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层和谐稳定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重中之重。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要实现乡村振兴,有效处理农村治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要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基层网格化管理实践为例,分析了网格化治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村网格化 管理模式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层和谐稳定发展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重中之重。当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各地都取得了很多显著成就,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推动经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各种风险不断交织叠加,显性矛盾和隐性矛盾的凸显,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各种风险点扩大,隐藏的社会问题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贵州省毕节市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网格化治理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将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以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共享治理服务平台,构建网格化管理,实施精细化服务,更加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拓宽社会治理思路,加快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平安社会建设打牢坚实的基础。
二、毕节市基层网格化管理目前取得的成效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的深入推进在毕节市初显成效。“一中心”即综治中心,主要有矛盾纠纷调解室、心里疏导室、视频指挥室等。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群众接待大厅,实现一站式指令派发、签收、处置、反馈、结案工作平台处理。“一张网”是指按照“全域覆盖、分类划分、规模适度、动态调整”原则,以城乡地域划分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无重叠。根据行政区划、地域特征、人口密度、业态分布等综合因素进行网格划分。“十联户”是指以家庭为单位,十户为一联防。在县(市、区)设立平安领导小组,在乡镇(街道)配备一定数量的综治中心专职人员,在村(社区)指定联户长,联户长起到桥梁作用,对于基层群众的矛盾纠纷,联户长第一时间解决消化,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村(社区),在规定时间内整改,真正做到小事不出联户、大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中心,问题矛盾分层处理。
(一)加强基础建设,科学划定网格
一是按照“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一站式办结、一体化服务”的建设模式,各地建立健全综治中心。二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整合“警务助理”“社区禁毒专干”等资源力量,配备网格员。通过联户选、片警审、支部核,推选出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寨老等担任联户长。三是明确职责职能,建立网格员、联户长工作职责清单。网格员全面熟悉掌握网格内基本情况,联户长掌握联系家庭的基本情况,通过日常走访、群众反映、集中排查、上级任务下派和数据核实等方式,充分发挥社会治安信息宣传、矛盾化解纠纷、服务特殊人群、治安巡防等职责,对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治安动态、重点人员等平安类信息进行定期采集上报,形成网格员信息采集和数据上报制度,确保每个城镇综合网格定期采集上报有效信息,社区第一时间掌握动态,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
(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治理模式,变被动为主动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治理模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监管为自治的管理模式是“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优势体现,联户长发挥“指挥棒”“感应器”的作用,第一时间了解问题、教化群众、化解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由小拖大、由大拖炸。各地结合本地实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从基础上进行拓展,找出一条既有创新又有实效的治理模式。一是探索“五议一评说”工作模式,积极发挥联户长、网格员、党小组长等人员的作用,入户宣传法律法规、传递党的惠民政策,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化解矛盾、排除隐患,让政府及时掌控风险,及时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走访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及时排查处理矛盾纠纷等。二是推行“六个一”(一个平台、一张流程图、一套台账、一张明示牌、一个信息联络群、一个绩效考核奖励)管理机制和联户长“五大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村寨发展引导员、社会治理组织员)管理机制,对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处理,把各版块的作用发挥到极致,通过加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建设,对联户长加强普法学习,通过联户长发挥传播者的作用,让群众知法守法,从而实现矛盾纠纷、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三是推行“文明储蓄银行”积分制,以“1+1+N”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作用,引导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促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管理,真正实现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
(三)从单打独斗到协调联动的网格治理
通过“一张网”发挥纽带作用,把相关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分割治理融在一起,解决群众一事多跑、一事难办、诉求不畅等难题,实现群众问题一进“网”,问题一定按时办。例如,大方县人民法院立足诉源治理,通过构建一站式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强化“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威宁县将县综治中心与县司法局和县信访局联动办公,实现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三中心合一”,各窗口对受理的各类矛盾纠纷事项准确区分纠纷类型,分类流转导入办理,群众最多跑一地就能找到矛盾纠纷化解的路径。
(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基层工作面广、事多、人少、经费紧张是普遍现象。如何打好一副散牌,调动积极因素推动基层发展是“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的体现。基层工作事务繁多,单靠政府解决会增加政府的管理负担。充分发挥一张网的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如大学生村官、离退休党员干部、退休教师、志愿者、热心村民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三、毕节市网格化治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在毕节市推行以来,提高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对基层社会治安建设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也创新了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但是,此项工作在推进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乡镇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网格人员机构较不稳定、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等。
