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其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是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中得以实现”。教师如何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践行这一理念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引导学生学习用纯朴、真实的语言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
一、指导阅读,在理解中实现言语迁移
海量的阅读和不断的写作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两大法宝,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不断积累。由图文结合的绘本,再到各种儿童读物,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学生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只要教师稍加指导,习作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教师指导阅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要加强课内阅读训练。教材中选编了许多语句优美的名篇佳作,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笔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常常利用文本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圈画文中的好词佳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对紧扣课文片段的遣词造句、构段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进行赏析仿写。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有趣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其中,第2~4小节构段方式相似,都是从“自身条件—外在条件—传播方式”三个方面,运用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词语进行介绍。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再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紧接着,出示图示,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方法,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样,如爬台阶般让学生慢慢攀爬,水到渠成地进行语言训练。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有的说:“昭和草妈妈有办法,她送小伞给宝宝,小伞随风飘呀飘,带着宝宝到处飞,飞到很远的地方去安家。”有的说:“百合妈妈有办法,她施魔法变车轮,大风呼呼吹呀吹,车轮随风滚呀滚,车轮滚过把种子播。”还有的说:“椰子妈妈有办法,她准备了坚硬的小船,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海浪把它冲上海岛,岸上又会长出新的椰林。”二是立足课外阅读指导。笔者要求学生每人每天书包里放一本课外书,让他们在完成课堂作业后或午读时间随时阅读,还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写读后感等读书活动。学生在不断阅读中汲取了营养,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笔者辅导本班学生曾张雅宁的习作,入选福建省《阅读伴成长——第六届“寒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集》。
打开科学之门,点亮智慧之光
——读《写给孩子的科普故事》有感
《写给孩子的科普故事》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读着书中一个个含有科学知识的小故事,我受益匪浅。
其中《神秘的“泄密者”》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法两国军队在一场阵地争夺战中相持不下,双方都无力拔掉自己的“眼中钉”。有一天早晨,一名德军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法军作为前阵地的那块坟场,无意中看见一只猫。他感到非常惊讶,在这没有村庄的战场上,哪来一只这么安闲的猫呢?经过观察,他发现这是一只家猫。他根据这只猫的特点,分析判断地下藏有一个掩蔽部,而且可能是一个高级指挥所。德军指挥机关果断出击,把它炸成平地。事后查明,这里果然是法军某个旅的指挥所。看了这个故事,我对德军参谋的判断推理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本书中的故事引领我走进科学天地,打开科学之门,启发我探索科学的兴趣,点亮智慧之光。在平时,我们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遇到问题要认真动脑推理分析。
二、聚焦生活,拓宽渠道采集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用自己的双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把所看、所思转化为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素材就可能转化成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习作。
(一)观察校园,积累素材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最直接的生活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观察。在这里,学生可以观察一花一草一木;可以留心与同学、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还可以回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大合唱比赛、“我是朗读者”展示、各学科竞赛、必读书目测试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身在其中,亲身参与,感官得到刺激,心灵受到洗礼,兴奋、激动、失落、自豪、自责……各种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这时,只要教师巧妙地有意引导,让它们为习作服务,习作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例如,前不久,笔者学校举行了《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新人》的演讲比赛。赛前,笔者让学生留心观察,例如,礼堂里同学们是如何表现的?参赛选手是如何的神情?哪个选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比赛现场,你有什么想法?整场比赛观看下来,你受到了一些什么启发?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听演讲。笔者发现,他们听得特别认真。接着进行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对比手法的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等,再让学生进行练笔就容易多了。果然不出所料,一篇篇感情真挚、刻画细腻的文章跃然纸上,许多精彩内容涌现出来。
片段1:听到这个分数,我的心好像被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住了一样。心想:陈林锟拿了那么高的分数,咱们班的选手黄懿能赢吗?
