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技能和核心素养等,并且要求学生在非上课时间完成补充性学习任务。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学科性、目的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创生性等特征。语文作业的设计是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作业主题、形式与内容,以帮助学生达成既定学习目标的补充性学习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化素养的突出体现。
一、作业设计理念阐释
“创生”就是创造生命,是儒家生生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第一个要义。笔者依据这一理念,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和“双减”政策要求,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了“创生”语文作业。“创生”语文作业突出体现了作业的简约性、实践性、目标性、趣味性、创造性和生长性等特征,要特别突出创造性和生长性,也就是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生长性。
笔者根据自己对小学语文创生作业设计的探索和研究,以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为例展示和阐释“创生”作业设计。
二、作业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
3.能借助课文插图讲故事,联系上下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和遵循的科学规律,深刻感悟《我要的是葫芦》蕴含的道理。
三、作业内容
(一)前置“创生”作业
设置前置“创生”作业是学生预习新课的需要,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本课的前置“创生”作业可以设计识字和尝试读通课文,目的是扫清字词障碍,为正式学习本课奠定基础。因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是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设计时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力求体现题目简约、目标性强和实践性强等特点。
根据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前置作业:
1.借助拼音和字典,自主大声拼读文中的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2.用普通话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尽量读熟,能流利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把字词学习和通读课文设置为学生的前置作业,放在课前完成,旨在提高学生识字和朗读技能,同时创生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本项作业设置为口头作业,无需学生动笔书写,突出实践性,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课后巩固性“创生”作业
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学生课后需要对所学新知进行及时复习巩固。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形式的“创生”作业:
1.请你仔细看清下列各字的组成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大声读出来,读的时候伸出你的手指进行书空。
■
图1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字的间架结构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然后边读边书空。这样,学生运用了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可以增强识字能力和记忆效果,与无声的重复书写相比,是一种作业形式的创新和练习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美能力。
2.请你根据例子,先给下列各字口头组词,然后再换偏旁或加偏旁,或去偏旁后再组词,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字典,最后大声读出来。
例:对
组词:对(对于) 换偏旁:村(村庄) 去偏旁:寸(尺寸)
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通过增减或改换偏旁重新变成新字并口头组词,这样不仅增强了作业的趣味性,还发散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识字和理解字义的能力,比单纯的组词效果要好很多,是一种创造性的巩固识字的方法。另外,本题是开放性作业,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且答案不唯一,通过改变偏旁加深了学生对形近字的认识,再通过组词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和记忆。
3.填上合适的量词,并根据每个量词分别再仿写一组。
例:一( 棵 )葫芦 仿写:一( 棵 )树苗
一( )葫芦 一( )
一( )虫子 一( )
一( )邻居 一( )
一( )小花 一( )
一( )小葫芦 一( )
一( )绿叶 一( )
学生合理使用量词不仅是准确理解量词的需要,还是语言准确表达的一种需要。另外,合理使用量词还能够拓展其知识。在平时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巩固与提升。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巩固学生对量词的理解和使用,积累量词,为以后的准确表达奠定基础,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4.请根据例句认真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换一种表达方式写出该句表达的意思,尝试仿写句子(也可以口头表达)。
例:这一题还用老师讲吗?
这一题不用老师讲了。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变换句式表达是学生在理解语句表达意思的前提下,根据句意变换表达方式。本题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完成所给题目后尝试仿写几组。
5.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然后与你的学习小伙伴一起根据课文内容编演情景剧。
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但根据课文内容编演情景剧,对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可是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这样的作业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该题作业练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性作业
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尽量做到分层设计,使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分层设计拓展性作业是非常必要的。本项作业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拓展作业一供中等偏上的学生选做,拓展作业二供学优生选做。
拓展作业一:
1.请你仔细回顾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也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复述课文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构思复述思路并重组语言,摆脱固定的语言束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意。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锻炼学生提炼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能力,创生学生的语言表达风格,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请把《我要的是葫芦》这篇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或者父母听,并告诉他们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
讲故事是学生在理解文意基础之上的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应用和提升,也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学生所悟出的故事道理虽然大意差不多,但表述的内容不尽相同,这体现了学生个人表达能力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个要求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道理,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并会引导身边的人应该怎样做。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创生。
3.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阐述理由:
(1)请你想一想,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的原因是什么?
(2)葫芦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的生长有怎样的关系?
