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育领域正发生深刻的变革,此次改革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师需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相关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还要体现出因材施教和分层作业的原则,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次作业设计主要从梯度设计、广度拓展、温度关怀、个性化定制、跨学科融合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在满足减负增效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个性化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明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设计要追求减负增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还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意味着当前语文作业设计要避免传统的单一性、机械化的内容,转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打破传统的作业框架,创新作业形式与作业内容,在控制书面作业总量的前提下,通过探究阅读、口头表达、创意写作、项目式作业以及实践作业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其具体设计原则如下:
(一)功能性原则
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核心在于深度激活学生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与作业完成的自主性,通过构建丰富的、多元化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书写过程中体验并感受乐趣,促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听、说、读、写、看、思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这一期间,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能力,积极探索,并获得成长。但是在作业设计中需要警惕作业设计过量问题,这可能是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绊脚石,当作业总量超过学生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时,不仅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引发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导致作业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
(二)实践性原则
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不仅要聚焦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还要强调学生口语表达、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如何有效地实现学习的延伸,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当前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个性化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如表1所示。
(三)开放性原则
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开放性、发展性的语言学科,其魅力更多地表现在无限的探索空间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鉴于此,个性化作业的出现不仅是实现“大语文观”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载体,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语文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中,需要秉持开放的态度,将作业设计视为一个动态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表达,实现个人的深度思考。为了实现语文作业真正的个性化与有效性,教师需要提前做好互动参与的作业设计框架,以小学一年级作业为例,“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后,为了降低低年级学生的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多数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一、二年级不再留纸质的家庭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重新思考小学低年级作业形式与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新政策的要求,同时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没有传统书面作业的情况下,有效地学习与巩固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及样态说明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正在积极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明确规定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以保障学生可以拥有更多的自由探索与全面发展的时间。这一政策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核心素养要求不谋而合,共同指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力在内的四大素养。本文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展开讨论。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作业设计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延伸,还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为此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功能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以更好地适应“双减”政策,落实课程标准,实现立德树人。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潜能以及个人接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业设计必须摒弃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采用“梯度化”的分层学习策略,其本质是为不同层次学生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由此设计一系列多元化、难度适中的作业任务,以此来保障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对于小学一年级来说,课堂作业设计需要融入听、说、读、写、画等多种元素,以此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等多个方面。以一年级下册的《古对今》为例,本单元的教学要素是“掌握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感受识字带来的乐趣,学会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并由此确定本单元的作业目标、训练要素,如表2所示。
《古对今》作为一首充满韵律以及节奏的对韵歌曲,在教学中以对子的形式生动地描绘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本诗歌共由三小节构成,每小节有四行,其遵循统一的结构,在诗歌中前两行采用单音节对仗方式,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内容简单且富有韵律,后两行则采用了双音节对仗的方式,按照“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由此生动地展现出自然界事物的对比,为一年级的学生勾勒出四季更迭的景象,从冬到春,从夜到昼,呈现出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以及万物生长的规律。因而在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采用朗读与说唱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蕴含的节奏和音律,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整首诗歌朗朗上口、明朗轻快,在学唱时与手势相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辅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诗歌中的文化、礼仪与语言。
