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美丽画卷,拥抱自然母亲

2024-10-10 00:00薛生芳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3期

《四季之美》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不同时期、不同景物独特的美,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要理解文本,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诉说心得、感悟,在思维碰撞和语言交流中形成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情,让他们富有感情地学习本文。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文章的主要意思。

2.能流利地背诵整篇课文。

3.在认真品读中感受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4.模仿课文的描写方式,写一写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四季之景色。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许多描写四季之景的文章,并且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欠缺观察经验,还无法体会景物的独特的美。新课开始之后,教师应引导他们将学课文与绘画相结合,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其在积极参与中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针对指导

师:同学们,你们在新课预习中都搜集了哪些资料呢?快将这些资料分享给小组成员吧。

教师引导学生共享资料,并指出同伴预习作业中的不足之处,再帮助对方修正。

教师随机抽选学生简介作者情况,并为本课的词语注音。

黎明 红晕 漆黑 降临

心旷神怡 炭火

(设计意图:对预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评价,促进学生二次学习,同时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以做针对性的指导。在检查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或潜能,这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奠定基础。)

(二)视频导入,揭示主题

教师播放视频,简单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学生观看。

视频:春天,燕子已经飞回,它们站在树枝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说话”,远处的油菜花已经开了,一阵微风吹来散发着幽幽的花香,这场景充满着诗情画意;夏天,当第一抹阳光照射大地时,可以看到稻田中的禾苗正舒展着身子,稻田里的小鱼也在游来游去;秋天,一阵秋雨过后,大部分花朵都已经枯萎了,枯黄的叶子缓缓地从树上掉落;冬天,早起的人们发现池塘里、小溪中已经结冰,路边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低声啼叫着。

师:四个季节就像四位脾气、外貌不同的女性,她们各有特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能向同伴说一说884f104a985c20b36bf62487df790d7cd90e05bf160e71a5c233d1c03509fab6,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什么事物吗?

学生畅所欲言。

生:夏季的阵阵蝉鸣让人很舒适、惬意,所以在暑假的时候,我喜欢待在乡下的老家,中午一边吃着奶奶亲手种的西瓜,一边听着蝉鸣声。

生: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最美丽的,雪白色的梨花、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油菜花让人心情舒畅,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后,我会忍不住拿起画笔把这样的景象画下来。

生: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获各种粮食、水果,小孩子也在农田、果园里玩耍,这样的场景特别温馨。

生:喝上一杯热乎乎的茶,再围着火炉吃着点心,和三五朋友一起闲聊。这样的冬天很惬意、很舒适。如果有鹅毛大雪人们还能欣赏雪景,所以冬天是一个浪漫的季节。

师: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地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好处颇多,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兴趣。其次,营造温馨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带着丰富的情感解读文本,走入作者描绘的美好世界中。最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收获课文之外的知识。)

(三)细致品味,感受“景”美

师:在作者的笔下,四个季节中最美的时间段是什么呢?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答案。

经过梳理后学生发现:能体现春日之美的是黎明,能体现夏季之美的是夜晚,能体现秋天之美的是黄昏,能体现冬季之美的是早晨。

教师要求全班再次阅读课文,找一找能体现四季之美的景物。

学生认真阅读后相互讨论,在探讨中发现:泛着鱼肚色的天空、红紫色的彩云最能展现春天的美;翩翩飞舞的萤火虫,最能展现夏天夜晚的美;夕阳西下时,匆匆归巢的乌鸦、在高空中飞翔的大雁,还有风声和虫鸣都能体现秋天的美;遍地的白霜、熊熊燃烧的炭火、暖和的火盆,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丝诗意和温暖。

小组成员推选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选择一名学生朗读。朗读正式开始前,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如何“读”才能彰显作者喜爱的情感。

学生朗读时,教师认真聆听,朗读结束后进行点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凸显四季之美的景物,再说一说作者是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写的。

生:第1自然段以天空的颜色、云朵的颜色点明春天黎明的美。

生:第2自然段以萤火虫的动态、雨的状态体现夏夜的美。

生:第3自然段以风声、虫鸣声和鸟儿的动态,体现秋天独特的韵味。

生:第4自然段以霜的颜色、炭火的状态,体现冬日的诗情画意和温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细致品味课文,在轻声朗读、同伴探讨中,提高对文字的敏感度和感悟力,同时增强审美体验,领略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第二课时

(一)自由畅想,绘制美景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风采,读了她的文字后,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呢?

