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对“班主任”这个身份充满了向往。如今,我已做了18年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一位班主任要成熟起来,总得经历三大步。
第一步:初登讲台——看山是山。
2002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我,总是习惯用自身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表现,全然忽略了他们还只是一群刚从初中毕业的孩子。
晚自习时,我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了锣鼓喧天的吵闹声。我气不打一处来,立马大声呵斥道:“你们在干什么,把嘴巴闭上!”
前一天才细致地讲解了宿舍清洁该怎么做,第二天仍旧会被扣分:或者鞋子未放整齐,或者阳台的水池很脏,或者垃圾桶的垃圾未倒……每次被扣分,我总想狠狠地批评学生一番,让他们长长记性。
讲解过、示范过、强调过的作业要求,只要一个周末,就会被学生抛诸脑后。每每这时,我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们到底要我讲多少回!”
那时的我,太理想化了,总是以成人或“学霸”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或许正因为如此,我看到的总是他们身上那些让人又气又急的缺点。
第二步:物极必反——看山不是山。
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管教后,学生脸上那种纯真的笑容消失了,他们的眼神中隐匿着一种惊恐。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改之前的做法,拾起了评价的“放大镜”,用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但凡他们有一点进步,就大加表扬。
自习课走进教室,虽然仍有学生讲话,但是人数比以前少了一些,于是我开始大肆表扬学生的进步;宿舍清洁仍然会被扣分,虽然我依旧着急,但想着比起之前已经有所改变了,于是大赞“同学们有进步”;交上来的作业,虽然仍会让我在批阅时头昏脑胀,但我总能笑着走进教室,表扬“大家的作业做得很好”。
从“严厉批评”到“花样夸赞”,我发现,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很多问题依旧存在。直到一个学生和我说“老师,我们只是孩子”,我才从梦中惊醒过来。
第三步:得心应手——看山仍是山。
我们总是以急切的心去责备学生成长缓慢,却忽略了:慢,才是成长的真谛!
学生在自习课上喜欢讲话,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却忽略了才从初中毕业的他们暂时还没有养成自习的习惯;学生做不好宿舍清洁,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做事不仔细的结果,却忽略了才开始独立生活的他们,很多生活技能尚未学会;学生上交的作业没有按要求完成,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不认真的态度,却忽略了年纪尚小的他们,可能暂时还记不住繁多的作业要求。作为班主任,或许该静下心来、俯下身来,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和指引,让他们慢慢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