(3)那个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
这三个小题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回答。第(1)小题是让学生思考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葫芦与他的最终目的存在怎样的关系,进而解释其原因。第(2)小题是让学生明白葫芦叶子上的蚜虫与葫芦的生长有怎样的关系,搞清楚自然界生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第(3)小题是让学生思考那个种葫芦的人没有实现愿望的原因,进而明白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
(设计意图:本题设计了三个小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三个小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明白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明白因果关系后,学生可以创生出指导自己未来生活决策依据,更巧妙、科学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说一说文中种葫芦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假如他是你的好朋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本题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个种葫芦人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几方面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正确、全面地分析和认识一个人,引导学生找出这个种葫芦人的错误之处,并加以合理劝导。这道题也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同时,本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非常有价值的题目。
拓展作业二:
5.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续编故事。思路如下:第二年,这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了几棵葫芦,想想他又会怎样,还会坚持“我要的是葫芦”这个观点而不管蚜虫吗?和邻居又会发生怎样的对话呢?请和你的学习小伙伴讨论一下,待达成一致意见后口头续编故事。
本类型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路,如本题用几个问句做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思路发散思维进行续编就简单了。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并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续编故事,创生新的剧情,使故事情节合情合理,符合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
6.讨论或自己想一想上一题续编的故事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两人的心理和认知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哪些语言和动作描写体现了那些变化?
这一题需学生在上一题续编故事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客观分析种葫芦人和邻居两人的心理变化和认知变化,重要的是正确分析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题是一场思维风暴,旨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生合理的逻辑分析能力。本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分析种葫芦人和邻居两人的心理变化和认知变化的合理性,从而树立“尊重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的意识。)
7.请你根据第4题续编的故事,与你的学习小伙伴一起创演情景剧。你要演出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变化,力求语言生动、动作丰富,能够很好地演绎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各种变化。
本题与课后巩固练习的第5题虽然都是创演情景剧,看似差不多,实则不同。课后巩固练习的第5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创演情景剧,没有过多的要求。而本题的情景剧创编是在续编故事的基础上的创编,难度有所升级,而且对创编的情景剧作了很高的要求,如要演出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变化,力求语言生动、动作丰富,能够很好地演绎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各种变化。也就是说,本题对学生创演的情景剧的质量提高了要求,因为本题是面向学优生选作的,提高要求也是合理的。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根据故事内容创演情景剧的能力,创生高水平的演艺技能。通过对学生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演艺要求,提升学生的演绎技能。)
8.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那个种葫芦的人”为题,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对那个种葫芦人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本题旨在锻炼学生提升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生出正确的认知,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作业设计策略
根据“创生”性作业设计理念和实际使用效果,我总结了以下设计策略。
(一)创生性作业设计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和本课的作业目标
作业设计不但要有依据,而且要目标明确,这样设计作业才有依据,才有针对性。语文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就是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相应的技能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没有围绕作业目标设计的作业,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作业。
(二)创生性作业设计要突出“减负”,践行“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是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业负担为出发点。创生性作业设计坚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正确导向,将书面作业转化为实践性作业,突出实践性,如朗读、书空、表演、续编故事、复述课文、口头组词等。
(三)创生性作业设计要彰显“创生”理念的主要特征
1.创造性。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作业本身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通过作业能够培养学生新的技能、习惯和认知等。例如,“前置作业”可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提高识字能力,创生了预习新课的能力和良好习惯。“课后巩固性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巩固了新知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拓展性作业”是开放性作业,主观性更强,每道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更能体现其作业的创造性。
2.生长性。作业的生长性是指学生通过作业练习,从中得到有效生长,使创造性思维在作业练习中真实发生。这一特征在“前置作业”“课后巩固性作业”和“课后拓展性作业”中都有较明显的体现。
(四)创生性作业设计要内置趣味元素
作业的趣味性是作业的生命线。要想使学生比较喜欢作业,教师就要在作业中内置趣味性元素。因为趣味性是学生喜欢的前提,作业一旦缺少趣味性,学生就会与作业产生距离感,开始厌倦作业,这样就很难使作业达到预期效果。本课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每道题都不是机械、简单的重复练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对课文中的生字加偏旁、换偏旁或去偏旁重新组词,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实践证明,内置趣味元素的作业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主动做作业的内驱力,作业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深受广大学生欢迎。
(五)创生性作业设计要兼顾不同学习力的学生
学生因存在个体差异而学习力有所不同。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要让不同学习力的学生都有作业可选做,使不同学习力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练习和巩固效果,通过作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在本课作业中设计了“前置作业”“课后巩固性作业”和“课后拓展性作业”。其中,“前置作业”和“课后巩固性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要求全体学生都应该完成的,而“课后拓展性作业”则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仅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另外可以分层设计选做题。拓展提高类作业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在设计题目时可以增加思路提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达到更好的作业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广平中心小学)
编辑:陈鲜艳
注:本文系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校本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TKTX-221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