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述:激活习作情感表达的密钥

2024-10-10 00:00殷燕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3期

法国著名作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抒写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自成高格最关键的因素,开展写作教学时,融入以内心描写为专项的拓展教学,帮助学生找到表达心灵之声的“密钥”——学会在习作中用文字表达内心,那么学生的习作表达定能更加真切,让读者更贴近作者的内心,感受到文章表达的情与思。

一、体验实践,在“练”中多元表达

“实践出真知”,让学生直接体验内心描写对人物情感波澜的展现、对故事情节推动的妙处,才能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和用的兴趣。

(一)情景体验,感受内心波澜

情景体验能触发学生情感、认知的相互作用,在全心投入体验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波澜起伏。

习作课“记一次有趣的游戏”片段:

师:(黑板上画个圆圈),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会干些什么?

生:做关于圆的数学题,用圆来创作,研究与圆形有关的物品……

以图形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猜测与之关联的事物,让学生体验思考过程,在分享的同时训练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

师:“盲人画脸”游戏,要求蒙着眼睛在圆圈内画上眉毛和鼻子。谁来试试?

在学生蒙眼绘画时采访:你手里拿着笔不动,是不是在琢磨什么?画完了一条眉毛,你在纠结什么?你听到同学们的笑声,在想什么?

采访实则就在指导学生内心想法表述的方向。记一次有趣的游戏,游戏时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是“趣”。

一位学生体验还不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这种内心的纠结。本堂习作课是公开课,巧用现成的氛围资源让游戏紧张度升级,营造更多的心理冲突。

师:画脸完成后,老师要选择一幅画得最奇怪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和现场所有听课老师看。(学生一片哗然)听到这个规则,你有什么想法?写下来。

“过分”的规则,碍于面子的纠结,成了学生内心想法涌出的催化剂,此时身处情景中的学生自然能写出内心的纠结、担心,甚至不悦。

(二)品文析句,学习内心表达

课堂上引入从不同角度描写内心的优秀习作,与学生聊佳作,品妙处,学表达,内心描写的方式方法掌握自然“水到渠成”。

1.“心理”话语

“心理”话语指的是用来描述和解释人类心理过程、行为和心理健康状态的特定术语和概念。迁移到习作教学中,可浅化为文章人物内心的心理动态——内心想法。

以习作《心里的愧疚》品读为例:

车上十分拥挤,女司机不停地喊“往后面站。”我听了就往后面挤,突然一只大手扯住了我的牛仔裙。我顺着大手看去,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见我看了过来,就把她坐着的位置挤出来一小块,并示意让我坐下。我顿时愣住了,我们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给我让座?再说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是……想到这里,我看了看老奶奶,她的眼里充满了期望,我便小心谨慎地坐下了。

师:请同学们找找哪些是表示人物内心想法的语句,画出来。

学生交流,画出“我顿时愣住了,我们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给我让座?再说现在是特殊时期,要是……”。

师:你从哪里判断出这是“我”的内心想法?

生1:这段话的后面有“想到这里”。

生2:这段话的内容就是对前面老奶奶示意让“我”坐下后,“我”对这个行为的想法。

师:文中“我顿时愣住了”是“我”感到意外,“愣”的背后就是“我”的内心:素不相识为什么让位,结合当下社会背景,这些内心话语的描写丰富了“我”当时“愣”的状态及背后的心理。

2.“心理”表情

脸部表情是最直接、最生动表达人物内心的方式。通过佳篇品读,学生体验“心理”表情描写对展现人物当下内心的妙处,学习用表情来抒写内心。

以习作《我的弟弟——“小馋猫”》品读为例:

弟弟见姥姥“意志坚如铁”,便无可奈何地坐到沙发上,左手托着下巴,嘴唇紧闭,眉头皱紧,表情专注而严肃,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一会儿工夫,只见他的眼里又泛起了一道希望的光芒,他一下子蹦到姥姥身旁:“姥姥,我忘记告诉您了,刚刚您在外面做饭时,姥爷打电话说他十点从沈阳回来,让您去接他,瞧,现在都十点十分了,您快去啊!”经弟弟这么一说,姥姥忽然想起来,姥爷临走时,是说过今天要回来。于是,她解下围裙向车站走去。弟弟见“阴谋”得逞,咧开小嘴笑了,又拿了两根雪糕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对弟弟神态的描写?透露着弟弟怎样的内心?谁能来为他补充?

