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等作出了系统阐述,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传承和赓续了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旨原则;教育内容;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10-0018-07
一、引言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相结合,对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和理论体系,赓续和传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理论,丰富并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青年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情国情党情舆情民情发生了广泛、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党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程见证者、积极响应者、坚定支持者和主要贡献者。党和国家对青年政治立场的要求更为明确、对青年栋梁之材的渴求更为强烈、对青年成长成才的希冀更为殷切,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要求更加严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要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更不是“掘墓人”。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1]71。不仅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2]214。习近平总书记也通过走进大学校园、与青年座谈、给青年群体回信、开展各类讲座、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等多种形式,对年轻一代寄予厚望、委以重任,“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27。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的历史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和新要求,对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刻阐释,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作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认识论解答,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提供了主旨原则、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践路径的方法论指导,更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作出政治性界定,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青年,将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转化为青年一代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核心素养与鲜明底色,让拥有正确而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品格的青年群体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流砥柱,才能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科学把握战略机遇、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主旨原则的重要论述
(一)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党性是阶级性的最高和最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都旗帜鲜明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工作领域的领导地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3]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党管青年”原则,即坚持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视党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主体,牢牢掌握党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绝对领导权,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主动承担并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科学理论武装、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地培养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真正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3]。从而坚定青年的政治立场、掌舵青年的政治取向、引领青年的发展方向、凝聚青春奋进力量,不断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覆盖面,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214的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出发,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二)坚持高等教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高等教育领域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域。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和办学质量等核心要素,对青年群体的成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根本性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4]。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明确了指导思想、道路性质和前进方向。现阶段,在复杂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立场和治学态度,廓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目的和改革思路,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和体制机制,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步伐,持续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和体制机制,以坚定的办学方向、高水平的办学质量确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稳步提升,为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三)坚持“八个相统一”原则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青年成长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精准把握及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娴熟运用,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论断。“八个相统一”是对思政课教学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概况和未来改革的指导性意见,有着科学、深刻而丰富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积淀,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政治性、人民性等主要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
形态领域的具体呈现,既为高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提供了学理性基础,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提供了认识论依据,也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支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184。
四、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论述
(一)前进方向: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者和圆梦人
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和政治宣言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从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和长远目标出发,准确定位了新时代、新征程青年一代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为做好新时代党和国家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5]。“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
任。”[2]110-111“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6]3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站在中国梦、复兴梦的战略高度和国家发展的历史纬度,以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和圆梦人为前进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底蕴,以“五史”教育为载体,以青年群体为对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生动感人的“中国梦”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青年一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汇聚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力量勇挑重担、练就本领、锤炼品格、赓续奋斗、砥砺前行,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是进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围绕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7],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明确回答:“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3]“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183“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6“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71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属性、方向目标和历史使命做出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我党对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性指引和根本性指引。虽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切入点、侧重点和着力点各有不同,但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能够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形成更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培养体系和更高效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持续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具体目标:培养“四有”“四要”“六有”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年提出了“四有”“四要”“八字真经”“四点要求”“六有”“五点希望”“十六字箴言”等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青年成长规律的新标准、新要求,既全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深刻揭示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未来方向。