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数字故事,赋能整本书阅读

2024-10-10 00:00陈佳丽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3期

数字故事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凭借可视化的独特优势被引入教学研究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更直观、生动地讲述故事,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体验。本文将数字故事理论与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为媒介,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一、名著阅读的调查

在教学准备阶段,为了解学生对《三国演义》的基本阅读情况,教师选取纸质问卷调查方式,发放问卷39份,其中男生18人,女生21人。

该问卷设置了8道相关问题,涉及作者姓名、年代、主要人物、重点战役、故事情节、三国谋臣等方面。问卷调查显示:

1.男生对《三国演义》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女生,11%的男生阅读《三国演义》超过两次,37%的男生通读过全篇,42%的男生熟悉《三国演义》的重要章节与人物,只有10%的男生对该书不太了解(见图1)。

2.参与调查的女生中仅有6%的人阅读次数为两次及以上,28%的人通读过全篇,38%的女生熟悉《三国演义》的重要章节与人物,28%的女生对该书不太了解(见图2)。

图1和图2的数据表明:男女生的兴趣爱好与阅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3.学生对课堂上教学过的《三国演义》的作者、年代、主要人物等基础常识掌握情况良好,正确率高达92%。

4.图3数据显示,学生对全书整体内容的掌握水平各有高低,在设置的官渡之战、关羽失荆州、淮南之争、赤壁之战、诸葛亮北伐、统一中国6个重点战役多选题调查中,学生明显对关羽失荆州、赤壁之战熟悉程度高,对淮南之争等战役知之甚少。

教师充分考虑到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一方面证实了学生对于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古典名著的阅读不够深入,阅读能力和兴趣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所回收的问卷中,从各学习小组分别选取一名对《三国演义》阅读兴趣浓厚、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可将其任命为该数字故事教学的“领头羊”,带领同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课题学习。

二、初探三国:巧借视听材料,了解名著大意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章回小说,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也是早期文人长篇小说,属于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通过生动描绘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及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诸葛亮、关羽等近200个英雄人物形象,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和权谋场面,成书后经多次修订,形成现行的120回版本。针对小学生阅读此书的挑战,如内容丰富导致连贯性难把握、历史背景知识欠缺使得理解困难等,本文采用数字故事手法,旨在通过有趣的脚本设计,帮助学生理解核心内容和人物关系,以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管全书42万余字,篇幅庞大,但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字故事,可使学生对《三国演义》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兴趣。

(一)规划阅读路径,初步设计脚本

通过问卷调查和讨论,教师选定“风云三国”作为数字故事的主题,覆盖《三国演义》的五个关键部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学生分成五组,各自负责搜集资料和后期制作,最终形成一个包含重要事件的清晰时间轴。此次活动与传统研究学习不同,要求学生利用PPT技术,结合视听和文字,鼓励他们查找并使用相关的影音资料,如电视剧、动画等,使故事讲述更生动。

(二)数字故事导入,厚植阅读兴趣

在导读课上,教师以《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草船借箭》(节选)引入,简要开场后,学生小组依次分享《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精选文字、美图、旋律和影像,学生体验了一场视听盛宴,深刻感受到数字故事教学的魅力。此过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三国演义》的距离,还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以下是导入课的课堂实录。

1.歌曲导入

教师(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这首歌曲带给你们什么感觉?

学生甲:感觉很雄壮,像是有一个宏大的故事要开始了。

教师:非常好!这首歌就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它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序幕。今天我们将以全新的形式回望三国的历史篇章。每个小组将向我们展示一个数字化的历史故事,通过声音、画面和文字的结合,将静态的历史人文变得鲜活起来。

2.黄巾起义故事分享

小组一播放:“众志成城黄巾起”

学生甲:在张角泛起黄巾之旗的背景中,我们插入了片段《黄巾起义》。这是一部描述农民起义气势如虹的历史剧。

(现场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黄巾起义部分,张角高喊口号,农民群众挥舞黄巾)

教师:你们认为张角引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乙:老师,我认为是因为贫穷和社会不公。

3.董卓之乱故事分享

小组二播放:“乱世之始董卓乱”

学生丙:我们用了电视剧《三国演义》董卓入长安的片段,配合了背景音乐《洛神赋》,展现了这个时期的动荡。

(播放董卓掌权、洛阳大火的短片,背景为诗意悠扬的《洛神赋》)

教师:这段音乐很有韵味,你们选择它的理由是?

学生丁:因为《洛神赋》让人感到既有美又有悲,它和董卓的暴政形成了对比。

4.群雄逐鹿故事分享

小组三播放:“英雄辈出武将云集”

学生戊:这一段我们选择了历史纪录片的相关镜头,再配上《关公战秦琼》的激烈战斗音乐,展现群雄争霸的气氛。

(播放曹操、刘备、孙权等诸多英雄争霸的历史片段,配以豪迈的战争音乐)

教师:听这音乐,好似置身于战场,群雄较量的场景跃然眼前。

5.三国鼎立故事分享

小组四播放:“三分天下策略争锋”

学生己:为了展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我们在PPT中穿插了动画《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

(播放动画版的割据一方、英雄集结的片段,强调策略与权谋)

教师:历史的长河总是伴随着英雄们的智慧与勇气。

6.三国归晋故事分享

小组五播放:“终结篇章晋国统一”

学生庚:我们的故事以历史纪录片的方式回顾三国归晋的全过程,并加入了轻柔的《汉宫秋月》作为背景音乐。

(展示晋国统一的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献,以温和的音乐映衬历史的和平)

教师:从战火连天到国家统一,音乐也变得宁静。你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了吗?

