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且随着信息网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这足以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责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摆在教师面前需要深入探究的课题。本文以“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一课为例,探讨如何依托信息技术,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以此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正确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文化态度。
一、教材分析
“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是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的内容,这一课属于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中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古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和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旨在让学生在了解这些文明与文化的基础上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化育人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所以上好这堂课尤为重要。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多彩的世界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每部分都是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待文化,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色彩,为了将这堂课更详尽地展示给学生,笔者预用三个课时组织教学,并用信息技术工具,如PPT、多媒体视频、微课等形式开展,以此激活课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我认知能力,但是文化认知水平还较浅,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较少,更不用说世界文化了。在当下文化同质化、文化入侵严重的世界形势下,小学六年级学生更应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世界文化的知识,摆正自己的世界观、文化观,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知。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世界地图上不同国家的位置,并掌握地球上人类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特点,在对比后感悟自然环境的差异美。
2.带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礼仪、文化、建筑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认知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充分了解文化的差异性,初步认识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化交流与交融的意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3.通过网络资源辅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特1qkhJioucZtf/dzQ8zzQNMZG20NRDsyCCEAIR9PAjj4=点,教会学生懂得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
4.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感知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各地不同的文化,树立对各地文化的正确态度。
四、教学活动
(一)第一课时——不同的生活环境
师:大家都听说过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故事吧,那么谁知道具体是哪七大洲、四大洋?
生1:我知道七大洲,分别为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亚洲。
生2:我知道四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师:我们一起观看世界地图的地貌视频,分别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操作多媒体课件并播放视频,通过放大、缩小、快进、后退等功能,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及世界地貌特征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生1:地球上陆地少,海洋多。
生2:在陆地表面高低不平,有高山、有盆地、有草原、有河流。
师:对呀,我们的地球表面海洋占了约71%,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这些陆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繁衍生息的地方,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大概位置吗?
生:我们生活在亚洲的中国。
师:非常正确,我们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片土地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谁还知道其他国家所在的位置?
生1:我知道美国在北美洲。
生2:我知道澳大利亚在大洋洲,景色非常美。
生3:我知道俄罗斯占了亚洲和欧洲,那里很冷。
生4:我知道葡萄牙在欧洲。
师:大家都很棒,说得也非常正确。世界上的人们由于生活的位置不同,环境也会不同。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世界地图上分布着哪些地形?我们来标一标。(用手机投屏到多媒体屏幕上,将手机百度地图上的卫星地图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立体图形,感受地球表面的地形高低起伏)
师:下面我们来完成课本上“活动园”中在《世界地形图》中找一找: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东非高原;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学生认真观看课件,有的很快找到了,有的始终眼神充满了迷茫)
师:我发现有的学生真的非常棒,找得很快,你们能把寻找方法分享给大家吗?(借此组织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总结:你们有没有发现地图上的颜色不同,这个颜色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会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其中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代表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再细看一下地图的右下角或者左下角,都会标注出各种颜色表示的地形。(教会学生正确看地图的方法)
师:下面我们一起浏览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多媒体课件呈现东非高原上的成群动物、撒哈拉沙漠成群的骆驼、地势低平的亚马孙平原、白雪茫茫的北极地区等,用丰富多样的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地球上各不相同的环境)
(二)第二课时——多彩的世界文化
1.舞蹈文化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以及世界地图上的不同地形分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板书:多彩的世界文化)
师:你知道世界各地都有哪些文化特色吗?
生1:他们穿的衣服不一样,属于服装文化。
生2:他们城市的建筑不同,属于建筑文化。
生3:他们待人接物的礼仪不同,属于礼仪文化。
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服装、建筑、礼仪等方面也不同,下面我们以舞蹈为例看一看世界各地的舞蹈文化。(视频播放苏格兰凯利舞,舞蹈者穿着宽松的裙子,主要为了适应高地的气候和地形,方便人们跋山涉水;夏威夷的草裙舞和花环舞,代表了波利尼西亚人期盼光明而穿着草裙、带着光环起舞;拉丁美洲的探戈、桑巴、恰恰、伦巴等舞蹈,体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在受到印第安、欧洲、非洲文化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混合文化艺术;中国的孔雀舞,以模仿花鸟虫鱼为主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舞蹈;等等,这样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世界各地的舞蹈文化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学习体验,方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
师:借此,我们来一场舞蹈展示吧。(组织学生集体舞蹈,多媒体课件配乐,活跃课堂氛围)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通过舞蹈我们能看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为很多舞蹈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就代表了地区的文化特色,所以舞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见面礼仪文化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舞蹈文化,下面来学习另一种文化——见面礼仪。
生:我知道日本人的见面礼仪主要是深鞠躬。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国家的见面礼仪?