例如,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四可”大学生,高校要培养“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四有”青年,大学生要练就“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对大学生提出要“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的“四点要求”;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勉励学生“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等。这些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未来希冀,是鼓励广大青年练就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努力奋斗的方向引领和重要遵循,是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进方向和根本任务的逐层分解和细致规划,为重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厘清教育要素、链接教育环节、丰富方法路径提供了具体标的和有益建议,创新了新时代党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话语体系与机制建构,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五、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论述
(一)以中国梦为目标,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理想指引方向,方向引领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对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5]。“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209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的灯塔,是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开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包含3个层次。第一,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是致力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不懈奋斗的最高追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帮助青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马克思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践行者。第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带领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胸怀“国之大者”,堪当时代重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挥洒青春汗水、贡献青春智慧、谱写青春乐章。第三,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同时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2]122为此,高校和社会需要针对青年群体长期不懈地开展以“中国
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厘清树立科学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信心的逻辑层级和递进关系,建构科学、立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国梦”的信心,以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凝聚奋进之力,将个人愿望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将个人梦与家国梦、民族梦无缝对接,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投身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投身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以价值观教育为宗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和高度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年价值观养成教育。一方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正值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8]37。然而,青年价值观形成不仅事关个性塑造、道德品格、行为规范和未来发展等人生大事,更关乎社会秩序、文明风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等家国命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为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9]。另一方面,受到人类文明多元化、政治生态多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交流频繁化、观念渗透隐形化等外部因素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社会思潮复杂化、信息交流无碍化、舆论渠道分散化、媒体言论泛在化等内部因素牵掣,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增加了青年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出现摇摆不定甚至做出错误选择的风险,基于以上2方面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党、政府、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共同发力、及时干预,通过开展媒体宣传、理论讲座、纪念庆典和文创活动等方式引领主流价值导向,深入、持久、生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贯穿于青年群体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达到“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牢牢占领青年主流价值观教育的精神高地。
(三)以爱国主义为重点,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主要任务是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10]。思想道德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34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当中,德育居“五育”之首。“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6]11-12可见,“德”的核心要义和最高层次在于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因此,爱国主义是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军,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万古长青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8]36近年来,在5G互联网崛起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传播更具隐蔽性、迷惑性、欺骗性,对青年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构成无形威胁。因此,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开展思想品德建设,帮助青年以深厚的家国情怀、不屈的民族气节、广阔的人文胸襟厚植爱国主义情感,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和本领过硬”的要求,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要求融入自身学习生活的细节当中,在心系民族未来、关心国家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同时,锤炼品德修为、涵养高尚情操、书写人生华章、提升个人境界,躬身践行当代青年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肩负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强国之志、报国之行,以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个人品德和过硬的能力本领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提供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六、习近平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重要论述
(一)关键课程:善用思政课这门关键课程
一直以来,思政课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青年人才培养质量的“总开关”“安全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2]194。思政课集中体现了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属性和育人功能,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好教材、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当注重世界观的引导、价值观的输出,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把控。近年来,国内高校不断深耕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在“八个相统一”原则指导下,克服教学理念陈旧化、教学场域封闭化、教学形式单一化、课程地位边缘化、教学评价模糊化等问题,充分发挥教学环境泛在化、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过程开放化、教学素材丰富化、教育影响深远化、教学评价精准化等新兴特点,在教学理念、教学机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活动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且有效的探索与创新。例如,有的思政课教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形象比拟、引经据典、故事引导、实践养成等教育方法,将思政课中的抽象概念、枯燥理论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时政新闻等生动案例有效衔接,将体验式、探索式、分众式、表演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科学搭配,不断提升知识输出的创新性、价值吸收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有的思政课教师转化教学思维,贴近学生实际,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表现形式和语言风格运用于课堂,打造让学生“喜欢听”“听得进”“能听懂”“用得上”的思政课,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让思政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等系统观念,提升学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和抵御各类错误思潮的免疫力,让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二)重要渠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
