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杰出代表,携带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通过对曲牌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传统音乐的流变脉络,因此,曲牌的研究成了学界热点。现有的成果主要是针对曲牌的词格、形态等方面的流变进行研究。如冯光钰的《中国曲牌考》、袁静芳的《(料峭)乐目家族系列研究》等①。除了对曲牌音乐的流变规律进行研究以外,还有对曲牌流变的原因进行探究,如何丽丽的《柳子戏中的(乱弹)曲牌考》对曲牌【乱弹】流变的地理成因、移民成因及政治成因进行了分析。还有一类成果是针对曲牌的研究提出构想,如傅利民、张天鹰的《传统音乐曲牌及其研究重点》②认为传统音乐曲牌应该从名称及题材、音乐功能、演奏形式、曲式结构、宫调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现有的曲牌研究对于曲牌流变规律的梳理总结已经有了诸多成果,但这些成果多是基于文献中的乐谱进行分析,少有田野调查;多是分析曲调流变所呈现出的规律,少有对流变的原因进行探究。
笔者拟从流域这一动态视角,探究江右商帮在赣江流域的经商活动对【小桃红】流变的影响。音乐文化具有鲜活性的特点,不断在历时或共时的语境中构建发明,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趋势。流域、通道、走廊等地理空间正是音乐文化得以传播、融合的重要载体。江西位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境内河流众多,水系较为发达。天然的地理环境优势,形成市民多以“逐末为业”之局面。通过分析整理,流传于江西的【小桃红】的形态流变大致呈现出从核心层到中间层再到外围层的样态。三个圈层的形态流变规律跟江右商帮在赣江流域及其支流的经商活动具有一定的关联。
一、【小桃红】在赣江流域的分布
笔者查阅了江西省民间音乐集成,并到江西乐安县、广昌县、武宁县、安义县、南昌县进行田野考察,发现江西省内的【小桃红】曲牌主要为器乐曲牌,主要分布于赣江流域主干及支流的城镇中(如表1所示)。
【小桃红】这首曲子在不同的地方名称各异。乐安县流坑小吹会中名为【小靠山】;万安县打八仙音乐中名为【小堂红】;南昌县丝竹三弦中名为【满堂红】。经笔者调查,这些【小桃红】大都是流行于赣江、抚河、信江流域,流播的地区大都是古代的商业重镇。各个区县的【小桃红】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为异名同曲类型的曲牌。
二、【小桃红】在赣江流域的流变
笔者将赣江流域的【小桃红】进行了形态分析,发现其流变的规律大致可以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三个圈层。核心层的【小桃红】旋律骨干音基本一致;中间层【小桃红】在核心层的基础上加了头、尾;外围层【小桃红】摄取核心层【小桃红】的核心音调作为基本材料进行发展,与核心层相比,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
(一)核心层
“核心层”指的是与乐安县流坑小吹会【小桃红】相似度较高的几个区县的【小桃红】。核心层的【小桃红】在音乐形态方面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1.旋律材料
南昌安义县、赣州于都县、吉安市万安县【小桃红】与抚州乐安县【小桃红】在旋律材料上有极大的相似度,它们的骨干音基本相同(谱例1方框处),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只是某些地方的【小桃红】会有加花变奏的情况出现,如万安县和安义县的【小桃红】就是在乐安县【小桃红】的基础上加花变奏发展而来(谱例l所示)。
此外,它们的旋律发展方式也基本一致。经过笔者分析,三首【小桃红】均可分为8句。笔者以乐安县流坑小吹会中的【小桃红】为例进行阐释,从图1中可得知,核心圈【小桃红】的旋律发展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每一乐句的旋律材料都部分来源于前一乐句,因此,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一种连绵不断、层层推进之感。
2.调式调性
乐安县【小桃红】为F宫调式,万安县【小桃红】为F宫调式,于都唢呐【小桃红】为G宫调式。三个县的【小桃红】均为宫调式,只是因为演奏的乐器的调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调高。
3.核心音调
笔者对核心层的【小桃红】进行了简化还原分析,发现其核心音调主要是do-re-mi、sol-la-do、la-do-re、re-mi-so]四种。
4.节奏节拍
乐安县、安义县、于都县的【小桃红】均为四二拍,乐安县【小桃红】主要由八分音符、二分音乐符构成,安义县、于都县【小桃红】主要有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
(二)中间层
“中间层”主要是指在核心层【小桃红】的基础上进行了音乐结构的扩充,或者改变了旋律的音调,融入了新的元素。
1.曲体结构
“中间层”的【小桃红】的主要特点是旋律的主体部分与“核心层”基本一致,但其加入了头部或尾部,形成“头+身”或者“身+尾”的曲体结构,乐曲的规模与核心层相比有了一定的扩充。如都昌县【小桃红】与乐安县流坑小吹会【小桃红】相比(见谱例2),主要多了由“身部”音调变化发展而来的“头部”,两者主体部分的旋律几乎一致。九江浮梁县轿行丝竹乐【小桃红】与核心层【小桃红】相比也是多了头部。兴国县唢呐曲【小桃红】,主要是在核心层【小桃红】基本曲调上加了一个“尾”部。
2.旋律材料
万载花灯中的【小桃红】对流坑小吹会【小桃红】旋律材料进行摄取。
在旋律材料发展逻辑上,中间层【小桃红】是对核心层【小桃红】旋律材料的部分摄取,然后进行随机组合,这就跟核心层【小桃红】严密的“鱼咬尾”式的发展手法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仅在一两个地方还能看到“鱼咬尾”式的发展手法(如图2所示)o
3.调式调性.
