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策略

2024-10-10 00:00杨燕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3期

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关键步骤,也是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所以说,劳动教育不仅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他们成为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家校社都应该重视劳动教育,强化家庭引导,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做好保障。

一、重视劳动教育,强化家庭引导

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家庭引导对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让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家庭教育是基础,也是开始。在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背景下,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引导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劳动教育,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劳动技能,要让劳动成为学生的习惯,渗透学生的行为、认知中,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一)制订家务清单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小学生不参与家务劳动,不是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认知的原因使他们眼里看不到活,或者不知道要干什么。而家务劳动清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劳动意识。因此,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订家务清单,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下为一个孩子和妈妈在沟通中制订的家务清单。

孩子:妈妈,我今天可以帮您干什么呢?

妈妈:你觉得你可以帮妈妈干些什么?

孩子:我可以收拾房间、洗碗、洗衣服、拖地等。

妈妈:你要帮妈妈干这么多活儿呀!拖地很费力,也很有技巧,要不妈妈来吧?

孩子:妈妈我可以的。

妈妈:真棒!那今天家里的这些活就属于你了,你在干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可以问妈妈哦。

孩子在完成家庭劳动清单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劳动技能。例如,妈妈可以教孩子洗碗的顺序、怎么又快又干净地收拾房间、洗衣服时怎么根据衣服的数量放一定量的洗衣液等,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强烈的参与感,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成就感,更能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使劳动成为孩子潜意识里的一种习惯。

(二)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目标下,家长应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如家长对家里的活不拖、不等,吃完饭马上收拾桌子、洗碗、扫地等,在劳动过程中让孩子有意无意地观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模仿家长的行为。比如,家长可以在每个周末进行大扫除,洗衣服、买菜、做饭、修剪花草等,并有意识地让孩子看到家长是如何处理家务的,如修剪花草的过程、做饭的过程等,让孩子从小了解到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当然,为了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认识到劳动也是一种能力,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参与进来。以下是一位妈妈和孩子的交流。

妈妈:你觉得这个房间应该怎么打扫呢?

孩子:(煞有介事地思考、观察)我不知道,听妈妈的。

妈妈:你还是给妈妈些建议吧,妈妈相信你。

孩子:(孩子试探性地答)那就先整理书桌,再整理床铺,然后擦桌子、扫地、拖地?

妈妈:这个主意不错,就按照你说的来。

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勤快,为孩子做好榜样,还能顺其自然地把孩子拉入家务劳动的“战场”,与家长一起动手完成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会更加珍惜家长的付出,爱惜和保护家庭环境。与此同时,家长要在这个时候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如:

今天妈妈幸亏听了你的建议,要不劳动时间有可能会延长哦。你还帮妈妈擦桌子、清理垃圾,让我们很快搞完了房间卫生,房间变得更加漂亮了,是不是?

孩子听到妈妈的肯定与表扬,不仅会满心欢喜,意识到自己参与家务劳动能让家长开心,还能减轻家长的负担,他们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久而久之,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还能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为家庭生活创建良好的环境。

小结:家庭是小学生受教的重要场所,在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活动中,通过家庭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当然,家长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这样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才能为小学生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茁壮成长。

二、学校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实践操作

劳动不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生活技能,一种生活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应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劳动实践。

(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因此,在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明确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目标,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树立劳动观念。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劳动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劳动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劳动更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如王家堡小学非常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教育,充分利用王家堡教育集团综合实践基地平台,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参加基地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基地亲身参加拉犁、种植、拔草、浇水、采摘、烧锅锅灶、玩民间游戏等,引导学生体验农耕劳动、感受农耕文化、传承农耕精神,以践行学校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培新的育人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其次,提高劳动技能。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学校要结合学生劳动教育的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技能培训,如手工制作、烹饪、养殖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学校还可以结合一些节日,组织家长进校园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如端午节与家人一起包棕子、做荷包,中秋节和家人一起做月饼等。学校还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去植树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让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教师只要能本着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目的,就能结合教育教学内容与节奏,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素质。

(二)丰富课程内容

为了使劳动教育更具吸引力,学校应丰富课程内容,包括手工制作、种植、清洁、烹饪等实践操作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更可以让他们在丰富多样的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意义。比如,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

教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物品,如这一堆(老师为学生提供一堆消过毒的废弃饮料瓶、快递盒、易拉罐等),你们可以用它们制作一些工艺作品吗?

学生:(想一想,左看看、右看看同学们的反应)可以。

于是,有的学生用矿泉水瓶子制作飞机;有的学生用易拉罐制作轮船;有的学生用零食罐子制作花瓶,等等。快下课时,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见图1)。

图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废弃的布料缝制小熊、兔子等动物玩具,或者用彩色布条编织成各种形状的挂饰。这些小玩具和挂饰不仅有趣,还环保,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劳动意识,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或者开展一些家庭劳动比赛,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结: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要通过明确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等手段,为小学生提供更全面、科学的劳动教育,从而使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也为小学生参与社区劳动做好准备。

三、社区资源整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模式下,社区应该积极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不断层、有连贯性,使学生的劳动意识与习惯成为他们的一种本能。

(一)组织志愿者活动

社区工作的特殊性能为学生提供家庭、学校都无法提供和保障的劳动教育资源。比如,社区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服务,让学生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还可以让学生清理学校周围或社区的垃圾,擦护栏、擦健身器材等(见图2)。

图2

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小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如:

教师:同学们参加了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1:老师,我们几个在草坪上捡垃圾,看着被我们清理干净的草坪,觉得它更绿、更漂亮了。

学生2:我们在社区小广场上扫垃圾、擦健身器材等,想着有人在我们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小广场上活动,用我们擦干净的健身器材锻炼,感觉很有成就感,也很自豪。

学生3:我们清理了小区墙上的小广告。虽然很不好清理,但终是让我们清理掉了,感觉自己为城市的美化贡献了一分力量,有小小的满足感。

显然,这些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还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促进了他们内心的成长。

(二)开展劳动竞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社区还可以利用特有资源,为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比如,手工制作比赛、烹饪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如手工制作比赛,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有趣的小工艺品后,由教师、家长、社区居民以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委给出相应的评价,如谁的作品最有创造性,是否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有节约性、艺术性等目的。

再如,举办烹饪比赛。小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一道家常菜,由教师、家长、社区居民以及工作人员组成的评委品鉴,并结合学生刀工、时间以及菜品的色、香、味,给出应有的评价。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爱上劳动。

当然,社区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1)要注重小学生的安全,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劳动实践。(2)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劳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劳动。(3)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小结:社区教育与家庭教育一样,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家校社协同下的劳动教育中,社区教育更是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结合志愿者或者一些劳动比赛,让小学 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与乐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家校社应当协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比如,家长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学校也应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社区也要与学校、家庭加强沟通与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多有益的劳动实践机会等。当然,为了确保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应当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避免“一刀切”。

2.鼓励创新创造:在劳动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3.持续改进:在实施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策略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和完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

总之,家校社协同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重视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

编辑:赵文静

注:本文系兰州市“十四五”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体制机制和模式研究——以王家堡教育集团综合实践基地为例”(课题批准号:LZ[2024]GH004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