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起:审视现状分析思策
研学可以兼顾“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体验”,对学生身心成长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身边校内外的研学活动扎堆出现,但很多研学活动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经过调查,笔者认为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见图1)。
针对类似这样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的普遍现象,笔者带领湘湖少儿邮社学生借助邮文化开展了湘湖茶文化美术研学实践活动。邮票助力美术研学的优势在于:
(一)邮票适合学生进行美术研学实践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方寸之间的小小邮票是包罗万象的博物馆、容纳丰富知识的小百科。当把一枚邮票放在学生眼前时,学生的好奇心会油然而生,会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邮票上的内容。这时候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把邮票画面内容、邮票的设计特点、邮票设计背景以及这枚邮票的设计者探究得一清二楚。结合研学内容选择具体邮票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研学能力。
(二)茶文化邮票发行资源丰富
中国邮政发行了众多茶文化邮票。一枚枚茶主题邮票记录了中国人对茶馆、茶歌、茶画、茶器、茶诗、茶书、茶史等的钟爱之情。
宜兴紫砂壶主题邮票:第一枚为三足圆壶,为明代紫砂壶艺大师时大彬创作;第二枚为四足方壶,为清代陈鸣远所作;第三枚为八卦束竹壶,出自清朝嘉庆年间制壶大匠邵大亨之手;第四枚为提壁壶,是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得意之作。这套邮票将陶壶、诗句、书法、金石融于方寸之中,颇具中华文化的神韵。邮票上四把陶壶在形制上有圆壶、方壶、提梁壶,反映了紫砂陶艺的主要风格和造型。
中国茶叶主题邮票: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任宇设计,这四枚邮票没有对茶叶品种进行直接描述,而是从茶树、茶圣、茶器、茶会四个画面着重刻画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旨在弘扬中国茶文化并进一步振兴国茶,以邮票这张国家名片搭建中国和世界各地进行茶文化交流与茶经贸活动的桥梁。
香港“茗艺”特别邮票:香港发行了一套以“香港茗艺”为主题的特别邮票。这套邮票的特别之处就是邮票本身带有茶香味,只需在邮票表面轻轻一刮,便会产生茶的清香。
中国传统茶楼主题邮票:澳门发行了一套以“中国传统茶楼”为题材的邮票,共四枚,每枚面值2元,四连印的格式,描画了一间茶楼大厅“赏鸟”“戏童”“卖报”“品茗”的四种景象。
台湾茶叶邮票小全张:一共五枚,分别为包种茶、铁观音、红茶、乌龙茶、东方美人茶。每枚邮票图案下方呈现新鲜茶叶及茶汤,背景是产地著名景观。小全张版以饮茶情境铺陈,表现茶文化之美。
据统计,中国现在发行的关于茶文化的特种邮票、纪念邮票和个性化邮票有一百余种,上面列举的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中国的茶文化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积厚流光。邮票从方寸视角传播茶文化。笔者带领学生借“邮”研“茶”,推动茶文化传播,让茶香伴随邮香,浸润学生心田。
二、操作定义
“邮”学行动:学科实践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邮促探、以邮促赏、以邮促学、以邮促创,利用湘湖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开展基于“茶文化”的美育浸润研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人文精神。
“邮”学行动美育研学操作范式:基于茶文化的美育研学实践如何开展才能让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笔者在实践研究中整理了“邮”学行动美育研学操作范式,把湘湖美育研学分为研前学、研中学和研后学这样三个时段展开。研前学,要为研中学和研后学奠定基础;研中学,可以设置任务驱动式的项目化研学,以任务为线索设计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研学;研后学,通过作品产出和展览让学生体会到研学课程的成就感。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体验感,通过各种茶文化邮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内驱力。(见图2)
三、实践:基于茶文化的美育研学新实践