7.实录总结与反思

教师:非常好,大家的分享十分出色。通过结合历史资料、视频片段和音乐,你们不仅复现了三国时期的戏剧化历史,还运用了丰富的数字技术。你们通过制作与分享这些故事,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学生乙:我感到历史并不枯燥,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我对三国的人物和事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兴趣。

学生戊:通过音乐、动画和视频片段,我看到了文字之外的《三国演义》。这让我更想去读原著,了解更多的细节。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目的,希望你们能继续探寻三国的故事,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去感受与理解历史的精彩。

导读课上数字故事的应用,是教师的一次尝试,也是学生的一次体验,为学生推开了走进经典的一扇大门。对《三国演义》较熟悉的学a13181cc114e07226a2ea04cab9d1df2生表示,数字故事的运用增进了他们对这本书的了解,从细微处看到更加巧妙的人物关系,其中考究的服饰、用品等激发了他们对《三国演义》深入研究的兴趣。部分不太熟悉这本书的学生觉得《三国演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味,想好好地品读一下《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感悟传统经典的魅力。

三、细究三国:问题为介,指明阅读方向,以趣读懂名著

以趣设问,数字故事在导读课上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素养的提升讲究的是循序渐进,在播下兴趣的种子后,更要不断浇水、施肥,细心呵护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汲取书本中的丰富营养。42万余字的《三国演义》从头到尾的直白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照本宣科的任务更会浇灭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结合导学数字故事的展示成果,教师合理规划阅读路径,依照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了四个探究题目(见表2),协助学生读懂《三国演义》。

首先,明确文章脉络。围绕魏、蜀、吴三大势力及其代表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关羽、诸葛亮等英雄,同时理解曹丕、孟获等次要人物的角色。教师制作人物关系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人物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其次,感知人物形象。在完成探究题目1后,学生对人物性格有了初步认知,英雄册的制作是为了让学生由粗读走向精读。同时,强调女性角色的重要性,是针对固有研究三国女性形象悲剧性的一个全新视角,以平等的眼光欣赏男性与女性英雄的魅力。

再次,聚焦权谋人性。如“借东风”“空城计”都体现着权谋家的智慧。教师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战役进行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话缩写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最后,趣味拓宽视野。《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常伴随民间歇后语,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源自赤壁之战中周瑜通过黄盖假投降计策击退曹操。这些歇后语增强了语文的趣味教学,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四、荟萃三国:数字课堂现英雄盛会,各抒己见知名著

读懂一本好书,就好似结识一位好友,在整体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鼓励学生读书不是只动眼睛,更要用脑子去思考、用纸笔来记录,做到学思并重,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此次活动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充分发挥校园iPad智能设备的作用,要求学生将阅读所得、所想制作成数字故事在课堂上分享。其中选取班级中“煮酒论英雄”这一数字故事的制作及成果汇报如下。

(一)集思广益,确定故事主题

通过前期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兴趣较高(探究题目2)。为此,教师可以举办一场以“煮酒论英雄”为主题的班级英雄盛会,让学生扮演各英雄角色并增设英雄介绍环节,深化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各阅读小组协作,深入研究人物特征,为活动准备资料,旨在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人物认知。

(二)设计脚本,优化人物细节

在“煮酒论英雄”的数字故事活动中,学生基于探究题目2讨论心得并展示英雄册,经小组协商选出10名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孙权等英雄人物。其他学生负责配音、剪辑、编剧和技术制作等,全面优化故事设计。学生进行故事创作时,要注重个性化介绍,如为貂蝉配《一生待一人》的背景音乐,同时强调英雄人物的集体感,通过将PPT滚动台词与线下对话相结合,营造古今交融的氛围。

(三)整合素材,完成数字故事

通过对众多复杂信息的整理、分类,学生使用PPT按照设定的故事脚本将各小组成果整合制作成连贯的数字故事。经过多次优化,最终以自定义动画配合音频、文本的播放,以iPad为操作媒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电脑操控能力,对《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内容也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见解。

(四)实时演绎,展示阅读成果

在“煮酒论英雄”阅读交流会上,学生提前布置场景并确保技术设备运行流畅。活动分为两大环节:一是英雄人物形象展示环节,参演学生根据人物特征装扮,并通过PPT和iPad展示人物信息及录音,同时进行代表性动作和台词表演。二是英雄联动会谈环节,通过丝竹音乐背景和模拟微信群聊的方式,展现英雄人物间的互动对话,创造了一个古今交融、动静结合的演示空间,生动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和对《三国演义》人物的深刻理解。

此次读后分享会的数字故事脚本更完善、制作更精良,生动的英雄人物和创新的英雄会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活跃了课堂氛围。

五、总结

关于数字故事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初具成效,具有可视化特点的数字故事与语文阅读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首先,为破解阅读焦虑提供了全新的方案。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规划阅读路径,学生可以以更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启阅读之旅,从原有的被动阅读转变为由兴趣吸引的主动阅读。

其次,为提升综合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传统阅读的主体只是文字,而数字故事脚本制作需要学生自行查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方资料,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得到扩张,加深了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了解,而制作数字故事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最后,为增进学生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数字故事的制作需要小组的相互配合以及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这为学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给予每位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小学)

编辑:赵文静

作者简介:陈佳丽(1996—),女,浙江杭州人,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