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立足“教学评一体化”视角,笔者发现传统英语课堂的部分评价方式缺乏有效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影响他们的学习成效。在与教研团队深入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后,笔者意识到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如同航行的罗盘,引领师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若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评价指标明确,学生将更主动地参与其中,为提高其写作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评价观念,转而依据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评价过程由主观随意向客观理性的转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能分享自己关于成长的独特经历。
2.学会使用功能句型 “When did you start to use a computer, ×××?” 来询问他人的经历。
3.能将词组如 “started to use a computer” “started to study English” “went to kindergarten” 有效地融入句型 “When did you start to/learn to swim, ×××?” 的回答中。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点词组和句型started to buy things,started to study English...—When did you learn to swim? —When I was five.
2.熟练使用功能句型,谈论自己和他人的成长经历I learned to walk when I was one year old. Joy learned to swim at five...
【教学思路】
在本节课中,笔者将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实用性的句型——“When did you start to...?”通过深入学习,学生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流畅运用这一句型,与他人进行互动沟通。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并灵活运用新学的短语,如“started to use a computer”和“started to speak”,将这些短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写作,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本节课将运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地强化他们的知识接受能力,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融入课堂评价,借助综合手段引领学生形成全面而深入的认知,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并引入成长话题。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成长有关。上课之前,我想听听大家有关成长的故事。谁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学生:我小时候我喜欢爬树,每次都能爬得很高。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爬上了一棵很高的树,但不小心摔了下来。这件事教会了我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5Y3Tprg3k4QE6mzYW7sVxQ== 教师:谢谢你的分享。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成长的有趣经历想和大家分享?
(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师鼓励并引导讨论,以此引入本课的话题)
(二)新课呈现
1.free talk.
教师:同学们,请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展示的图像上。你们能观察到什么?
学生 A: In the first picture,a father holding a little baby. The father is smiling really happily.
学生B:I saw a mother and a child learning to talk, the child shouted “mother”.
学生C:A child is trying to stand up and takes the first step in his life.
学生D:There is a little girl learning to ride a bike, there is a little boy learning to swim,there are children went to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
教师:Good!你们的观察力值得称赞。这些图片展示了人们在人生不同阶段获得的各种技能。现在,谁能告诉老师,As you are growing up,你都掌握了哪些技能?
学生D:My mother told me that I learned to walk when I was one old, and to talk when I was one and a half old.
学生E:When I was five years old,my father helped me learn how to ride a bike.
学生F:I learned how to use computers in the third grade.
教师:太棒了!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生的不同阶段。
2.Present the text.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现在我们来看课本第68页下方的图片,图片中有许多新朋友,其中一位新朋友的名字叫Joy,我们一起来看一看,Joy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什么技能。
(学生翻译句子)
教师:在他们的对话中出现了一个句型:“Joy,tell us one of your growing up stories and talk about your photos.”乔伊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 Joy says she was born on May 15, and she started to talk at ten months old.
教师: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sentence pattern and what we have learned before?
学生: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be动词都是“is”,这句话中的“is”变成了“was”。
教师:你回答得非常好,因为别人询问的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所以乔伊在回答中使用了过去时态来表达所学的知识。
(教师板书)
教师: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大家,请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依照课文中的内容尝试在小组内用这个句型进行情景对话,对话内容还是围绕大家的成长展开,告诉大家,你在几岁学会了干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情景对话场景,教师指导)
教师:大家展示得非常棒,不仅发音标准,时态也使用得非常准确,接下来请大家填写我们的小组活动评价表吧(见表1)!
3.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complete the exercise.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本第69页,请大家根据听力内容完成填空。
(教师播放两遍听力内容,学生说出答案,教师出示完整答案)
教师:请大家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完整听力阅读材料。教师首先带读课文两遍,再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一遍)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分配各自的角色完成听力阅读材料的分角色朗读。我会邀请2~3个小组的学生在台上进行对话表演。
(学生小组展开练习,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对话,教师指导)
(三)基础巩固
1.Let’s write.
