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BL和翻转课堂的“海商法”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2024-10-10 00:00黄振凯曹亮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10期

摘 要:针对“海商法”课程教学存在的模式和手段单一、案例教学枯燥、考核导向模糊、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等问题,文章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基于X星平台及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对理论和案例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开展基于TBL(Team-Based Learning,团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得到很大改善,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海商法”课程;TBL;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0-0057-03

一、引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国家对高校提出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以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不少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王全亮等人开展了慕课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的相关数据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关改善意见[1]。苏小红等人介绍了基于MOOC(慕课)/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和大班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及

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反馈[2]。杜凡宇等人通过研究发现,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可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3]。曲伟等人基于中国大学MOOC“异步SPOC+慕课堂”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4]。

文章针对“海商法”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BL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理论与案例分析部分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广度学习和深度学习。理论部分采用X星平台线上教学结合线下自主补充学习的广度学习模式;案例分析部分采用基于TBL的线下翻转课堂开展深度学习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兴趣与动力,以及创新能力,缓解课堂疲劳。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国际海洋热点问题并将之融入课程教学,为学生讲解海洋发展中的“中国技术”、国际海洋秩序变革中的“中国智慧”,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及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培养和提升。

二、“海商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手段单一

目前,“海商法”课程教学主要以教师线下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填鸭式”“应试型”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沉默问题严重。根据以往授课经验,学生课堂上容易出现玩手机、睡觉、说话等现象,师生互动较少,学生习惯于课堂沉默,无状态亦无动力回答教师问题,当学生长时间听课于同一课堂、同一教师时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相关调查显示,有5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课的时间为20~30分钟,有37%的学生认为其认真听课时间在20分钟以内,只有9%的学生认为其认真听课时间在30分钟以上。影响听课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课堂的内容枯燥无味,教师教学的形式单一”是最主要的原因。

(二)理论与案例部分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性

一方面,“海商法”课程是一门理论兼顾实务、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没有针对理论和实务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固定,学生角色单调,学起来容易产生疲倦感。在以往授课中发现,“海商法”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大多数案例较长(多达几千字),且案例中人物关系、案情、审理、争议没有模块化,当学生看到繁冗的案例时会产生抵触进而怯步,这将导致翻转课堂的效果和团队学习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目前的教学案例主要由教师主导搜寻制作,导致案例覆盖面较窄。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案例搜寻制作及相关知识点的自主串联,从而影响了广度与深度学习。

(三)考核方式单一且导向模糊

以期末考试为主,考勤、平时作业、测验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让学生形成了考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惯性思维,同时,平时作业和测验的评分标准不具体、不科学,导致学生凑合提交作业蒙混过关。同时,考核方式过于单纯体现为“分数成绩”,夸大了分数的价值,让学生误认为高分通过课程考核就达到了学习的效果,然而,其并无法真正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应用创新能力。

(四)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与海商法制定和实施初期(1993年)相比,我国航运业得到快速发展,航运体系全面改变,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和世界贸易大国,迫切需要大量政治合格、业务过硬的综合型与复合型海洋人才,但目前“海商法”课程授课却主要聚焦于199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条文及案例的讲授,没有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一些热点问题的讲解中。例如,“银河号事件”中船舶登临权问题、美国军舰在南海打着所谓“航行自由”幌子的船舶航行权问题等热点问题。

三、“海商法”课程改革要点及实施

(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广东海洋大学基于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项目展开探索。“海商法”课程共48学时(24次课),设置22学时的线上教学与26学时的线下教学交替进行,具体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安排,有效利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TBL和翻转课堂,并通过各种教学场景交替切换、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成果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避免学生在长时间单一教学模式下形成视觉和听觉的疲劳。

(二)案例资源建设

针对“海商法”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的特点,从理论和实务2方面开展混合式教学研究,其中,实务方面的案例研究是对理论部分的解释和升华,因此,有必要建设一批针对性强、有突出现实意义的案例。本课程案例以学生分组搜集制作整理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将案例归类、模块化整理,去除冗余部分,并通过模拟法庭、动画小视频制作、PPT展示、角色扮演等形式介绍案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学生制作的案例展示至少要包含案例简介、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拓展的知识点、争议的焦点和对司法实践产生的影响这5个模块。

(三)考核方式改革及标准制定

1.将评价标准前置。基于X星平台线上成绩管理功能,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和权重,明确线上自学及课前自主预习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复习,即把学生“赶上线”。

2.加强过程管理,丰富考核形式。通过课程视频(20%)、章节测验(20%)、章节学习次数(15%)、主题讨论(10%)、资料阅读(5%)、签到(10%)、分组任务(20%)7个部分全方位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3.注重学生能力和创新考核。引导各组学生利用合理的形式展现案例,如模拟法庭、动画小视频、PPT等,重点考查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提炼融合能力和分析创新能力。

(四)课程思政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与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在与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与海洋运输活动时面临着与各国法律的冲突与协调,这对我国海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课程授课内容没有将社会热点及历史性事件融入专业教学中。因此,针对“海商法”课程的教学应积极变革,在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推行课程思政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四、“海商法”课程教学实践

广东海洋大学选择交通运输专业20级4个本科班142名学生开展教学实践(A组),并与往年常规教学班2个本科班66名学生进行对比(B组),从学生课堂表现、线上学习数据统计及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评价3个方面展开教学效果检验。

(一)学生课堂表现

从授课教师角度看,采用基于TBL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学习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部分学生学会使用软件制作动画视频、音频剪辑等技能,案例制作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另有部分学生通过卡通绘画、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案例展示,将枯燥的案例变得活灵活现,极大地

(三)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评价

由图2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基本上符合二次分布,从A组数据看,学生不及格占比为5.6%,较B组9.1%有所下降,A组80分以上占比为38.7%,较B组24.2%有较大提升,说明采用基于TBL和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在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方面有较大提升,在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有很大提升。

从教务系统中的评教数据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课堂生动活泼幽默,线上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教学方式新颖”“老师利用了线上和线下教学,增强了我们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同时,各组学生的展示极大地开拓了全班学生的思维,对模块知识的深度学习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将课程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转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良好局面。

(二)学生线上学习数据统计

根据X星平台数据,A组提供线上视频资料48个,视频总时长374分钟,非视频资源44个,课程资料89个,课件网站累计页面浏览量260 622人次,累计互动2 380人次,学生课程参与度高。有75%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平时考核,平时成绩为90分以上,整体平均分为93分(图1)。对比B组,由于常规教学班平时分管理相对不规范,平时作业、测验的监督管理不完善,教师给分主观性较强,所以,无法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及创新等能力。“教师授课的立意十分吸引人,方式创新,同时,师生间的互动也使课程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等。

五、结束语

针对“海商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将TBL和翻转课堂相结合,并引入线上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以团队为单位,以任务为导向,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精神分析、解决问题,并明确了清晰、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和导向。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还应进一步加强高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企业人力、物力相关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上形成互补,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 王全亮,张月芬,左继蓉,等.MOOC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研究: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40(3):45.

[2] 苏小红,王甜甜,张羽,等.基于大班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7(7):54.

[3] 杜凡宇,杜勇,祝元仲,等.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下的线上线下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1,7(34):63.

[4] 曲伟,邱成军,曲艺.基于中国大学MOOC(慕课)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77(9):75-78.

作者简介:黄振凯,男,讲师,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教育;曹亮,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TBL和翻转课堂的‘海商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010201132207)、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英语教研室”(PX-1282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