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口多,相对于半岛和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德州市、聊城市、菏泽市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传统农业地区,2023年三市粮食产量占全省38.5%,承担了稳粮保供的重要政治责任,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常年排在全省末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以传统农业地区聊城市为例,通过开展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研,分析了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并针对性提出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共同富裕 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我国是农业大国,山东又是农业大省,农业从业人口多,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用来衡量农民收入水平,进而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的主要指标,并可为政府制定民生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提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系统调研农村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聊城市农业发展情况
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现辖8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总面积862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68.57万亩。聊城市是重要的粮食、瓜菜菌、畜禽生产基地,2023年,粮食年产量达到58.3亿千克,蔬菜产量达到970万吨,肉蛋奶产量达到155.19万吨,以全省约1/18土地,生产了全省约1/10的粮食、蔬菜、肉蛋奶。
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含义及统计方法
(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含义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农村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1.工资性收入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2.经营净收入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3.财产净收入是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4.转移净收入是指转移性收入减去转移性支出得到的净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以及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方法
在具体的调查统计工作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是住户收支与生活情况调查的内容之一,由国家统计局派驻各地的调查队通过抽样调查方式组织开展。聊城地区现行农村住户调查样本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共有58个样本点,分布在58个村,每个样本村选取10户记账户,全市共有农村580户记账户。其中,东昌府区、茌平区均为5个样本村、50户,阳谷、莘县、冠县均为9个样本村、90户,高唐为8个样本村、80户,临清为7个样本村、70户,东阿为6个样本村、60户。在选取记账户时,先从样本村选取100户调查户,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然后再从这100户中,按照好、中、差均衡的原则,选取10户作为记账户。调查样本点每5年轮换一次,2023年聊城市对调查样本点及记账户进行了新一轮调整。
由统计部门指导记账户通过纸质记账本或电子记账方式记账,国家统计局开发了e记账APP,记录家庭收支数据。调查周期从上年12月1日起,至本年11月30日止。数据采集完成后,各市、县国家调查队和统计局负责对原始账本和问卷进行初步审核,分省和分市县住户调查的基础数据由各调查总队负责审核。国家统计局对分省调查结果进行审核评估,分市县住户调查汇总数据评估由调查总队负责完成。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发布国家、省、市、县数据。每季度末的次月月末发布。例如,一季度数据在4月末发布,上半年数据在7月末发布。
四、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分析
从2015年起,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的统计口径由纯收入调整为可支配收入,所以本文主要研究2015年以来的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近10年来,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一)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看
2015年到2023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442元增长到21691元,增长了90%;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930元增长到23776元,增长了84%;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512元增长到20071元,增长了91%。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低于全国水平,而且在山东省内也始终处于落后位次(见表1)。
从绝对值的差距看,2015年,聊城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12元,与全省、全国的绝对值差分别为2418元、930元;到2023年,聊城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0071元,与全省、全国的绝对值差达到3705元、1620元。可以说,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也在持续增长,但绝对值水平与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见图1)。
(二)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看
近10年来,除2015年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情况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份,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保持在6%以上。增速最高的年份为2021年,增长了11.4%;增速最低的年份为2020年,增长了6.1%,出现了较大幅度波动,究其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冲击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导致。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高于聊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水平,而且高于全省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水平。可以说,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见图2)。
(三)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内部结构看
从表2、表3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收入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财产净收入。2015—2023年间,聊城市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均在43%~44%左右,经营净收入占比均在39%~40%左右,四项收入占比结构总体比较稳定。而同时期,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占比由2015年的39.74%逐年增长,特别是2021年,占比大幅增加至50.16%,之后一直到2023年,基本稳定在50%左右;经营净收入占比则由2015年的45.29%逐年下降,到2021年降至33.98%,之后一直到2023年,基本稳定在34%左右,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高。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
从全省来看,工资性收入增速较快,2015—2023年增加了6733元,增加了131%,而经营净收入虽然也在增长,占比却在逐年减少,增加了2254元,增加38%;聊城市工资性收入增加了4096元,经营净收入增长了3737元,都增加了88%。2023年,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705元,仅工资性收入一项就低3128元。可见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慢、绝对值低,是造成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四)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差距看
2015—2023年,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5年的2.05降低为2023年的1.77。仅从比值数据看,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全省较低水平,比全省平均水平(2.17)低0.4,仅略高于德州(1.61)0.16,位居全省第二位。但从城乡收入绝对值的差距来看,2015年,聊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为11058元,到2023年,则增长至15503元(见图3)。可以说,聊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虽不断下降,但绝对值差距则越拉越大。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经营性收入依赖较强,农业生产增收空间有限