(一)以邮促探——在赏析邮票内容中探茶文化之源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那中国最早的茶叶发源地在哪里,家乡的湘湖龙井又有怎样的历史,值得学生探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活动,笔者教学中给学生下发了一枚中国邮政发行的茶文化主题邮票《茶树》(图略)。
《茶树》邮票介绍:这枚邮票中的茶树是生长在云南澜沧江边邦崴村的一棵古茶树,已有一千多年树龄,树径约9 m,至今仍生机盎然。这棵茶树可以证明茶叶起源于中国。
1.探中国茶叶之源
笔者在向学生简单介绍此枚邮票后,启发学生欣赏并自由提问。学生产生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这棵树可以证明茶叶起源于中国?有比这棵茶树年龄更大的茶树吗?为什么选择此茶树作为邮票设计图案之一?茶树最多可以存活多少年?……
通过翻阅书籍和网络查找,学生发现这棵茶树是稀世珍宝,并不是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最大,而是因为这棵树是布朗族先民驯化培育的产物,它填补了世界茶树发展史中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之间作为过渡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茶树发源地在中国的物证,是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历史缩影。
2.探湘湖龙井之源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盛赞“茶,浙东越州上”。作为越州茶的产地之一,萧山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悠久,曾以茗山茶、湘湖旗枪、浙江龙井等名称出现在茶文化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湘湖龙井的历史,学生对湘湖龙井做了一个小调查。
湘湖龙井前身为宋代的“茗山茶”,原因是在湘湖边有座山叫“茗山”,其早在宋代就以“山多茗”而家喻户晓。同时,宋代斗茶地就有一处在茗山。通过咨询身边长辈和借助网络资源,学生完成了湘湖龙井研学调查单(见图3)。
通过调查,学生了解了湘湖茗山,知道了什么叫斗茶,了解了关于湘湖龙井茶的众多传说故事,激发了探究湘湖龙井茶的兴趣。
(二)以邮促赏——在解读邮票形式中赏茶文化之美
明清《萧山县志稿》记载:“湘湖诸山,俱产茶叶。”风光秀丽的湘湖山水孕育了湘湖独有的茶韵,茶园、茶叶养眼醉心。
《茶圣》邮票(图略)介绍:邮票主体是一尊陆羽雕像,以中国茶叶博物馆建筑和郁郁葱葱的茶园为背景。雕像表现的陆羽形体清瘦,服饰、头饰采用当时一般文人打扮。
1.茶圣“邮”像
欣赏此枚邮票,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茶圣是谁”“为什么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两个问题展开。邮票上的陆羽神情专注,右手拿着《茶经》,左手端着茶碗,脚上穿着山农穿的靴子,一位躬行实践、对茶学有造诣的学者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人们对“茶圣”形象的塑造。
之所以将其称为茶圣,原因就是雕像右手上这本《茶经》,此书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将唐代中期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栽培、采制、煎煮、功效、饮用的知识、技术都做了阐述。现在《茶经》已被译成英、日、俄等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
2.茶园“邮”景
此枚邮票既展现了茶圣陆羽的风采,又展现了中国茶叶博物馆和西湖龙井茶园的风貌,艺术构思巧妙。西湖龙井和湘湖龙井都生长于北纬30度。湘湖被群山环抱,气候温和,土质微酸,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好山好水出好茶,无论是否茶季,湘湖边的茶园都是令人向往之地。
(1)茶园邮票欣赏
中国邮政1994年发行《武夷山》特种邮票,丹山碧水,描绘了“茶中状元”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原产地风景;2004年茶叶节发行的“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四川雅安主题邮票,描绘了信阳毛尖产地……研学实践中,笔者带领学生通过欣赏邮票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茶园风景。
(2)茶园风光描绘
湘湖边的茶山有很多,如石岩山、狮子山、茗山等,这些茶山上的茶园,有的是人工栽培养护,有的是野生状态。学生周末在家长带领下欣赏这些茶园。部分学生用画笔描绘了湘湖茶园风光,并在描绘中融入了自己对茶的所感所思(见图4)。
(3)茶园风景写作