片段2:盼啊,盼啊,终于等到了我们班的“老将”出场了,她久经“沙场”,上台演出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只见她自信地微笑着,伴着雷鸣般的掌声,从容不迫地走上演讲台……
(二)关注家庭,记录生活
除了学校学习以外,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这里有温馨的亲子阅读,有老妈的唠叨,有生日聚会,还有弟弟的第一次翻身……这些都是习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那么,如何将它们融入学生的习作呢?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把在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变成一篇篇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笔者班上的学生王皓宇的一篇生活日记,修改后变成主题为《特别的亲子阅读》习作,参加第二十五届“海峡·冰心”杯“我们的书房”比赛,荣获青少年写作大赛二等奖。
特别的亲子阅读
王皓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进行一种特别的亲子阅读。我读我喜欢的书,妈妈读她感兴趣的书。然后再给对方讲书的内容,交流心得。
我们开始坐在书桌旁阅读了。我捧起书本囫囵吞枣地看起来,没过一会儿,我就读完了。我看了看妈妈,只见她捧着书,一边专心致志地看,一边手握着笔在书上圈画着。再看看她的书桌上,摆放着好多书,比我房间的小书橱还多呢!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立刻站了起来,拿着书本,对着妈妈讲道:“我读的是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炸弹的小女孩》。不对,不对,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起来。我结结巴巴地讲了故事主要内容。妈妈听完我讲的故事,告诉我要珍惜现在和平美好的时光。妈妈今天读的是《细胞大战》。她绘声绘色地告诉我,这本书讲的是病毒入侵人体,专门对抗病毒的白细胞在体内和病毒大战,最后在医生的帮助下战胜了病毒的故事。听了妈妈声情并茂的分享,我情不自禁地从妈妈手上接过《细胞大战》,学着妈妈的样子,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今天的亲子阅读真特别,它让我们在相互分享中增长了知识。以后我还会和更多的人一起阅读。
(三)走进社会,捕捉亮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花鸟虫鱼,去观看日出日落……用心去感受神奇的大自然。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这便是很好的生活化习作素材。当然,要用好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比如,笔者常常在家委的协助下,带领学生到社区当志愿者,帮忙捡垃圾,打扫卫生,学习雷锋精神,美化城市环境;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基地,开展安全演练,从小筑牢安全防线;走进农田帮忙割稻子,爬到山间帮忙采橘子,体验乡村生活,争做劳动小能手。学生有了走进社会的真实体验,一篇篇充满亮点的习作油然而生,其中笔者辅导本班学生邹语墨的习作《第一次走水渠》刊登在2023年11月的《小火炬——读写100分》上。
第一次走水渠
邹语墨
生活就像万花筒,装载着五彩缤纷故事。其中,第一次走水渠的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前不久,我到青州镇澄江楼的外婆家玩耍。外婆家附近驾着一条长长的并不高的水渠。我跟着表妹贝贝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到水渠边玩耍。很快,她们就朝着水渠上那窄窄的渠沿轻轻松松地走了过去,留下我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很想跟着她们一起过去,可当怕水的我看到水渠下那还没过膝的水流时,脑子里冒出了自己落水的情景,忍不住连打几个哆嗦,害怕得往后退。小伙伴们在水渠另一边大喊:“加油!快点儿过来!”我跑到旁边左看右看,想换一条去对面的路,可是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听着她们呼唤的声音,只好硬着头皮走回渠沿。
我先跨出右脚,再慢慢移动左脚,走到水渠中央时,我感觉头有点儿晕。我立刻弯下腰,蹲了下去,轻轻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心中不停给自己打气:我不害怕,我要站起来走过去!就在大家以为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咬紧牙关,双手撑在渠沿上,使劲站了起来。“不要害怕,我们相信你!”“胆子放大一点儿,就走过来了。”……我听到小伙伴们的鼓励声,于是再次鼓起勇气,像蜗牛一样缓缓地向对岸走去……走完水渠,我想到自己战胜了困难,忍不住发出开心的笑声。
第一次走水渠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
三、创办班刊,提供交流分享平台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指出:“教师要能够使学生从小养成写的习惯,不论是对于眼前写作的学习、语文的学习,还是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发展,以至于对他们的精神和人生滋养,都可谓善莫大焉!”通过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自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低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跨入语文学习的大门,就像婴儿开始学习走路,需要搀扶、需要陪伴。笔者常常引导孩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尝试诉说着周围同学的故事;描绘自己眼中的风景……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敢于大胆地写,敢于拿着笔“说话”。当学生或长或短的文字从他们的笔端中涓涓流出,笔者感受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处处洋溢着童真童趣。虽然这些文字在写作技巧上还显稚嫩,但“小荷已露尖尖角”,让笔者看到学生写作兴趣的曙光。看着这些真情涌动、叙述着生活点滴的文字,笔者情不自禁地想把这份精彩、这份记忆挽留,于是创办了《成长小报》班刊。这是一个以表达和交流为中心的小平台,是模拟成人世界真实写作方式的写作训练。笔者根据学生的练笔作业,设计生活日记、绘本故事、课文仿写、单元习作等不同的专刊,选择班级学生的优秀作品,发送《用稿通知单》,在班级《成长小报》中发表习作。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作文进入生活,生活激扬作文。学生在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实验小学)
编辑:张俐丽
作者简介:俞水珍(1977—),女,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