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

2024-10-10 00:00熊龙娣
新课程·上旬 2024年23期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篇课文,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学习第二学段的语文知识。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从这个阶段开始,要锻炼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的目标发生了转变,要立足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围绕《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进行教学设计,结合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并通过教学反思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材分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散文,课文内容主要描述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团结友爱,共同学习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生动、有趣地讲解边疆小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场景,充分体现本课的人文主题。其次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学习的最初阶段以阅读为主,了解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为后期的写作奠定基础。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作为核心,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新颖,具有乐趣。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后习题为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把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标注出来,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充分体现语文要素。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对有新鲜感词句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增强学习体验。

二、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认识课后生字,书写汉字,如图1、图2所示。

除了认识、书写生字以外,指导学生认识、熟读课后词语,在此基础上流利地朗读课文,发现文中在表达方式上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词句,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感受词句的真正内涵。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校园和文中的校园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校某个场景。

三、教学过程

(一)实施课前预习,检验预习成果

在正式开课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同时在预习过程中注重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逐步进入学习状态。课前预习也是学生初步探索知识的一个过程,提前了解所学内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师:《大青树下的小学》主要描述了大青树下学生的校园生活,文中内容生动有趣,同学们都预习完了吗?

生:预习完了。

师:通过预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生1:在预习中我发现文中描述的大青树下的校园非常美。

生2:老师,文中内容主要是围绕大青树描写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说明作者非常怀念小学生活,同时也是对大青树下校园生活的赞美。因为大青树下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而大青树有非常好的寓意,代表了人们的团结和友爱,体现了大青树下校园生活的和谐与美好。再阅读一遍课文,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及表达方式。

学生带着疑问阅读。

师:同学们阅读得非常认真,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文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运用的是排比方式。

师:能从文中找出来吗?

生: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师:非常好!还有吗?

生: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师:非常棒!由此可以看出,你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了认真思考。大家再回顾一下课文,除了表达方式,文中还有一些有新鲜感的词句,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

生: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通过实施课前预习,在问题的引导下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期待,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二)加强课堂互动,活跃学生思维

课堂互动能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这种互动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师:之前,大家一起预习了这篇文章,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深度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索和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欣赏文中精美的词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阅读心得。

学生认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答疑解惑。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阅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围绕文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文中的小学生是同一个民族吗?

生:不是。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回答一下,大青树下的学生来自哪些民族呢?

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师:很好!那么老师又要提出新的问题了,大家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大青树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由于民族不同,他们的穿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你们知道不同民族服装的特点吗?

生:老师,汉族服装的款式非常多,穿起来美观大方,不会受到拘束。

师:太棒了!还有哪位同学了解其他民族服装的特点?

生:老师,我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了解到,傣族服装的款式也非常多,制作服装时主要选择一些鲜亮的颜色。

师:能说一下都有什么颜色吗?

学生回答。

师:民族服装种类很多,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或者阅读相关书籍进行详细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内容。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你们发现文中哪些地方描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

生: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师:大青树下的学生上课了,校园里静悄悄的,从教室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是谁在听他们读课文呢?

生: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师:下课后,各民族的学生都在大青树下干什么?

生: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

师:好,大青树下的学生在进行各种不同的课间活动,我们都知道孔雀舞是一种民间舞蹈,那么它来源于哪个民族呢?

生:孔雀舞是傣族的民间舞蹈。

师:对!孔雀舞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非常受人民的喜爱,因为孔雀舞代表着幸福、美丽和吉祥,特别是在盛大节日时,当地人民就会聚集在一起,伴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孔雀舞。

师:那么摔跤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活动呢?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

生:老师,摔跤是蒙古族的传统活动。

师:很好!蒙古族都会在每年的7月至8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就是摔跤,摔跤比赛不仅是蒙古族的一种文化,同时能体现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文中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课余时间一起玩耍、做游戏,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虽然文中大青树下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但他们都非常团结、友爱,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师:在和谐友爱的环境里学习、玩耍,也体现了大青树下校园生活的美好。文章中的小学生不仅团结友爱,而且懂礼貌,同时也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来了。

生: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师:非常好!《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描写得非常形象和生动,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校园生活。这些感触不仅体现在文中小学生的学习和课间活动上,同时融入了很多小动物,如小鸟、蝴蝶、猴子、松鼠,突出了校园自然环境的美,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衬托了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学生会将精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三)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

完成上述环节,进入词句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红色的笔圈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提醒学生阅读时要做到发音正确、流利。只有熟读文章,才能为积累词句打下基础。学习新鲜的词句,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新鲜这个词语的含义。新鲜可以理解为新奇、不常见或令人感到惊喜的意思,也可以体现在食物、物品、事物状态等方面,如图3所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新鲜一词的释义展示出来,并向学生讲解在哪些语句中可以使用“新鲜”这个词语。

师:大家都理解“新鲜”的意思了吗?

生:理解了。

师:好,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新鲜感的词句,你们发现了吗?

生: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师:好,这是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接下来,大家请看大屏幕,认真地读这些词语。

教师利用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如图4所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图片中哪些词语有新鲜感呢?

生:“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师:这几个词语是我们学习中很少见的词语,也就是有新鲜感的词语。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有新鲜感的词句。

朗读结束后,为增强学生的民族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服饰。其中包括文中所描写的民族服装,如藏族袍、苗族的银饰盛装等精美图片。学生在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多彩的民族文化世界,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魅力和风采。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各民族的传统服饰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民族文化课。

(四)方法迁移,写一写

教师出示本课课后习题的最后一题,提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和印象深刻的时间段,描述校园一角。教师为学生写出一些仿写句子,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补充完整。如图7所示。

(五)拓展阅读,提升素养

1.交流作者信息,拓展背景资料

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作者的照片,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姓名、主要作品和写作风格:本文的作者是吴然,来自云南宜成县,出生于1946年,他以创作儿童散文和散文诗为主,出版了很多相关作品,包括《走月亮》《凉山的风》《小鸟在歌唱》《风雨集》等,于2018年获得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为《我们的民族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师向学生介绍结束后,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者的信息,有利于拓展背景资料,让学生对作品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阅读吴然的作品《小鸟在歌唱》,寻找新鲜词句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新鲜词句,并让学生将词语记录下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阅读时不仅可以积累新鲜词句,还有助于增加语言知识储备量,对后续写作大有裨益。

四、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立足语文要素,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合理开展教学。首先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实施课前预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但在“方法迁移,写一写”教学环节,还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地方,没有让学生发挥想象,独立思考,创作新鲜语句,也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这方面进行优化和提升,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