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2024-10-10 00:00:00范洁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4年9期

自“生本理念”推行以来,笔者反复开展了实践研究,对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反复试验与矫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下面以“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教学为例给出基于“生本理念”的概念教学实践.

1 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感知新知

问题1一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甲、乙两名选手进入最终决赛,值得欣喜的是这两名选手都是中国选手.现在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第一个问题是,这项比赛中冠军会是中国选手吗?

生(积极回答):是.

师(继续提问):冠军会是外国选手吗?

生(积极回答):不会.

师(继续提问):冠军是选手甲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确定,有可能是选手甲,也有可能是选手乙.

说明: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引申.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知的探索中去.教师总结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过程,强调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在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环节2:自主探究,获取概念

问题2想一想,填一填:

(1)问题1中“冠军是中国选手”,属于什么事件?

(2)问题1中“冠军是外国选手”,属于什么事件?

(3)问题1中“冠军是中国选手甲”,属于什么事件?

师(学生分组讨论后):第一组同学,请分享你们对第(1)问的推理过程.

生1:因为甲和乙都是中国选手,所以无论谁赢,冠军一定是中国选手.我们认为这属于必然事件.

师:很好,你们确实理解了这个逻辑.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是必然事件?

生2:因为所有可能的冠军(甲或乙)都是中国人,所以冠军必然是中国的.

师:完全正确.这就是必然事件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接下来,第二组同学,你们对等(2)问的推理是怎样的?

生3:因为决赛选手都是中国选手,所以冠军不可能是外国选手.我们认为这属于不可能事件.

师:很好.你们准确地识别出了这是一个不可能事件.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

生4:因为没有外国选手参与比赛,所以冠军不可能是外国选手.

师:完全正确.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现在,第三组同学,你们是如何推理第(3)问的?

生5:比赛结果不确定,冠军可能是甲,也可能是乙.我们认为这是随机事件.

师:很棒.你们正确地识别出了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谁能解释一下随机事件的特点?

生6: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师:非常好!随机事件的特点就是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试着填写表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表1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展示答案.

问题3先独立思考并尝试列举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说明:笔者抓住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逐步延展开去,理解概念、归纳概念、分类和识别事件、举例强化,一步步地让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最终在识别和例举中强化认识,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

3 教学环节3:适切追问,无痕建构

问题4一个不透明纸箱内放有4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3个红色,1个白色.那么,从纸箱内任意摸出1个球,它可能是什么颜色?任意摸出1个球时,红球与白球的可能性是否相同?若不相同,你觉得哪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为什么?

师: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呢?

生:红色或白色.

师:那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吗?

生:应该不一样吧,红球3个,白球1个,红球比白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

师:有道理.该怎么证明呢?

生:可以做实验.

师:很好,请大家分组做实验并记录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次数.

学生开始分组做实验.

师:大家观察下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摸出红球的次数比白球多呢?

生:是的.

师:该怎么用数值表示这个可能性呢?

学生思考并讨论,但没有新结果.

师:如果是红、黄、蓝、绿4个不同颜色的小球,那么摸到红色小球的可能性用数值怎么表示呢?

生:1/4.

师:非常好!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4.

说明: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追问“可能性的大小及如何用数值表示”,让学生通过深度思考与探究切实理解每个球被摸到的可能性,从而无痕引出概率的概念,为后续的深度探究打基础.

问题5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发现,问题4的探究中得到红球的可能性可以用数值来表示,这就是概率,请试着描述概率的定义;

(2)还是从问题4中不透明纸箱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3)还有一个不透明纸箱,其中装有4个完全一样的白球,那摸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摸到红球的概率呢?

(4)基于以上研究,你认为三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取值范围是多少?

教师依次引导学生回答第(1)(2)(3)(4)问,从概率的定义到概率的计算逐步深入,进一步明晰本节课所学内容和深化理解本节课知识.具体过程略.

说明:先让学生用数值去描述可能性的大小,再抛出问题不断设问,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循着之前的探究路径感知和体验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4 环节4:变式探究,有效提升

问题6有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小红随意将其掷出,求以下各种事件的概率:

(1)向上一面的点数是2;

(2)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奇数;

(3)向上一面的点数比2大且比5小.

变式以小组为单位试着为问题6设计一个概率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概率问题.

问题7图1是一个分为7个相同扇形、可自由转动且指针固定的转盘,共有红、黄、绿三种颜色,转动转盘后待它自由停止,指针会指向某个扇形所在区域(当指针指向交线则默认指向右边扇形).

(1)指向红色的概率是多少?

(2)指向红色或黄色的概率是多少?

(3)不指向红色的概率又是多少?

变式将问题7中的转盘换成图2所示的转盘,其他条件和问题均不改变,请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后回答问题.

说明:笔者通过改编教材例题并设计变式,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5 环节5:整合梳理,深化认识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单元知识并在黑板上书写本课知识结构图(图略).

说明:在梳理知识结构图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生本理念”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用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生本课堂”成为数学课堂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