鉴于当代青年是“网络原住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渠道也应当与时俱进、因时而异、因势而动,用活用好用巧用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这个新兴场域和重要渠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首先,立足新场域、唱响主旋律。将互联网作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型阵地和有力武器,在建设主流媒体和官方网站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站、抖音等在青年群体中广为传播,使用率、浏览量高的网络平台,发挥其影响力和正能量,布局和构建数字化、集群化、融合化、精准化的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矩阵,壮大主流价值和思想舆论的宣传矩阵及宣传阵地。其次,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利用互联网泛在性、便捷性等优势,在党媒、官媒、高校等主流网站开设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推送解读、线上论坛、主题教育等栏目,制作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的思政精品课程、微党课、微团课,加快资源网络化进程,运用短视频、表情包等多模态话语拉近师生距离,吸引流量、加强互动,让线下教育与网络教育优势互补、交相辉映。最后,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官方话语权。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
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在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财富红利的同时,也由于网络使用率高、青年自律性较差、网络诈骗手段隐匿等原因,给青年带来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短视频、网络购物、网络贷款甚至遭遇诈骗等风险。因此,高校、政府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作,开展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强化互联网意识形态宣传、预防网络诈骗宣传和舆情监控防范工作,有效提升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官方话语权,不断推进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程。
(三)机制保障:凝练“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理念,对“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理论进行了深层次阐述和进一步说明。横向上,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是一个涉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复杂体系。以高校为例,除了思政课以外,所有的部门和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十大育人”机制为抓手,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融入办学治校、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横向铺开,动员全体教职工发挥岗位力量,惠及全体学生;纵向上,搭建学校党委主管,教务处分管,二级学院负责,专业、教师垂直共建的人才培养架构,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通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分支体系当中,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机制,破除学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招生就业、后勤保障等各领域工作中的沟通障碍和育人壁垒,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合作、有序运转,形成育人理念更集中、教学资源更汇聚、交流渠道更畅通、育人合力更强大、育人效果更明显的一体化、嵌入式、沉浸式教学管理服务体系,共同构建“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和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组织依托:发挥共青团的模范带头作用
青年是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是我党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和主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共青团工作,对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首要任务、发展道路等核心任务和根本要求都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了方向性的理论指引和总体性的实践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
人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必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帮助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应该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真正抓到了根本上。这是党对共青团工作第一位的要求”[2]30。除了理论性指导和实践性要求外,习近平总书记也为共青团工作的具体方法、工作路径提供了细致入微的指导。例如,“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2]31“团组织必须适应种类繁多的新型群体,不能让他们游离在社会之外。”[2]34“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做青年工作的热心人。”[5]同时,指导群团工作者“必须眼睛向下、面向基层”[2]10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扬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传统,能够将高校学生及社会青年群体广泛组织、紧密团结在一起,把广大青年组织、凝聚、团结、动员起来,利用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广大青年理解并相信共青团、相信党、相信国家、相信社会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铺路搭桥、添砖加瓦。
(五)核心保障:打造“六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
教师队伍是开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和核心骨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首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学校,加强党建引领,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基层党支部3级联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共青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带动思政教学科研队伍砥砺奋进、持续发展。“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教师要走前列、做先锋、作示范,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遇到困难、碰到壁垒、面临危险“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当好表率”[8]109。其次,调整和优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结构、迭代升级人才培养机制、健全人员选拔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营造任人唯贤的人文氛围和立德树人的育人环境,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教师、党务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化、职责明细化、分工具体化、沟通畅通化的进程,打造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团队,提升育人效果。最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操守和综合素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有着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双重属性,其行业要求与职业标准比普通教师更高。除了要做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教师职业要求外,还要以更清晰的职业使命感、更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更严格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成为一名“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好老师,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2]。
七、结束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民族强。100多年来,一代代有志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为遵循,帮助广大青年怀爱国之心、植爱国之情、立奋斗之志、践报国之行,自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4-01-17]. 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tdsourcetag=s_pctim_aiomsg&wd=&eqid=c1c88c9c0011be6c0000000264971a39.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4-01-1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eqid=fa1253a4000435ad000000036433c5ca.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81-282.
[6]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9] 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54.
[10] 陈向芳.“中国之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78(2):30.
[1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8)[2024-01-17].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12]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4-01-17]. https://www.gov.cn/govweb/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eqid=ba83b7560006936f000000026481265f.
作者简介:邱海英,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郭丽平,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工作。
通信作者:李超,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五位一体’路径研究”(2022LSZ043);2021年度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南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构建研究”(2021KY0952);2020年度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2020LSZ005);2020—2021年度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层次人才科研项目“师范类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机制研究与实践”(2022GCCRC08);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内首批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及“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