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双减”政策下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构建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已成为当代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茉莉花》的教学为例,详细探究了在“双减”政策下构建减负增效式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方法,采用交互整合式教学模式,引进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指向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优质音乐课堂。
一、整合课内外教育资源,开展音乐赏析
“双减”政策下的音乐教育必须认清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音乐课堂的教育主阵地优势,构建符合学生学情、认知发展规律、兴趣喜好的优质课堂。所以,教师要强调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深度分析教材内容,正确使用教材,让音乐教育真正立足课堂。教师还要分析教材中固有的知识点,并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教材外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解析本课音乐知识的课外资源,实现课内外教育资源的有效联动,带领学生一同赏析音乐作品。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的《茉莉花》是江苏民歌版的茉莉花。《茉莉花》不仅有着我国民间音乐的特色,还展示了中华五声徵调式的音乐美感,是我国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民歌。因此,《茉莉花》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民族精神价值,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
考虑到除江苏民歌版以外,这首歌曲还有许多其他的版本,教师在设计音乐课资源整合时,便由此入手,提前下载好其他版本的《茉莉花》,构建了以江苏民歌版《茉莉花》为主、其他多个版本的《茉莉花》为辅的音乐课堂,并采取了类似语文课堂群文复读的方式,让学生一起赏析这几个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说一说这几个版本各有怎样的特征,在聆听后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走入了深度学习,遵循了“双减”政策下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赏析了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在对比中总结出,相较于河北版《茉莉花》的豪放、欢快,江苏版的《茉莉花》委婉、秀美,能从中感受到如水般的柔情。为了强化本课的民族文化传承价值,教师还在课上带领学生赏析了女子十二乐坊演奏《茉莉花》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到了传统民乐配合中国民歌给人带来的震撼之感。
二、采用交互式教育手段,调动学生情感
“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教学目的都指向“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教学活动则要以学生可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例如,教师可以使用交互式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从情感角度走入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赏析,获得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感知,继而从个人的经验与认知出发,感受江苏传统民歌的艺术魅力,在学习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情感的升华。
《茉莉花》最大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文化价值。完全未参与过课外培训的小学生的乐理知识及文化感受力相对有限,单纯聆听歌曲,很难感受到江苏民歌的特征以及这首歌曲能冲破国门走向世界的原因。所以在教学时,教师构建了以审美及文化概念为核心的问题解决支架。
完成对歌曲的初步赏析后,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歌曲的旋律、结构,之后,教师为学生播放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小女孩演唱《茉莉花》的视频,通过视频内容唤醒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想,说一说在这种举世瞩目的时刻,听到这首中国民歌,你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并让学生谈一谈,为什么此刻编导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歌?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后,教师又导入了信息手段,使用VR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恢宏及其代表的文化价值。在VR设备的加持下,学生的欣赏体验更加真实,也感受到了在世界舞台上中华民乐蓬勃发展的文化底蕴,这对学生理解歌曲内涵、文化底蕴有极佳的促进作用。
此时,学生的情绪饱满,对歌曲的理解与感悟已经到位,找到了正确的情绪,能够在演唱时融入个人的情感。所以,教师选择在学生情绪激昂、热烈之时,开展针对《茉莉花》这首乐曲的演唱技巧教学。
教师先根据《茉莉花》的D大调音区,使用“7 2 3 #4 6 7 2”这几个音,带领学生做气息与发声训练。随后,教师示范延长低声部的旋律,并让学生使用“lu”音模拟跟唱。学生完成该任务后,跟着教师使用唱名完成低声部旋律的视唱,强化对低声部旋律、音高、节奏的把握后,再由教师完成分组,确定合唱的高低声部,低声部用唱名视唱,高声部内心哼唱。学生找准音准、节奏后,高低声部即可共同使用唱名开展合唱练习,准确掌握旋律声部、平衡声部和声、声部进出与强弱关系后,即可配合歌词合唱。
三、设计自主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围绕课本内容、重难点知识、音乐背后的主题内涵等,设计可供学生探究与自主学习的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带去沉浸式的体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在以前的音乐学习经验下尝试自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在课上,教师使用线上学习平台,联动学生的智慧学习终端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线上平台中给学生提供了与《茉莉花》这首歌曲及茉莉花这种植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如百科资料、科普内容、音视频资源等,供学生在课上自主阅读、自行学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和信息理解歌曲意思,并提出以下问题。
请看这句歌词“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同学们听到这句歌词时,有怎样的感受呢?想到了什么?如何把握这句歌词的情绪?
