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类比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2024-10-10 00:00:00汤甫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4年9期

摘要: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在提高学生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有突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对相似、相关的内容进行类比,以此充分发挥类比法的优势,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中以典型例题为载体,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展示类比法在揭示问题本质,提高学习效率,构建良好解题思维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类比法;典型例题;解题思维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无论是在新知教学中,还是在复习教学中,亦或是在解题教学中,都随处可见.类比法中的“比”是基础,既要关注相同点,也要关注不同点,借助“比”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类比与归纳是重要手段,其在加深知识理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一些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进行类比,以此突出问题的本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习效率[1].以下笔者以一些典型例题为例,阐述类比法在解题中的作用,以期通过类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提高解题效率.

1 案例分析

1.1 “数”与“形”的类比

众所周知,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见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在解题教学中,通过“数”与“形”的类比可以推测相关性质,从而将抽象的性质以直观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解题效率.

例1求x2+4+25+(7-x)2的最小值.

分析:该题是初中阶段比较常见的函数求最值问题,此类问题的解法很多,不过对于该题来讲,若通过配方法、函数的单调性、换元法等来求解显然运算比较复杂,为此在解题时不妨从“形”出发,通过“数”与“形”的类比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有效降低运算难度.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原式是两个带根号的数之和,且根号里的式子为两数平方之和,于是易联想到勾股定理,这样不妨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根据以上分析,求最小值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最短路径的问题.题目如下:图1如图1,已知BD=7,过点B作AB⊥BD,截取AB=2,过点D作DE⊥BD,截取DE=5.若C是线段BD上一点,试求AC+CE的最小值.这样将问题以几何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后,学生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轻松地解决问题.可见,通过数”与“形”的类比,降低了运算难度,提高了解题效率.

例1获解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让学生尝试应用该方法解决一些同类型的题目,以此通过实际运用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与“形”的类比解决问题.如问题求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求x2+4+9+(13-x)2的最小值.

题目给出后,教师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数”与“形”的类比,由此加深对此类方法的理解.这样通过此类方法的深度分析,不仅提高了解题效率,而且拓宽了学生解决最值问题的思路,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促进解题效率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同时,通过类比可以凸显最值问题的本质,增强学生解题信心.

1.2 相似知识点的类比

虽然数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数学题目是灵活多变的,但是很多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教学中,通过对相似知识点的类比,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解题时可以知道考查的要点是什么,从而快速形成解题策略,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F是BC边上一点,E是AB边上一个动点,∠DEF=90°.

(1)求证:△ADE∽△BEF;

(2)若AB=4,AE=x,BF=y,当y最大时,x的值是多少?

例3如图3,在△ABC中,AB=AC=BC,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DE=60°.

(1)若AB=AC=BC=4,DC=x,AE=y,试写出x与y的函数关系式.

(2)当y取最小值时,△AED是何种三角形?

分析:以上两题虽然图形不同,已知条件不同,但是认真分析不难发现,两道题有个相似之处,就是题目中均有“一线三等角”模型.一般情况下,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等角,就会存在相似三角形,如例2中由动点E引出的△ADE与△BEF相似,例3中由动点D引出的△CED与△BAD相似.这样通过对相似点的深入剖析,往往给解题带来更多的思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解题效率.

1.3 相似解法的类比

数学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很多题目的解题方法相似,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这些具有相似解法的题目进行类比,以此发现不同题目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合理的迁移顺利地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3].

例4如图4,△ABC和△ECD均为等边三角形,且B,C,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D分别交BE,CE于点O和点F,BE交AC于点G,则∠BOD=______.

例5如图5所示,P为等边△ABC内一点,连接AP,BP,CP,若∠APC=150°,∠APB=90°,PC=1,则PB=______.

分析:通过类比不难发现,例5实则是例4的变式,两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属于同一类题,这样在解决例4后,可以将例4的解题思路迁移到例5的求解中,继而快速解决问题.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具有相同解题思路的题目进行类比,可以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通过类比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以此加深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4 同类题型的类比

在专题复习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同类题型题目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日后再遇到同类题型时,可以快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

例6如图6,A,B两点在直线l的上方,且到直线l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和3,P是直线l上一点,说一说当点P在何位置时,可以使PA+PB的和最小.请在图6中标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PA+PB的值.

例7如图7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的中点,P是AC上一动点,求△BPE周长的最小值.

分析:例6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将军饮马”问题,可以通过作对称点的方法确定点A或点B的对称点A′或B′,连接A′B或B′A,即可确定点P的值,从而轻松求得PA+PB的值.对于例7,虽然题目背景由直线变成正方形,但是“换汤不换药”,其解题方法与例6相同.

许多数学题看似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考查的知识点往往是相同的,那么为了在不同中理解相同的本质,就要创造机会类比,通过“比”找到问题的本源,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2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典型例题的分析,充分展示了类比法在解题中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类比法,通过对问题的内涵、形式、思路等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继而让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快速获得解题的突破口,形成正确解题策略,高效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类比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思维、解题方式上做出创新,这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益的.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启发者和引领者,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学生,有意识地将相同的、相似的知识点、解法、性质等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解题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拾英.巧妙运用类比法 高效解答数学题[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46-47.

[2]沈宇华.初中数学类比法教学的运用和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2):69-70.

[3]郑天顺.类比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