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语文真味 赏华章墨韵

2024-10-08 00:00:00罗苏英
留学 2024年19期

在风云激荡的新课改大潮中,笔者有幸在校园里迎送晨昏,于课堂上播种智慧。妙手偶得间,感悟课文的文质兼美,体味学生的课堂灵动。琅琅书声中,与学生共合作、同探究。不经意里,收获“金瓯”一瓦,内含语文乾坤,映射五彩飞扬。

教师大胸怀,课堂执教“物我两忘”

沐浴新课标的阳光雨露,笔者深感:语文教师要摒弃旧模式、接受新观念,告别旧作为、采用新方法,是需经历一番“涅槃”之苦的。

子曰诗云自不必说了,单是我们时时体悟到的“师道尊严”,就使我们经受了太多不必要的思维吸氧和观念断乳。“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就不行了呢?”这样一个叩问,通常是以教师个体的自谦、自律和自责而表达的。“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不行”“我从教时间短”“我要向老教师学习”……这一系列表达,包含着什么?明确包含着对语文规律的误读!这种误读甚至被固化为“语文水平要厚积薄发”的警戒式训言,影响乃至延误了中国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更使得有关语文和语文教学的革故鼎新步履维艰。

站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推行语文新课程改革,审视这个深沉叩问的背景,显得十分必要。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让我们的回顾变得艰难。正是这种艰难,才最终导引出这样一个悖论式的结果——年轻的老板、经理很多,而年轻又优秀的语文教师却鲜而少闻!

是什么使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拘谨不堪,在文本的解读和运用中如履薄冰呢?求解这个问题,得深入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中。正是在五千年文明史的荣光四射之下,“师道尊严”在文化式淡去的同时,内化为我们行为乃至思维的因子,牵动并影响着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而最终要解救语文教师于“行走艰难”之中,就得借助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更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雄车巨推之下,我们的社会已势不可挡地处在了转型之中。中国社会的巨型航母隆然驶动,冲出沉沉夜色包围,昂然挺立在人类文明的东方地平线上。生活其中的语文教师,欣喜地迎来了冰释心怀的重光丽天。我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语文行走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改变。只是这种改变,更多地源于外因而非起自心灵。而深具历史解放意味的新课程改革,机制性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舒放心灵、调整体态、静定神思,自由而舒畅地迈开脚步,走进教室,走向课堂,走入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你准备好了吗?

请开放思维,面向阳光,解放心灵,屏神凝息,深吸一口改革开放的人文大气,临对时代的律令大镜,将嘴角翘起、翘起、再翘起,笑着执教,笑着交流,笑着书写灿烂辉煌、“物我两忘”的新课标语文大戏。

备课大吸纳,文本内质“含英咀华”

鼓应时代需求,语文教师在静定神思,走进教室、走向课堂、走入学生心灵的时候,还得凝神一思。思什么?思课备得怎么样。

课备得如何,是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唯有大吸纳式备课,才最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得在思维吸氧和观念断乳方面有大的动作。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先让自己在酸水中浸泡、在甜水中摸爬、在苦水中挣扎、在辣水中摔打。唯有如此,你才能成为新人,拥有新思想,葆有新观念,富具新价值,质透灵魂般地“涅槃”自己,进而鲜活出一个光彩照人的时代“凤凰”。这样的“凤凰”,才为学生所欢迎、所接受、所拥抱。

这样的“凤凰”,除具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广阔的综合素养,更需具有强劲而富有感染力的思智才华。这样的“凤凰”,会生活、能学习,善钻研、能操作,懂经营、能谋划,长管理、能表达。这样的“凤凰”,不出于天上而生在人间,不断乎传统而勇于实践,不盲拒“拿来”而更重“土产”。她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创造!

这样的“凤凰”,在语文课堂亮剑新课标,必有山鸣谷应,必会余音绕梁。

当然,这样的“凤凰”在进入课堂、走进学生之前,必先梳洗打扮自己。而梳洗打扮自己的关键环节,就是要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发课程资源,极精心、细致地设计教学方案,颇灵活而多样地运用教学策略,是新形势、新条件下,语文教师要努力达成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吸纳式备课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含英咀华”,既能宏观地把握教材,又能微观深入地运用文本,进而达到“庖丁解牛”般的神妙境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课堂大境界,思维风暴“洪波涌起”

所谓“课堂大境界”,是指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的导引下,使课堂成为平等交流的空间、情智激荡的亮境、思维飞翔的熔炉、才力张扬的练场。在这样的空间,语文教师要“蹲下来”与学生说话,发掘文本的蕴含,让学生的思维频经风暴、不断飞翔,散发出五彩斑斓的霓霞虹光;在这样的亮境,语文教师要“执子之手,与子携游”般地引领课堂,让学生情智激荡、才力张扬;在这样的熔炉,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钩玄提要、美读悟情;在这样的练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学有所悟,时时体验做学问的乐趣。

例如,在讲授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时,笔者精心设疑:“‘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是谁站在地上看天上?他又为什么看天上呢?”这个问题跳出了已有的结论,富含诸多思想、文化方面的意蕴,引导学生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作品。学生从中体悟到一代知识分子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对自我的痛切思考,看到了他们慕艳天上、怨怒人间的感人身影,从而强烈地悟会到了诗情,揣透了诗意。“谁是诗中的看者”,自然引发了热烈的课堂讨论。

新课标导引下的语文课堂,应时掀思维风暴。即使是朗读、阅读,也要给学生以不平常的感受。语文教师在生成语文课堂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紧敲功能键,酝酿新风潮,调动声、光、电、乐等多种手段,运用剧舞、宴乐、晚会、庆典、影视、传媒等多种形式,采用小组合作、群体互动、个别谈话等多种方法,奋思智而出、舞精彩而为,营造大氛围,追寻大境界,谋求大成功。

教学大作为,天地灵光“神与物游”

在社会转型、文化重建的新时期,语文教师要大胸怀执教、大吸纳备课、大境界授课,就不能不大作为地教学了。这里所说的“教学”,显然融语文教育为一体,非一般意义上的浅层理解可比,而是完全形而上又确能经操作而实现的语文教育。这样的“教学”,具体指什么?又包含着怎样的要求呢?

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师是否真的在心灵层面经历“酸水中浸泡、甜水中摸爬、苦水中挣扎、辣水中摔打”这样一个历程,是其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大作为教学的瓶颈。其中的奥妙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语文教师不一定非得担“大任”,却一定要有“大志”。这个“大志”,便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全力践行新课标。唯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有大作为!

新形势、新条件下的语文教学,不只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物我两忘”、倾情投入,在备课时能对文本内质“含英咀华”、巧于吸收,在课堂上能思维风暴频起、智象情形迭生,还需要语文教师“思接千载”精于谋划、“视通万里”善于腾挪。思接千载,则无形不可以用,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会多样而精彩,并取之不尽;视通万里,则无物不可以运,课堂教学的方法就会空灵而神妙,并用之不竭。从这个层面上讲,真正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语文课堂是大语文、大课堂。它不分校内校外,无视课上课下,是“与颢气俱”“与造物者游”的全天候、立体式涅槃浩气,是现代教育神话之中的“吸囊”圣物。这圣物“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情系素质教育,着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它需要语文教师倾情奉献、大胆实践,集生命之力,潜心钻研;拼智慧之巧,努力苦干。

终于有一天,这个我们无比珍爱的“吸囊”圣物会像春花灿放、春草茏生一样,秀遍群山、绿透天涯,并新似婴儿、鲜如奶酪。

那时,我们课堂里的学生一定会幸福地说:语文课,蛮好吃!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荣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