生1:我从“嘴唇紧闭,眉头紧皱,表情专注而严肃”看出他对姥姥不让他吃雪糕是不满的,他在思考如何来让姥姥同意吃雪糕,在想各种办法。

生2:我从“只见他的眼里又泛起了一道希望的光芒”看出他内心的喜悦,已经想到了好办法来骗姥姥,从而得到雪糕。

师:眼里“希望的光芒”暗含着他怎样的内心?

生3:这眼神暗含着弟弟已经想着即将吃到雪糕的期待与兴奋。

师: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候不一定要靠直白的“我心想”来讲述,有时将心理的想法化作对人物的表情描写,也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心理”动作

动作也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挖掘人物当下的情绪,想象人物的动作表现,以拓展补充练习的方式来学习如何以动作展示内心。

以内心“不安、焦虑”的情绪表达为例:

师:父母让小芳一个人在陌生的房间里等候,此时的小芳极度不安和焦虑,你觉得小芳会有哪些动作表现呢?

生1:小芳的手可能会表现出紧张时出汗,紧握拳头的样子。

生2:小芳的眼睛看着四周,紧张时的眼神可能是有点游历状态的,不会那么淡定地看着房间的一切。

生3:人在焦虑时,呼吸也会不一般,有时候会有点急促,有时候会大口喘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语段中寻找2~3处合适的位置进行动作描写充实。

扩充后的语段:

在昏暗的房间里,小芳紧握着拳头,她的指甲深深地嵌进掌心里。她的目光在房间里四处游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她的肩膀也随着呼吸而起伏。她突然停下脚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力地拍了拍墙壁,仿佛在发泄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师:几处动作的描写,将小芳当时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生动地展现在读者表面,让情绪更直观、更饱满,更能触发读者的情感。

(三)评价前置,“进阶”诠释内心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写作科考”情境,以“探花”“榜眼”“状元”三级评价方式来呈现写作评价指标(见表1),并在学生写作前就将评价标准前置,明确写作目标再下笔。

以古代科考名称代替“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的表述,增加趣味;评价前置,强化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目标,写时关注文章的完整呈现,情感表达的方法运用。让评价推动写作,让标准提升品质。

二、专题评改,在“改”中清晰表达

“善作不如善改”,在批改习作草稿时,要有意识地归纳学生习作中的通病,有针对性地开展作后主题评改。

(一)浅尝辄止——简单描述

例句:我们先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找,谁躲,结果我输了,我负责找人。唉,怎么会是我呢!

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结果,小作者表示失落“唉,怎么会是我呢!”这样的内心话语过于简单——游戏中,作者为什么不愿当“找人”的角色?无奈当选后的想法并没有深入挖掘。

师: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当“找人”的角色?

小作者:怕到处找人,跑不动。

师:为什么会担心跑不动?

小作者:因为同学们都很狡猾,躲的地方很难找,肯定要跑许多地方去寻找,学校大,肯定会跑得气喘吁吁。

师:那么万一你一个都没找到呢?

小作者:也许会被他们笑话。

师:刚才你所说的这些其实就是你潜藏着的内心话语,把你刚才说的感受整理出来,文章中你的内心话语就丰富了。

改后:我们先石头剪刀布决定谁找,谁躲,结果我输了,我负责抓人。唉,怎么会是我呢!我可不想当“找人”的那一位,大家可会藏了,谁知道他们会耍什么花招,藏在哪个角落里。学校那么大,我肯定要跑许多地方去找人,累死了。

以一人为例,课堂上进行追问指导,引导学生情境代入想象当时的感受,潜移默化中,学生自会懂得如何挖掘内心深处的感受,内心语言的表达就更充实了。

(二)多此一举——重复强调

例段:我又挑了五分钟。耶!终于挑好了,选了1支印有特种兵图案的可擦复写笔。我本来还想买1小瓶墨水,可看了一下价钱35元1瓶,我大声叫道:“妈呀,这么贵,还是不买了吧。”

此处话语也属于内心表达。利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人物的“自言自语”其实也是内心感受的表达,无需借用“说”来重复强调。

师:人物话语“妈呀,这么贵,还是不买了吧”是在对谁说?