学生大胆畅想,跟随作者的视角在头脑中构建场景,接下来拿起画笔绘制自己最喜欢的画面。

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简笔画。要求:能呈现主要的场景即可。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视全班,以便及时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待全员创作完毕后,教师从学生的画作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投屏展示,并做简单的点评、讲解。

师:第一幅画记录的是春日之景,天空中飘着几朵染着红晕的云彩,广阔的天空、浪漫的云彩令人浮想联翩;第二幅画记录的是夏天的夜晚,萤火虫正在飞行,当很多只萤火虫聚在一起时,夜空都会被它们照亮;第三幅画记录的是秋天的黄昏,这时候鸟儿们忙着归巢,轻风吹落了片片树叶,草丛中隐藏着一些不知名的虫子;第四幅画记录的是一个下着白霜的冬日的早晨,走廊上一位女性正坐在炉火旁欣赏周围的景色。

点评完以上作品后,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传阅作品,并为同学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品评,指出对方优势及不足的同时,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相同的问题。

作品品评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畅想心中的美景,再将想象的画面说给同桌听一听。

在畅所欲言中,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提供相应指导。

(设计意图:虽然高年级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文字描述毕竟很抽象,如果只注重课文精讲,语文教学就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大胆畅想,能促进其知识内化,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认知,让他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小组分析,模仿写作

教师运用PPT呈现全文,引导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一起分析这个自然段,然后进行模仿写作。

A组选择第1自然段: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经过认真分析,大家发现:这一段主要围绕天空和云彩的颜色凸显春天黎明时候的美,写作的篇幅不用太长,只要围绕特点简短叙述即可。

学生模仿写作:

春天最美是乡下的清晨,推开门就能看到花红柳绿的美景,门前淡粉色的桃花已经开了,枝头的叶子是清新、亮眼的嫩绿。这红与绿的搭配,彰显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B组选择第2自然段: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经过认真分析,大家发现:这个自然段主要用翩翩飞舞的萤火虫和蒙蒙细雨展现夏天夜晚独特的美,且语句叙述不用太多,能言简意赅体现主题、表达感情即可。

学生模仿写作:

夏天最美是傍晚。这时候热气正在悄悄退去,天空中飞行着的鸟儿们也忙着归巢了,刚才还展露着美丽身姿的鸟儿,不多时就没了踪影。感知到天敌归巢、热气退尽,草丛中的小虫子纷纷登场,它们简单地活动了一下,然后就此起彼伏地叫着,虫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给大自然奏乐。

C组选择第3自然段: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经过分析大家发现:在作家的眼中,秋天是一个肃杀的季节,但在不同的人看来,这个季节有着独特的美。第3自然段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作者却以乌鸦、大雁、风声、虫鸣等有特色的事物彰显秋季独特的韵味。

学生模仿写作:

金黄的树叶宛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从枝头悠悠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地毯。秋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吹过田野。那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金色的波浪。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照亮了整个果园。

D组选择第4自然段: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认真分析后,组员们发现:这一段用三种事物凸显冬天的诗意与温暖,遍地的白霜像老人的银发,这“白”透露着一些清冷,让人诗兴大发想要即兴创作,但是熊熊燃烧的炭火、暖和的火盆,与寒冷的季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生模仿写作:

冬天的世界,宛如一个梦幻的冰雪王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洁白的精灵在空中舞动。不一会儿,大地就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洁白无瑕。树木像是穿上了白色的棉袄,枝条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挂,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湖泊结上了厚厚的冰,冰面光滑如镜,宛如一面巨大的银盘。漫步在这雪景中,犹如走进了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

(三)体会情感,学思结合

师:《四季之美》这篇课文给人以很强的画面感,因此让读者难以忘怀这些独特景物。那么,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伙伴讨论,在交流中分享观点。

生:这篇课文透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无论是春日的彩云,夏天夜晚的萤火虫,秋天的归鸦、大雁,还是冬天早晨的白霜,都彰显了大自然的美。作者对这份美好很向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很惬意。

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了四个季节的独特景物。从文章的情感色彩不难看出,她喜欢每一个季节,说明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生活的人。

师总结:文章字字珠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与向往。我们如果能像她一样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那么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

(设计意图:如果说文章是机器,那么情感就是推动机器运转的润滑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真正走进文本的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再者,体会情感能使阅读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文字背后强大的力量,从而激发其对阅读的兴趣。)

(四)指导背诵,增强记忆

师:学习经典好文,只理解课文的主旨、写作顺序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试着将好文章背诵下来,将它深深地刻印在脑海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背课文的技巧呢?把你知道的分享给大家吧。

学生展开讨论。有的人认为要根据文本联想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清晰的画面,就能背出大概的内容。有的人认为,可以多读几次,这样可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有的人认为要提炼每个自然段的要点,再把要点按照顺序串联在一起,这样就能有技巧地背诵了。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时空法:把课文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单独挑选出来,并将它们有序串联,可以形成“记忆地图”。

情境法:结合之前绘制的图画进行理解性记忆,图文结合能提高背诵效率。

对比法:把课文中对比的部分找出来,分析几种事物的特点,然后尝试逐步背诵。按照这样的方法多试几次,就能完成整个段落、整篇文章的背诵了。

教师以第2自然段为例进行示范,分析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图文结合,如何形成“记忆地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尝试背诵其他段落。

学生相互检验背诵成果,教师随机抽选学生背诵《四季之春》的某个段落。

四、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是一篇彰显大自然特点、表达真挚情感的经典好文。教学本文后,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优点:

1.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文本之美,如朗读、想象、讨论等,让学生较为深入地体会到了四季景色的独特魅力。

2.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对四季的感受,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方面还可以更深入,比如可以提供更多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来源。

2.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虽然有涉及,但在实际练习中给予学生的反馈和指导还可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改进措施:

首先,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需要准备更多资料。其次,在写作练习环节,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反思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今后我将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营儿小学)

编辑:常超波

作者简介:薛生芳(1972—),女,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