生1:我知道在泰国,人们见面时会双手合十,头向前微倾。
生2:我知道在美国人们相见时会拥抱、贴脸。
师:对,看来大家都见识很广呀,那么你们知道中国古代人们的见面礼仪吗?
生1:是不是鞠躬?
生2:磕头。
生3:作揖。
师:这位同学说对了。在我国古代,见面礼仪以作揖为主,是古代汉族的相见礼。(教师做出作揖的姿势,学生纷纷模仿。同时,多媒体播放视频“拱手礼”,介绍拱手礼的区别,再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练习做“拱手礼”来问好,并上台展示)
3.建筑文化
师: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它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契合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下面我们看一下这几个图片,分别代表怎样的自然环境?(多媒体呈现蒙古包、牛粪屋、干栏式房屋〈见图1〉,让学生了解建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蒙古包 牛粪屋 干栏式房屋
图1
生1:蒙古包是蒙古族的房子,因为蒙古包方便搬迁,蒙古族以放牧为生,他们需要不断搬迁来实现放牧。
生2:牛粪屋是非洲原始部落人居住的地方,因为那里土地干旱、贫瘠,无法种植粮食,会用牛粪盖房子,并且人和动物会睡在一个房间里。
生3:干栏式房屋是中国南方远古时代的建筑风格,主要为了抵御潮湿的环境条件。
师:非常正确,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建筑风格?
生1:我知道山西的窑洞,因为山西以黄土为主,风大,窑洞既可以保暖又可以防风。
生2:我知道因纽特的冰屋,因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极地区,他们为了抵御寒冷,就地取材,用冰做屋子。
生3:我知道北欧的斜坡屋顶,因为北欧雪多,他们为了防止屋顶被大雪压塌,所以设计的房屋是斜坡的。
师:大家都非常棒,由此可见这些建筑都是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不同的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地方的不同建筑风格,一边为学生做总结)
(三)第三课时——尊重文化多样性
师: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但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用的手机网络资源、每天刷出来的短视频等中都会存在一些文化元素,我们要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要学会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特点,避免在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人们交往时出现矛盾与冲突。(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场景情境,让学生根据场景,到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情境一:“索菲是一名来华不久的法国学生,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中国同学小美的衣服很漂亮,便当面称赞,小美却谦虚否认。”根据这一情境,学生演一演索菲和小美之间的对话。
情境二:“暑假时,爸爸妈妈带着王明去美国旅游,晚上他们来到一家当地比较有特色的餐馆用餐。服务员非常热情,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但在结账时,王明看到别人给服务员付小费。”根据这一情境,学生演一演王明一家人在美国餐厅吃饭后结账的场景。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还有哪些不同的文化差异会引起误会?(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应尊重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在认同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应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不同于我们的文化,求同存异。在文化交流中,只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和平相处,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五、作业布置
通过网络、图书等资源,同学们分析一下如何让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
六、总结与反思
(一)总结
本节课知识包含了三部分内容,本设计从这三个话题入手,为了让这一课时教学更充分,用了三个课时展开教学设计:
首先,“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笔者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将世界地图以各种立体方式呈现,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环境的美。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用多媒体的三维立体方式与平面展示形成对比,同时通过学生生活中较常用的“百度地图”软件的卫星地图方式把中国的地形特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充分利用身边有益的智能化资源辅助学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读懂世界地形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必要手段。二是因为教材上出现的图片较为单一,较难触动学生的审美体验,所以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将更准确且高清的地形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视觉体验。三是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
其次,“多彩的世界文化”,这一课时内容比较丰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以不同地区的舞蹈文化切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其次用世界各地不同的见面礼仪引出礼仪文化,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感受文化差异化;最后从比较有特点的建筑文化引出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整个设计过程既有师生互动,又有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了活跃、快乐、民主的课堂氛围。
最后,“尊重文化多样性”,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两个不同的场景,首先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感悟文化差异带来的尴尬局面,从而启发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的重要性;然后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加以领会和感悟,并教导学生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文化差异。
(二)反思
首先,学生自学能力很强,通过自主预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我稍加点拨学生就能领悟,所以感觉自己准备的多媒体资料不太全面,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情来设计教学。
其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工具是一项非常好的辅助手段,不仅可以让知识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能让其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发挥信息技术辅助作用的同时,实现师生互动,学生探索。
再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灵魂人物,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怎样的时机和场合应用信息技术,才能易于学生接受和喜欢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酌情设计,灵活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并能采用应急预案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应做好多手准备,提前预判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上“活”课堂。
最后,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给学生留出自由讨论、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能开拓思维、强化知识、提升能力。本教学设计的第一、二节课内容设置较满,缺少留白时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郭家堡中学)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