茶园是令人向往的。阳春三月,步入茶园,春色浸润,满眼绿色。鸟儿啼鸣的山间,茶农在茶林中采摘的身影那么和谐。历史上文人雅士们爱茶,更有很多作家描绘茶园风景。学生笔下的文字中流露着他们对家乡湘湖茶园风景的喜爱之情。下文是鲍梓宸同学写的《石岩山茶园游记》:
湘湖边的石岩山上有大片的茶园。山上的一览亭边有一个茶摊,可以品茶。每年的春天,我都随家人登石岩山。泡一杯湘湖龙井,一缕醇香萦绕鼻尖,甜了味蕾醉了心。
来到湘湖石岩山茶园,不管走到哪个角落,都有一阵淡淡的清香萦绕着我。走在茶山半山腰,往下望,风景尽在眼底。茶山由一级级绿色的台阶组成,这些茶树长得又嫩又绿,十分茂盛,叶子大小均匀。一阵风吹过,满山的茶树就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我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山顶。啊!好美啊!站在高高的山顶向远方眺望,远方的湘湖一期、二期、三期全景尽收眼底。更远处的山间萦绕着一层雾霭,仿佛仙境。近处,茶园中那几棵高大的松柏更让我心旷神怡。我俯下身子,随意地摘了一片茶叶。茶叶是椭圆的,叶边是波浪形的,叶面稍凹,闻着有一缕清香,脑海中浮现了之前书上看到的关于朱元璋和云雾茶的故事。
黄昏时,我恋恋不舍地下山,回头望着那沐浴在夕阳下的茶园。那里有茶农洒下的辛勤汗水,更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3.茶饮“邮”法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全银茶具是了解唐代饮茶习俗的一面镜子。
《茶器》邮票(图略)介绍:图中展示的是唐时人们用以碾碎茶叶的茶碾,它由错金银碾槽和银碾轮(中有轴)组成,碾轴由执手和圆轮组成。画面以柔和高雅的淡灰色做底衬,烘托出了一件茶碾的金色光芒,璀璨夺目。
这枚《茶器》邮票让现代人了解了唐代是将茶叶碾碎后饮用,启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饮茶方式不同时期各有特点,相应地茶器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唐、宋和元明清。
(1)唐代喝茶方式:煎茶→茶碗
中唐以前,人们喜欢“煎茶”,即把茶叶放锅中焙干,压碎,筛成粉末,放到锅里烧开,再加入葱、姜、花椒、薄荷叶等,最后舀出,分到各个碗里(见图5)。
(2)宋代喝茶方式:点茶→建盏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点茶”,用小勺把茶末分到几个碗里,冲入滚水,一边冲一边搅,快速搅动,让茶末跟滚水充分混合,点泡后,茶汤的颜色呈乳白色。茶汤表面泛起的“汤花”能够较长时间凝住杯盏内壁不动,俗称咬盏(见图6)。
(3)明代后喝茶方式:散茶→壶、盏
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太祖朱元璋提倡不必将茶先压成饼再碾成末,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这样的饮茶方式使人们对茶的利用简单而方便了。
(三)以邮促学——在勾连邮票主题中学茶文化之术
通过研前学,了解了家乡湘湖龙井的历史,通过欣赏中国茶叶邮票了解了中国几千年的饮茶文化,学生研究湘湖龙井茶文化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这些知识和兴趣的积累,为研中学奠定了基础。
1.学采茶,享采摘之乐
为了让学生实地体验和感受采摘湘湖龙井茶,通过社团学生自愿报名,利用节假日,笔者带领学生到湘湖边石岩山体验采摘湘湖龙井(见图7)。为了给学生带来真实感受,特意配备了采茶篓和头巾。通过讲解,学生知道了何为“一芽两叶”和“一芽一叶”,还知道了茶叶采摘有“摘山”“摘茶”“采茶”等不同的叫法,种下了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种子。
2.学点茶,品茶艺之美
为了使学生对茶文化有更进一步的感受,笔者邀请了中华茶道联盟杭州理事会副秘书长、国家高级茶艺师、国家高级评茶员、萧山技师学院茶道老师、慧慈茶修创始人妮子老师,给学生在湘湖边石岩山先照禅寺边的茶摊上教学宋韵点茶(见图8)。
学生通过点茶了解了宋代饮茶习俗,认识了不同的茶器。个别学生第一次学习制作点茶,打出了绵密的茶泡沫,在自己打出的茶泡沫上绘画茶百戏,画得如痴如醉,画完一幅,相互欣赏一下、点评一下,然后抹去重新打发出绵密的茶沫接着画,并戏称这个茶泡沫比A4纸张还滑溜、还好用(见图9)。
3.学诵茶,扬制茶匠心
实地研学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关于茶文化的故事,交流自己的研学收获。学生有分享茶文化历史故事的,有分享身边的茶文化故事的……(见图10)。
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曾经承包湘湖边一个山头采茶制茶的故事。两位老人一辈子生活在湘湖边,靠着湘湖山头的茶园养活了一家老小。从学生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家人对湘湖茶园的浓厚情感。虽然现在年事已高不再从事茶园工作,但是他们对孙女的这次茶文化研学非常支持。秦×同学介绍了家中用茶待客的故事,特别讲到了一次自己给一位叔叔倒茶,叔叔用手指敲击桌面,一开始不理解,后来通过问询家长和查找资料发现这其实是对倒茶人的一种感谢。场合不同,手敲击的方法也不同。这个用手指敲击桌面表示感谢的习俗缘起于乾隆时期……