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情况看,经营净收入占比稳定在40%左右,高于全省占比约6个百分点。而从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净收入是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受自然环境、产业政策、投入品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较大,短期内增产、增值、增收都比较困难。就聊城市而言,作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全市国土“三调”耕地面积768.5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674.7万亩,占比达到88%。根据《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来看,到2035年聊城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55.6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74.70万亩,占比将达到89%,因为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来种粮,所以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十分有限。而粮食种植比较效益较低,今年5月初,农业农村部门聘请的基层农业农村经济观察员调查反馈,小麦入户收购价格约为2.44元/千克,而小农户亩均种粮成本约为800元,不考虑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因素影响,按“吨粮”标准计算,一亩地收入约1200元,每亩纯利润仅400元左右。与此同时,近年来,主要畜禽产品价格也在低位运行。据2024年“五一”节前调查,生猪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线,活牛持续低于盈亏平衡线,活羊略有盈利,肉鸡平均亏损0.5元/只,禽蛋基本在盈亏平衡线上下震荡。总的看,在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的经营体系中,经营净收入增长困难、占比过高是影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重要因素。
(二)农民群众就业质量不高,工资性收入偏低
聊城市农民工从事行业主要集中在小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行业门槛和岗位技术含量不高,难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并且,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普遍专业技能不高,工资提升空间较窄。同时,受近年来国内外因素影响,市场投资意愿减弱,工厂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放缓,房地产及其他基建项目减少,也对聊城市农村居民传统就业岗位造成冲击。根据样本数据初步统计,2023年聊城市辖区外出农民务工人员中,与上年相比,45%的农民工的收入减少一至三成,只有5%左右的农民工收入有所增加。
(三)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不高,带农致富能力不强
乡村产业内涵丰富,不仅包括传统种养业,还包括乡村工业、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如能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乡村产业,不但可以为当地农民群众提供可观的经营净收入,也可以就地拓展就业岗位,提高农民群众的工资性收入。但纵观全市,全市有135个乡镇(街道),能够发展形成增收效果好、带动群众普遍参与的乡村产业的乡镇不超过1/3,大多数乡镇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能够带农增收的特色主导产业,这也是造成聊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的重要原因。
(四)农业农村投入总体不足,农民增收外部拉动力偏弱
受地方经济实力和基础条件影响,聊城市地方财政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力度偏弱,特别是县级财政投入农业农村领域资金较少,大部分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或争取项目资金。近年来,县级财政普遍较为困难,争取到的“三农”领域转移支付资金,在县级财政中还存在拨付进度缓慢等问题。例如,部分县就存在农机购置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等与农民群众增收密切相关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低、养老保险等转移性收入红利还未释放,以及土地流转租金收益等财产性收入增速放缓,都对聊城市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产生一定影响。
六、提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守牢农民持续增收底线
聊城市拥有重点帮扶县4个,全市目前依然有脱贫享受政策户3.87万户、7.25万人,低收入群体依然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对象,必须想方设法保障这部分群体的稳定增收。下一步,首先,要依托全市防返贫暨乡村振兴智慧云平台,强化监测帮扶效率。进一步健全行业部门会商和督导工作机制,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残疾人帮扶等行业政策落实排查,提高农村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其次,要深化劳务协作,促进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上采取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参与。最后,要加强衔接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聚焦群众需求规划、建设、发展衔接资金乡村项目,提升群众直接获得感。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提高农村经营性收入
坚决守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吨半粮”产能提升工程。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植业保险等惠农政策,不断提高群众种粮收益和种粮积极性。推进瓜菜菌、肉蛋奶等大宗农产品稳产高产、节本增效,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制定出台老旧设施改造提升支持政策,总结推广“新棚改”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以老旧设施改造提升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提档升级,稳定设施规模养殖场户数量,推广“陆基圆池”淡水养殖新模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生产效率和亩均收益,进一步挖掘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收潜力。
(三)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原则,挖掘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全省驴产业及特色畜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召开为契机,把握发展新机遇,充分挖掘“三黑两黄一白”特色畜牧业发展潜力,以山东省政府支持桑黄、灵芝等特色产业发展为契机,加快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培育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农民群众参与度高、三产融合程度深、带农增收效果好的乡村产业。持续推进乡村产业延链增值,实施龙头企业提振行动,培育引进一批带动成效明显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将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大力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生态涵养等功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产业带动增收作用。
(四)提升农民增收能力,稳定群众工资性收入
不断优化农民就业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就地就近就业和有序外出务工相结合,筛选归集适合援助对象的岗位,加大定向推送力度。提升社区就业服务能力,用好人社服务站、零工市场、“社区微业”就业服务驿站等基层站点,提供“就在身边”就业服务,采用“家门口”招聘会、线上直播带岗等方式,集中提供岗位介绍、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就业登记、培训报名等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鼓励农民工学习专业技能,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五)强化政策集聚落实,优化农民增收环境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利用各类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财政投入,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探索经营协作、抱团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程度,提高农业生产质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医保、养老保险等保障水平,确保支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拨付,深化农业担保、齐鲁惠民贷等金融惠农政策落实,为群众扩大再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供强力保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参考文献
[1]卢芸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J].乡村科技,2024,15(04):66-69.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3]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省计年鉴—202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3.
[4]刘孟琪,孙俊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导向下农村消费升级的困境及对策[J].乡村论丛,2023,(05):3-13.
(作者单位:1.聊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2.聊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