(一)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高
网格化管理在毕节市推行一段时间后,部分乡镇领导在思想上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在阵地落实、人员整合、信息采集、网格管理等方面工作不到位、推动不平衡。一些乡镇把网格化管理的工作重心放在管理上,认为网格化管理就是一种对社会加强控制的手段,缺乏对运行机制的深入了解,没有熟练掌握业务工作。
(二)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在网格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在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不够,亲和度欠缺,对群众需要解决得问题采取僵硬态度,很难得到群众信任,服务态度弱化。另一方面,网格中的网格员、联户长没有待遇,靠奉献精神服务群众,积极主动意识不高,完成工作的时效性有待提高,加上缺少一套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联户长和网格员的职能发挥不到位。
(三)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的工作开展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和人员等,导致部分综治中心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或仍在建设中,相关部门尚未入住,缺乏规范化、实体化运行。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综治中心,数据资源不能共用,缺乏智能化指挥调度平台。
(四)网格人员结构较不稳定
在队伍建设上,网格员年龄偏大,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信息素养,特别是网格员、联户长没有待遇,无激励因素,工作积极性不高。加上部分网格员、联户长纪律意识不高,因为生计问题外出务工,也不向组织汇报,导致其担任的工作停滞。队伍建设上的频繁流动导致人员结构的不稳定,影响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品质。
(五)党员作用发挥不够
在基层,特别是在村一级,党员数量少、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村级党员干部忙于琐碎繁杂的工作,未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外,在农村申请入党的人不多,加上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村里符合发展条件成为党员的群众很少。
(六) 群众参与度低
在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群众主动参与村(居)委开展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对待网格化管理采取冷漠的态度,参与度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即使群众参加村(居)委会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参与主体都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年轻人的参与度较低,参与热情不高。
四、毕节市推进网格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过上幸福安稳的和美生活,任务十分艰巨。乡村治理对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优先方向,加强乡村治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高紧迫意识
“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坚持党建引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紧迫意识。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提高,才能更好整合多方资源,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服务能力
毕节市在乡村社会治理当中,应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为契机,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社会服务、社会治理、平安建设、心理疏导、公共服务等能力。针对治理中出现的难题,如群众就业困难、农村服务滞后等,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把脉、问诊、开药”,逐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要充分运用好“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服务群众、保障民生融入到实际工作中,真是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打破数据壁垒,强化人员保障
由政府统筹,将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各地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科学明确网格员,选好联户长,明确综治中心的负责人,清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真正做到人在网格,网格有人,网格管人,不断强化人员保障。
(四)建设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都知道社会治理是所有人面临的共同任务,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充分调动各治理主体积极性,探索合适的治理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让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行为,逐渐从“事不关己转变为我要参与”,从“消极应对转变为积极作为”,从“被动安排转变为主动履责”。另外,让每个治理主体都切实承担自身责任,做到人人有责。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实践举措,如制定相关的待遇保障制度、建立兼职人员的奖励制度、制定以奖代补的政策等。还可以通过“五好家庭”“模范家庭”等文明评选活动,激励所有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通过正向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主动作为、尽力而为。
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等重要要求,网格化管理就是将这些具体要求落地落实的有效探索。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实现网格化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强化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打牢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坚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J].求是,2022,(21).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002).
[3]周连根.网格化管理:我国基层维稳的新探索[J].中州学刊,2013,(06):83-85.
[4]陈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社会治理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9,(09):18-20.
[5]迟行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论遵循与实践路径[J].前线,2022,(10):80-82.
[6]苏丽娅.包头市青山区:“五社联动”基层融合治理之路[J].中国社会工作,2022,(22):15-16.
(作者单位:1.中共毕节市委党校;2.中共黔西南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