宜春万载县的花灯器乐伴奏【小桃红】为C宫调式;九江浮梁县轿行丝竹乐【小桃红】为C宫调式、都昌红喜事中的【小桃红】F宫调式,兴国县唢呐曲【小桃红】为C宫调式。它们都与乐安县流坑小吹会【小桃红】调式相同,均为宫调式。
4.核心音调
中间层的【小桃红】与核心层【小桃红】相比,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有核心音调re-mi-sol;不同之处在于核心层【小桃红】有do-re-mi核心音调,且do-re-mi在乐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间层的【小桃红】加入了“la”音,使其核心音调变成了la-do-mi。
5.节奏节拍
宜春万载县的花灯器乐伴奏【小桃红】为四二拍,主要由附点、八分、十六分节奏型构成;九江浮梁县轿行丝竹乐【小桃红】为四二拍,主要由附点、八分、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构成;都昌红喜事中的【小桃红】为四二拍,主要由附点、八分、十六分音符节奏型构成。我们看到,“中间层”三首【小桃红】的节奏节拍基本一致,它们的节拍与“核心层”流坑小吹会【小桃红】相同,但“中间层”的【小桃红】节奏更富动力性、多变性。
(三)外围层
“外围层”是指与“核心层”关系较远的【小桃红】,体现为与“核心层”在旋律材料、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只能通过简化还原分析,看到对“核心层”【小桃红】核心音调的摄取。
1.旋律材料
九江市武宁县采茶戏中的【小桃红】与“核心层”流坑小吹会【小桃红】相比,只有零星相似的旋律材料,且这些旋律材料的时值被压缩,武宁县【小桃红】部分旋律材料(谱例4方框处)就来源于乐安县【小桃红】(谱例3方框处)。谱例4第一、二行谱方框处,武宁县【小桃红】的旋律材料主要从乐安县【小桃红】中借鉴而来。不同的是,武宁县【小桃红】旋律中有了清角音的加入。
笔者认为,外围层【小桃红】的核心音调与核心层基本一致。如乐安县【小桃红】核心音调主要为do-re-mi、sol-la-do、la-do-mi、mi-so]一la;武宁县【小桃红】的核心音调主要为la-do-mi、mi-so卜la、do-re-mi。贵溪市龙虎山道教音乐中的曲牌【小桃红】⑦的核心音调为la-so卜mi、do-re-mio
3.节奏节拍
从节奏节拍来看,乐安县【小桃红】与武宁县【小桃红】有较大不同。乐安县【小桃红】的节拍主要以八分音符节奏和二分音符节奏为主,均为板起强拍进入;武宁县和贵溪市的【小桃红】节拍相对较为灵活丰富,有十六分音符节拍、附点八分音符节拍、切分节拍等,多次出现眼起(弱起)节奏。
4.调式调性
外围层的两首【小桃红】的调式调性与核心层【小桃红】的调式调性均不一样。武宁县采茶戏【小桃红】为d商调式;贵溪市【小桃红】为e角调式。与核心层非近宫系统调,关系较远。
三、江右商帮对【小桃红】流变的影响
【小桃红】的流变与江右商帮在赣江流域的经商活动是分不开的。赣江流域的商帮之间依靠赣江实现频繁的商业往来,为了将同行商人团结起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他们在各地建立会馆并开展演剧活动,从而推动了音乐的流动和交流。【小桃红】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在赣江流域传播流变。