这样的分享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茶叶背后的茶人茶事,也丰富了学生的湘湖龙井美术研学收获。
(四)以邮促创——在理解邮票内涵中创茶文化之新
茶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很多,茶与书、画、歌、剧等艺术形式结缘很深。
《茶会》邮票(图略)介绍:此枚邮票主图为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所作《惠山茶会图》。该画描绘了清明时节画家与朋友在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边,一边煮茶品茗,一边赋诗唱和的景象,画中苍松草亭,青山幽谷,意境优美。
1.制美食,体茶之味
研学结束后,笔者陆续收到学生家长发来的一件件湘湖龙井研学作品,有用采摘的茶叶自己炒制茶叶泡的龙井茶,有用湘湖龙井茶叶制作的龙井虾仁,有用湘湖龙井制作的奶茶和糕饼,等等。整整一星期,学生和家长一起沉浸在湘湖龙井研学的氛围中(见图11)。
2.画头巾,感茶之乐
在湘湖龙井研学实践结束后,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特别是没有参加的学生要求笔者再组织一次,还有的学生对采茶时候戴的头巾不是很满意,提议重新设计一块采茶的头巾,下次可以戴上自己设计的头巾。于是,湘湖龙井之采茶头巾设计便开始了。学生设计了一块块与众不同的充满个性的头巾作品。笔者将一块块融入学生对湘湖龙井情感的头巾作品制作成了实物头巾。孩子们戴上自己设计的采茶头巾,别提多开心(见图12),并一起期待来年春天的湘湖龙井美术研学行。
3.创设计,宣茶之韵
说起西湖龙井,家喻户晓,但是知道湘湖龙井的人却不多。如何来宣传家乡的茶文化?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大家出谋划策,有的建议录制短视频来宣传,有的建议编辑公众号推送,有的建议带上茶叶在湘湖地铁口策划免费品尝活动,有的建议设计茶文化卡……研学后,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为家乡的湘湖龙井茶设计了很多创意宣传画和包装盒(见图13)。
四、成效:基于茶文化的美育研学实践反思
借助中国邮政发行的茶文化系列邮票开展茶文化美育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研前学、研中学和研后学,探寻具有地域特点的湘湖龙井茶文化,师生都收获颇多。
(一)借“邮”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茶文化美术研学活动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见图14)。学生借助邮票,在湘湖龙井实地欣赏探寻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产生了对湘湖文化的认同感,把对湘湖文化的热爱之情软植在研学创作中,把湘湖研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以邮票、明信片、邮戳等形式表现出来、传递出去,从而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和潜能。
(二)借“邮”增强了学生保护、传承湘湖文化的意识
对茶文化的美术研学,让学生借助中国茶文化邮票开展了从中国茶文化到具有湘湖地域特色的湘湖龙井的深入学习探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对湘湖文化进行宣传、保护和传承。
惊喜的是,湘湖少儿邮社周××同学创作的湘湖龙井亚运主题邮票在杭州市获奖。作为杭州市邮票设计获奖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分享了她的创作理念。看到视频后,笔者很感动,因为湘湖茶文化研学活动已经将一颗宣传保护湘湖茶文化的热诚之心植入孩子的心间。
(三)借“邮”提升了教师研学课程开发设计能力
教学中,教师成为美术研学活动出色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成为湘湖文化的传播者。湘湖龙井茶文化美术研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课程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以家乡湘湖文化资源为依托的“邮”学行动,借助邮文化资源,助力湘湖茶文化美育研学实践的顺利开展,为后续的地域美育研学实践提供了方法借鉴。笔者将扎根湘湖文化,遵循美育特点,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小学)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朱红亚(198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和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