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47年的印度高等教育: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24-10-08 00:00:00宋佳张雅茹
留学 2024年19期

2047年为印度独立100周年。2022年,由印度工商联合会(Federation of Indian Chambers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和安永-博智隆公司(EY-Parthenon)联合发布的《印度高等教育:2047年愿景》(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Vision 2047)描绘了印度高等教育的未来图景:2047年的印度高等教育必须公平包容且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一个鼓励终身学习并能充分发挥印度乃至世界巨大人力资源潜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印度将物理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治理督导体制改革作为两大基石,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科研创新、建设师资队伍、吸纳国际学生流入和推行数字学习,作为构筑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大厦的五大支柱。

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高等教育机构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均应以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作为出发点,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包容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服务,帮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目前,印度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以下挑战——

一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仍需提高。根据《2024年印度技能报告》(India Skills Report 2024),在38.8万名参加国家就业能力测试(Wheebox)的考生中,仅有51.3%的受评估青年具备就业所需技能。二是高等教育机构的预留席位空缺明显。印度中央大学为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弱势群体保留了约49.5%的席位,然而因各方面原因,近一半的中央大学无法填补所有席位。三是印度出国留学人数增幅较大。2022年赴印接受高等教育的国外学生不足5万人,但是同期约有132万名印度学生选择出国接受高等教育。四是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存在差异。截至2023年6月,只有820所大学和15501所学院通过了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National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Council)的认证。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愿景需要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积极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层面,将开发和更新以就业为导向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的未来熟练劳动力;建立灵活的学分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目标自由选择学科方向;组建具有社会意识的校友网络,以支持在社会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群体;加强与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学生创设体验式学习环境并给予其经济援助。产业界层面,其将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运营技术研发中心;为选定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企业社会责任资金,以帮助其改善基础设施。政策制定者层面,将在未来赋予高等教育机构更大自主权;为印度和国际学生规划部署5—10个安全又充满活力的大学城;增设更多的职业院校,让学生在攻读学位课程的同时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

重视科研创新,提高全球知名度

印度政府已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对研究创新领域的投入,例如:向“影响研究创新与科技”(Impacting Research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IMPRINT)计划投入48.7亿卢布以支持前沿研究和创新项目,拨款5000万卢布在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科学研究所创建9所研究园区,设立总额达65亿卢布的总理研究奖学金(Prime Minister,s Research Fellowship),等等。但是印度的研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依旧明显少于美国、中国、韩国等其他主要经济体。2020年印度每百万人口中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260人,而美国和中国分别为4452人和1602人。根据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印度未有高校跻身前100强,在印度国内久负盛名的印度理工学院位列全球第118名。

为了构建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体系,印度各界将齐力推进一系列的战略实践。一是持续加大研究投入,将研发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增至1.5%—2%,同时增加用于教师发展项目和研究期刊的专项资金。二是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吸引更多青年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三是促进高等院校与产业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弥合供需差距,共同就全球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四是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阶段引入研究型学术项目,以期扩充博士生后备队伍。五是关注研究产出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实现优质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推动者。印度在建设师资队伍的进程中尚存在部分阻力。一是低效的激励机制和固化的评价框架导致印度高素质教师供应有限。二是高等教育机构生师比高。根据2021—2022年度全印度高等教育调查,常规模式下的印度高等教育机构生师比为24:1;若考虑远程模式,生师比则接近28:1。三是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机会。印度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师普遍缺乏软技能提升机会和与行业前沿接轨的知识储备。

基于上述不利因素,印度将从教师招聘、教师激励、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等不同层面入手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规范教师招聘程序。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教师招聘规程来填补目前高等教育机构的职位空缺。其次,调整薪资结构和激励机制。印度政策制定者将分配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以吸引与留任高素质人才,并适时嘉奖那些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表现的优秀教师。再次,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高等教育机构将定期组织研讨班、工作坊等以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在项目培训和同行学习中提高教学技能、了解行业动态。此外,印度政府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扩大国家技术教师培训与研究学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ic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Research)网络,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教师教育机构,最终实现向国际顶尖高等院校输送优质教师的全球目标。最后,完善教师评估框架。根据影响学生学习的维度构建教师评估框架,依此为教师提供关键评价指标结果以帮助其自我改进。

促进国际流动,打造全球学习目的地

《国家教育政策2020》提出要将印度打造成为“全球学习目的地”,并首次将“在地国际化”理念纳入国家宏观政策。国际学生的内向流动将为印度学生提供发展全球意识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平衡由传统国际化造成的人力资本外流顺差。印度政府为促进在地国际化一直在积极制定指导方针,其中,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管理局起草了关于国外大学在印度设立国际分校的法规,大学拨款委员会颁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准则》则为印度未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与方案举措指明了方向。而国际学生流入不足和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声誉度不高是印度迈向全球教育中心过程中的两大挑战。2022年共有46878名国际学生在印度接受高等教育,人数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且来源国主要为尼泊尔、阿富汗、孟加拉国、阿联酋等。

印度推进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的重点在于吸纳国际学生流入。在高等教育机构层面,印度将与世界前200名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和学生交换项目,目标是吸引30万—50万名国际学生前往印度学习;印度顶尖高等教育机构将招聘至少10%有经验的国际全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跨文化学习体验;通过增设跨学科课程以满足来自世界顶尖文理学院的国际学生的需求。政府层面,将制定相对宽松且有利于投资者在印度建立国际分校的法规;吸引跻身全球前200强的高等院校为印度提供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相关课程;重塑印度在STEM和医学教育等相关学科的品牌效应,把印度打造成深植传统的现代高等教育目的地;等等。

支持数字学习,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

印度在推行高等教育数字化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效。但是,计算机素养差、互联网普及率低和数字资源缺乏,仍是印度建立数字学习生态系统的主要障碍。2023年,印度只有29%的女性和59%的男性具备数字素养。

印度各界将采取集体行动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机构将运用全覆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建立基于高端技术的校园设施;通过定期培训和研讨班,重点培养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数字技能;将新兴技术融入当前的教学课堂中,部署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允许学生跟踪学习进程、提供定制学习内容的数字工具;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贯穿编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设计思维等基本模块。教育技术提供商将开发低成本、可大规模实施且能应用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和非学术活动中的技术工具,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资助门户网站,等等。政府部门将拨款15亿美元用于在由中央和邦政府管理的高等教育机构内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立一所拥有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学术和职业教育学位、涵盖几乎所有学科的全数字化大学。

(作者宋佳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雅茹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