教师可采用图文并茂的课堂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回顾在一年级上册所学的《对韵歌》,拓展阅读《声律启蒙》,让学生在阅读与创作中感受并体验我国传统韵律之美,将诗歌的学习与绘画相结合,在跨学科作业中,激发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美学素养。
(二)内容整合与分层设计
以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为例,为了增强整体学习的连贯性与系统性,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结合学情,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的生字词的理解,同时培养个人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采用阶梯化的方式,划分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以及拓展性作业,以满足班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要求与内容如表3所示。
1.基础性作业
教师: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神奇花园!在这里有四位新朋友——生字宝宝分别为“日”“寸”“青”和“女”,每个宝宝都怀揣美好心愿,找寻到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帮助这些宝宝们实现这个愿望。
(接着)教师:让我们开始“生字宝宝寻友记”游戏,每四人一组,每组成员选择一个生字宝宝,帮助它们找到合适的字词朋友。
小组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日”,将“日”和“十”结合起来就成了“早”。
教师:太棒了,小组1找到了日的好朋友“早”。
小组2:我们帮助的是“寸”宝宝,将“寸”与“走之儿”就成了“过”。
教师:寸与“走之儿”构成了“过”。
小组3:青与“三点水”就成了“清”,清澈的小溪水,映照着城市的美好。
(学生陆续介绍自己找到的好朋友)
教师:现在,我们将刚才的作品一起展现出来,并大声朗读。
(学生齐读)
教师:现在我们每位同学根据屏幕上的标准,给自己刚才创作的作品进行打分,评分标准包括书写整洁、字迹正确、字体美观。
学生1:我要给自己的作品打五颗星,我认为自己写得整洁、字迹正确且具有创意。
学生2:我给自己的作品打四颗星,目前我的作品非常整洁、正确,但是我认为还可以增强创意点。
学生3:我给自己的作品打三颗星,我可以保证自己书写正确,但在整洁与美观方面还有待进步。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进行小组互评。每个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给予五颗星,并解释为什么选择它。
(学生精神振奋,摩拳擦掌)
最后将选出的优秀作品粘贴在精美的卡片上,制作成花束,在教室内的“学习乐园”栏目进行展示,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团队的协作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创作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持续的展示与反馈,学生可以获得正面的积极反馈,以此来培养语言学习兴趣与热情。
2.提高性作业
教师:同学们,“小荷”广播站迎来了一期新节目,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令人敬佩的故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学们,听到这个名字,你们心中是否涌现出许多问题呢?
学生1:为什么袁隆平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呢?
学生2:袁隆平爷爷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教师: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聆听,并分组讨论,得出最终结果。
小组1:袁隆平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远离饥饿,并通过自己的研究,让粮食产量提升,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可以吃饱。
小组2:袁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可以提高水稻产量,解决人类温饱问题,因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孩子,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正是因为你们刚才认真聆听、深入讨论,才能更好地理解袁隆平爷爷伟大的贡献。
(接着)教师: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请在座的每位同学都分享一下自己的心愿,记得使用今天所学的句型“我多想……”。
学生1:我多想爸爸不再每天加班,不要那么累。
教师:你真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孩子,老师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你对爸爸深切的关爱。
学生2:我多想能够探索宇宙,长大做一名宇航员,翱翔宇宙。
教师:你有一颗探索宇宙奥秘的心,希望你可以朝着自己的理想奋斗。
(学生陆续分享自己的心愿。在这次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认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愿望,在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分享中,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心愿故事”这一实践性作业,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我多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期间,紧抓课堂中“偏正结构”短语教学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清晰、具体的思考,阐述自己的心愿,以此来达到造句练习的目的。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造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本文学习的表达方式灵活应用。听说实践类作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3.拓展性作业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满足不同学生水平需求的多层次作业。分层作业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以及需求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适的平台上进行个人能力的展示,发挥学生长处。仍以“语文园地二”为例,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采用了六种不同类的作业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包括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等,作业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前文已经阐述了基础性作业与提高性作业,在这里主要是围绕拓展性作业展开。
拓展性作业部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学生需要运用综合能力,因而更适合学有余力或者渴望挑战的学生,如改编《种太阳》歌词,让学生真正唱出自己的心愿,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表现力。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将心中的太阳画好呢?这小小的太阳,是你们美好愿望的象征,你们想将这份温暖送给谁呢?
学生1:我画了一个碧绿的太阳,我要送给春天,因为春天到了大地充满了勃勃生机。
学生2:我画了一个粉色的太阳,我要送给我的妹妹,我希望她就像这粉色,甜美可爱。
(学生陆续介绍自己的太阳作品)
教师:我们绘制出的太阳,都承载着美好的愿望,让我们一同在音乐的陪伴下学唱《种太阳》,将心愿填写在心愿卡片上,并挂在心愿树上,让这棵树成为教室最美的风景线。
通过这类实践作业,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丰富性。跨学科实践作业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作业设计的思维,实现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多种学科的融合,促进了知识的连贯性(横向与纵向),有助于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广阔的教育天地中,育人核心素养将指引着教育工作者的心得方向,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双减”政策春风吹响了“教育本真”的号角,作业作为连接课堂内外的桥梁,教师需要打破认知,不仅将其作为学生知识巩固的渠道和方式,还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沃土。因此,个性化作业理应围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探索未知,享受语文学科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