教师:请大家看一看C部分的填空写作,我们关注一下右边部分的词语。
(教师出示词语,带读,讲解释义)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完成C部分的写作任务。在你们动笔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对于这个话题的想法和内容,你们打算怎么填写呢?
学生:我打算写我一岁的时候学会了说话,三岁的时候学会了数数,六岁的时候学会了自己穿衣服。
教师:接下来请大家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When did you do to the kindergarten?
(2)I went to school when I was six years old.
(3)What did you learn to do when you were three?
(四)外延拓展
1.师问生答。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请大家做好准备,老师要随机提问了哦!
(教师随意抽取学生进行过去式情景对话练习)
教师: A,when did you go to kindergarten?
学生 A: I went to kindergarten when I was three years old.
教师:B,what did you learn when you were three
years old?
学生 B:I learned to draw when I was three years old.
教师:Ok,the next question. C. When did you go to primary school?
学生 C: I went to kindergarten when I was 7 years old.
教师: D,what did you learn when you were 7?
学生 D:I learned to write when I was seven.
教师:Great,the next question. E,When did you learn how to ride a bike?
学生 E: I learned it when I was nine.
教师: F,what did you learn when you were five years old?
学生 F:I learned to dance when I was five years old.
2.角色互换。
教师:接下来大家可以向我提问,随便问什么都可以,注意使用时态。
(学生向教师提问,练习句式,掌握时态)
……
(五)练习作业
1.听录音,熟读课文内容。
2.运用所学句型I ... when I was ... years old造5个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课前热身
教师:课堂开始之前,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5页,我们来一起唱一唱本单元的“Fun Time”歌曲吧!
(教师带领学生唱歌曲)
教师:好的,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第70页,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成长中发生的小故事,观察图片,试着用我们学过的句子“I learned to... /started to.../went to...”来描述图片中的活动,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词汇。谁来试试看?
学生:我在图中看到了一个孩子在买东西,那么就可以说:“I started to buy things when I was five years old.”
教师:很好,谁再来描述一下其他图片?
学生:图中的孩子看起来在学英语,所以可以表达为“I learned to speak English when I was six years old.”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现在请大家结成学习小组,用“I... when I was... years old.”的句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相互描述一下彼此的成长经历。
(学生相互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二)呈现新的学习内容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看看他们在谈论什么。
学生:他们可能在谈论自己的成长小故事。
教师:如果让你预测一下,你觉得这些图片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呢?
(学生进行预测)
教师:那我们来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大家听录音,并尝试给听到的内容标上序号,看看你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完成填写,验证预测)
教师:大家表现得非常好,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让你们通过听觉来感知新语言,无论预测得准确与否,只要你能识别听力部分的内容,你都是好样的。
(三)语言学习
教师:请大家听录音,并尝试模仿跟读。
(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相信大家已经对录音内容非常熟悉了,接下来请大家分配角色,进行对话练习。注意,这次练习老师有更高的要求:请尝试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替换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教师请几对同学到讲台前表演对话)
教师:同学们的展示太精彩了,接下来请大家互换评价表格,给每个小组的表现打分吧!(见表2)
(四)写作练习
教师:请大家看Lesson 2 Part B的表格,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调查活动。在调查活动之前你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呢?
学生:首先我们要熟悉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非常好。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内容和对话范例继续完成调查。在调查中会涉及Andy和Joy的一些情况,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和猜测来填写。
(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答案)
【课后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通过课堂观察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课的重点句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的成长经历。但在发音的准确性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练习。
(二)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
1.提高教学目标明确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模式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设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且在教学过程中将其与评价标准紧密结合,保证了此次教学活tV1By7YnIRp2TN0PGgaH4Q==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次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在本节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在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互动。
4.优化教学策略。
此次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教学效果。
5.提升评价的决策支持功能。
本节课的评价内容不再是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而是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改进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发音的指导,提高其发音的准确性。
2.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意识。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表达,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4.注重激励机制,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团结新村小学)
编辑: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