通过精准的问题,教师引出本首歌曲的演唱难点,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走入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学生应基于对歌曲的解析、理解以及以前的学习经验,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找到演唱歌曲所需的情感。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并未限制学生的思路及思考方向,还给学生提供了大胆质疑、提问的机会。在自主探究中,学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详细记录下来,等待该环节结束后向教师提问。教师接收到学生的提问后,即可了解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有利于掌握学情。教师可以从问题中分析出学生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的关注点以及学生当前的音乐能力、知识层次的发展状况,随后通过反问、索引、答疑等方法,为学生讲述音乐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路上遇到的困难。
教师除答疑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互相问答的机会,即一名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有想法或有答案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言回答这名学生的问题。若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便要对双方进行鼓励与表扬;若学生只解决了部分问题,教师要及时补充,为学生讲解知识的内核及具体内容。
四、设计交互式小组项目活动,引导知识内化
交互式小组项目活动是“双减”政策下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项目式活动中,教师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生将被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一组内既有能力较强的学优生,又有基础较弱的学困生,通过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法,将这些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中,让他们自行分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在集体的帮助下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形式能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学会以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课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同赏析了《茉莉花》这首歌,还给学生提供了数据库,让学生根据个人的认知与理解分析这首歌曲的内涵。接下来,教师设计了小组探究活动,即本课的核心项目:《茉莉花》这首歌曲已成为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那么这首歌曲的魅力具体体现在哪?
围绕该项目,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子项目及该项目的延伸课题,供学生探索学习,如“你认为可以与《茉莉花》相提并论的歌曲还有哪些?说说为什么”“听完《茉莉花》这首歌,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详细描述”“如果让你为《茉莉花》编排一出音乐剧,你会写出怎样的剧情”等。
不难看出,本课的核心项目及其子项目与延伸项目,是带领学生逐渐由理性思维走向感性思维的过程,即先带领学生剖析这首歌曲的独特魅力,分析歌曲中的音乐要素,把握歌曲特征,后让学生从感性角度探索歌曲,并以“画面”“音乐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题与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讨论意识极其旺盛,也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学习中,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教师提出项目内容之后,要求各小组学生在组内做好分工,确定好负责小组项目学习的组长,以及各小组成员应完成的具体任务。随后,在教师的监督及辅助下,各小组学生开展项目探究。学生可以在组内讨论,也可以使用智慧学习终端,在互联网平台上寻找可以辅助完成项目调查的资料和信息。
例如,教师在巡堂时发现某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想到了可以与《茉莉花》对比聆听、欣赏的歌曲,但这名学生想不起歌曲名称,甚至连歌词都记不清了,只记得旋律,可以哼唱。教师巡堂到该组附近时,这名学生立即寻求了教师的帮助。教师则帮助该生使用智慧学习终端中某音乐软件的哼唱搜曲功能搜到了这首歌,辅助该组学生完成了项目探究。总而言之,在交互式小组项目学习中,教师要做好辅助工作,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完成项目。
五、优化音乐作业设计
传统的音乐课上,教师大多不会为学生额外设计音乐作业,这也是许多学生意识不到音乐学科重要性的原因。“双减”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双减”在鼓励音乐教师不留作业。恰恰相反,“双减”要求增加学生学习音、体、美等学科培训的时间与机会,所以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作业压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合情合理、适量且有教育意义的作业内容。
《茉莉花》的教学结束后,恰逢周末,教师为学生布置了演唱练习作业与综合艺术表演作业。
演唱练习作业是基于在课堂上教师组织的合唱教学活动而设置的。在课上,学生已经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了合唱排练,了解了歌曲的合唱方式及演唱技巧,所以本课的演唱练习作业,是让学生在课后与其他同学一同巩固课上所学的合唱练习。学生可以自行组队,约定好时间,在线上学习平台上,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合唱排练,并录屏保存,上传至学习平台供教师检查。教师也可以直接在学生练习时进入视频会议,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合唱练习务必要注意时间,不得过多占用学生的周末时间,适量即可。
综合艺术表演类作业与音乐编创有关,教师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这首歌曲的内在情感、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唱学习,并为其编创一场有舞蹈、有剧情的音乐剧。学生完成合唱演练后,可共同商议基于该合唱的音乐剧剧本,研究音乐剧彩排细则。
六、总结
文章以《茉莉花》这首典型的江苏民歌为案例,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参考建议,希望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正确理解“双减”要求,明确音乐课的育人目标,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开设小组项目活动等一系列方法与策略,落实好课堂教学,再辅以合理的课后作业设计,让整个课堂教学更完整。
(作者单位: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