生:对自己说。

师:自言自语就是内心话语,“大声叫道”告诉别人就显刻意了。怎么改?

生:提示语去掉,直接写感受,改为:我本来还想买1小瓶墨水,可看了一下价钱35元1瓶。这么贵,还是不买了吧。

师:内心话语的表达可以不着痕迹,不一定需要“我心想”“我自言自语道”这样的提示文字来告诉读者。

(三)喧宾夺主——过分强调

例段:老师说语文课要抽背课文。糟了,我以为老师明天才会检查,昨天做完作业很晚了,我就早早地睡了,压根没想到背书啊!怎么办,课上要是抽到我,背不出来,老师发信息给我妈妈,不骂死我才怪。课间,我连课堂作业都不做了,一个劲儿地在背书。万一老师抽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要是老师抽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还能在同学面前争了一把脸,多光彩。我有两个地方背得不是很熟,要是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背得再熟一点吧!

重点是课堂老师抽背,而前面的准备却用了大篇的文字来写内心,“过分”的内心描写“喧宾夺主”了。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内心表达?画出来。

生:这段话里有两处内心描写,一处是对老师课堂上要抽背课文的想法,一处是课间背书的想法。

师:两处都展现了内心焦虑,是否需要强调描述?

生:不需要。可删去一处,也可一处详写,一处略写。

改后:老师说语文课要抽背课文。糟了,我以为老师明天才会检查,昨天压根没想到背书啊!怎么办,课上要是抽到我,背不出来告诉妈妈,我不就惨了。课间,我连课堂作业都不做了,一个劲儿地背书。趁还没上课,抱抱佛脚,再背熟一点。

师:有详有略的两处“心理”描述,表达效果更好。我们不需要又长又啰 唆地表述。

三、多元评价,在“议”中自信表达

评价,在给予鼓励的同时,更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让作者听到不同读者的阅读感受,培养读者意识,更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

(一)“科考”张榜,了解优秀

结合“写作科考”评议情境,对照评价标准,从教师评议角度为学生的每一次习作进行分级评价,并“张榜”公布结果。对“状元”习作开展“佳作分享”,让“状元郎”与大家讲述写作构思,分享写作秘诀。开展班级“佳作闪光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这篇文章在表达人物内心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表达时哪些语句的表达和自己习惯的表述方式不同?将学生集中点赞的佳句、片段做成集锦,在全班展示。让优秀看得见,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

(二)优化评议,挖掘潜力

配合不同的习作主题,组织学生为暂时“不太完美”的习作开展“同题异构”式评议。学生除了基本的纠错修改外,更要注重文章在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时的语言文字、语段表达方面进行综合审视:情感表达力求贴切,内心表达没有“过分强调”“重复强调”“简单描述”等问题。小组评议后,进行班级交流,请小作者结合大家的智慧,再一次进行修改,以评促改,以改促写。

(三)民主评奖,肯定努力

在学生习作评议的过程中,融入民主推荐、同学投票、师生评议等方式开展多元评价方式,给那些在写、改、评过程中努力的学生以肯定与鼓励,可设如“修改巧思奖”“人气习作奖”“好学上进奖”等奖项。奖项内容可私人订制,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体会了努力的甘甜,回眸才会发现收获的不仅是习作表达的技巧,更是对写作的信心,对语言文字的热爱。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文字是我们用来交流的符号,是记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表达内心情感的习作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挖掘自己最真实的内心情感,学会用文字多样演绎内心色彩。有“心”有“情”的文字表达能穿越纸张的界限,触及读者内心深处,激发情感共鸣。

(作者单位:常熟市东南实验小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