江右商帮的经商主要依靠省内最大的河流——赣江,其主干与支流几乎贯穿整个江西。赣江流经万安、泰和、吉安、新干、清江、丰城、南昌等重要城镇,为江右商帮的经商活动提供了天然的渠道。明清时期,江右商帮将江西各地手工业产品,通过赣江和鄱阳湖水系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乾隆年间,赣州府、南安府的竹木、茶油、靛等产物都是经由赣江运出。抚州是明清时期江右商人的主要来源之一,明人王士性说:“作客莫如江右,而江右又莫如抚州。”这说明抚州商人在当时群体庞大。抚州商帮主要由乐安流坑董氏竹木贸易商、建昌药帮、金溪浒湾书铺商、宜黄棠阴夏布商、临川笔业商为代表,他们沿着抚河进入赣江,将货物运送至赣州、吉安、南昌等地。据流坑村董士宾老人说:“流坑董氏木商雇排工,将原木从乌江下漂至赣江沿江的三湖、樟树、南昌、吴城等埠卖出或交货,远者甚至可达长江下游的南京、扬州、常州等地。”⑧由此可见,江右商帮在赣江流域的活动就好比是一张网,纵横交织、贯穿南北,勾连起江西各个城镇。
江西会馆主要是指江右商帮用于维系乡人感情、从事宗教信仰、经商等活动的场所。江西会馆不仅遍布江西省内,还辐射川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据章文焕教授统计,明清时期江西省内万寿宫约580所,省外约720所⑨。省内万寿宫大多分布于江右商帮频繁活动的番鄱阳湖、赣江、饶河、信江、抚河、修水流域的城镇或乡村之中。每逢市集,附近的村民都到会馆进行商品买卖,如遇许真君诞辰,就请戏班在万寿宫里演出。演剧和买卖并不是分离的,很多时候演剧伴随着商业活动,或者说商业活动伴随着演剧,演剧实则是商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会馆的演剧活动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流动。江右商帮为了团结同行、获取经济利益,达到商业目的,故邀请外地乐班到备大会馆或者戏台演剧。如吉水县⑩、景德镇⑩、樟树⑥、会昌⑩等地区都有江右商帮邀请戏班演剧的记载。
这些戏班被江右商人邀请,活跃于众多的万寿宫或戏台之上,促进了【小桃红】沿赣江流播。如武宁采茶戏中有《小放牛》这一剧目,而【小桃红】是武宁采茶戏的器乐伴奏曲目。余江县杨溪乡杨溪陈村舞台题记中记载了民国十六年万升班受商人邀请在此演《满堂福》《小放牛》《凤凰山》等剧,说明武宁采茶戏中的【小桃红】很可能在余江县演奏过。饶河戏中的【小桃红】原为饶河戏《清风亭》中的一个器乐曲牌,饶河戏班在清朝时期数量较多,且十分活跃,他们受江右商帮的邀请,在婺源县、余江县、玉山县、横峰县、修水县、都昌县、贵溪县、景德镇等地的万寿宫、古戏台均有频繁的演出。婺源县阳春戏台舞台题记记载了饶河戏班同春班、同乐班到此处演出过⑩;景德镇都昌会馆双戏台舞台题记记载了饶河戏班明经同乐班、老同乐班、赛同乐班在此演出过⑩;修水县三帝殿戏台舞台题记记载了光绪年间饶河戏班同乐班在此演出过。【小桃红】也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首曲牌,赣南采茶戏乐班福兴班、赣城秀隆班在兴国县良材乡老圩镇演出过。这些饶河戏班、采茶戏班受赣商的邀请到各地戏台演出,让【小桃红】这一曲牌沿着赣江流域得以传播。
结语
近年来,民族音乐学关注到了音乐文化的动态性,逐渐将静态的“切片式”研究转变为时间、空间或时空交叠的动态性研究,流域、通道、走廊、路带等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小桃红】在赣江流域的流变历程,正是音乐文化鲜活性与动态性.的生动体现。江右商帮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也加速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小桃红】能够在不同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与特色,也使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