平台、智能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主动化的供应链风险控制,以及科学化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等实践技能创造具有实操性的实验条件。以强基础和重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与教学场景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按照企业招聘的需求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紧跟企业的招聘要求,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增加更多的信息工程、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方面的课程,在原有的供应链管理理论课程上融入更先进的技术思想和潮流。要联合企业提供实践性强的真实场景教学,比如结合学校所在地的产业特色,与企业合作搭建供应链实训平台,建设实践学习培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更帮助企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专项特长,增强供应链管理人才在供需两端的匹配性。
(3)匹配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建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本科生在校的时间有四年,通过四年的时间,需要让学生从认知、理解什么是供应链,到能够模拟运营企业供应链的各个流程、环节和操作,来理解供应链的组织、数据、流程,最后到能够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解决供应链的分析、决策的问题,必须统筹规划学习进度安排。这个培养路径至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认知理解,此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真正的去知道供应链的这个相关的角色、流程,还有一些基本的模型方法,以课堂教学和企业实地参观为主。其次是模拟实践,此阶段主要的培养任务是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场景,结合实践的业务场景学会做计划,比如说采购计划、生产计划,SOP计划等。通过实践场景的学习,使得学生具备基本的运作能力。最后就是分析决策和创新,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业务场景的基础之上,通过供应链建模技术与仿真平台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进行供应链数据分析与优化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供应链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能力。四年的时间如何统筹安排三个阶段的学习需要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以能力进阶为导向的教学进度安排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华连连,田渊,王建国,等. 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中英美三国比较——基于754个专业的文本挖掘分析[J]. 供应链管理,2022,3(8):75-88.
[2] 陈民伟,林宇虹. 供应链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探索与经验[J]. 供应链管理,2021,2(9):59-68.
[3] 田怡. 面向新工科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课程建设[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2,32(2):69-73.
[4] 赵青莉. 新工科背景下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学研究[J]. 物流科技,2022,45(18):166-169.
[5] 吴岚. 数智供应链下的新物流变革对高职物流人才的定位分析研究[J]. 科教导刊,2023(5):86-88.
[6] 徐兴兵. “岗课赛证”融合的供应链课程改革探讨[J]. 物流科技,2023,46(7):172-173.
[7] 祖天明,战欧.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储运,2023(2):159-160.
[8] 梁莹. 学科交叉背景下ERP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595504643b301cfb091dd91d30c80f09fd3ba36df54a63d3f4bc6fd7c5c3aaf923,26(3):204-208.
[9] 李亚楠,张璇. “两业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供应链专业课程“新合作学习模式”探究——以济南职业学院“物流中心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3(1):1-5.
[10] 蒋燕.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蓝思产业学院建设实践[J]. 湖南教育(C版),2023(1):43-46.
[11] 朱春燕. 广西自贸试验区供应链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山东纺织经济,2022,39(5):44-47.
[12] 程欢欢,王淼,王逸临,等. 基于招聘数据挖掘的物流和供应链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分析[J]. 中国市场,2022(21):146-148.
[13] 汪利虹,冷凯君,潘林. 地方高校多维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1):183-187.
[14] 许继平,孔德政,池程,等. 基于标识解析的供应链数字孪生教研平台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4):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