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4-10-02 00:00:00周航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9期

语文角度指由差异化视角入手分析文章内容,赋予文章多元化的意义。由于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十分零散,再加上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并不十分紧密,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语言基础也较为薄弱,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个人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面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开动脑筋,从语文角度入手,切实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使其切实融入阅读课堂,不断提高个人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学习实效。

一、语文角度概念论述

语文角度通常是由五个基础性要素组合而成的,具体如下:其一,工具类要素。在语文学科教学课堂上,语言是解决各类问题的重要工具,而其他类型的工具仅仅起次要性辅助作用。其二,文体类要素。学生时常接触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戏剧等,文体类别不同,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学生只有了解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才可以熟练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并理解文本内容。其三,内容类要素。此类要素主要指文章中描写的内容,这类要素可以使学生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其四,方法类要素。此类要素主要指撰写内容类要素的方法和技巧,如各种文体内容应用了哪些具体性的表达方式,通常会涉及记叙、议论、抒情以及说明等。其五,意义类要素。此类要素包括内容要义以及方法要义。由内容要义入手,可以追问作者为何要撰写相关内容,换言之,作者通过描写本篇文章内容,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由方法要义入手,可以追问作者为何要如此描写,换言之,从语文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阅读,对其具体内容进行解析。

二、基于语文角度组织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现状

其一,部分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水平不高。在组织开展阅读指导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目标的设置不科学。从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全过程来看,部分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合理性与创新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阅读学习需求,导致整体课堂教学工作实效不理想。

其二,学生并未养成科学良好的阅读习惯。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指导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不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不关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其三,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先进。部分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很少使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全新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忽略了打造现代化教学课堂的重要意义。

三、基于语文角度在阅读教学课堂上高质量提供教学指导的具体举措

1. 依托问题指引,引领学生融入阅读世界

教师基于语文角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时,可以依托问题设置的形式,鼓励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有效融入阅读世界,切实促进学生自身综合性阅读能力水平提升。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环节时,还可以依托问题带领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助力学生在阅读时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持续加深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的认知程度。在组织开办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依托提问、设问以及追问等形式,引领学生融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优化组织提供必要性支撑,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围绕问题持续并深入地进行阅读。

2. 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新阅读教学工作形式

教师基于语文角度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指导工作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教师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教学课堂,可以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其开拓形式新颖且丰富多样的阅读指导方法。值得关注的是,部分阅读内容较为枯燥,而借助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所涉知识内容进行展现以后,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便被充分激发出来,学生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随之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整体效果也将显著提升。如此一来,教师自身的教学压力将有所减小,可以投放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影像资料展现五壮士面对敌人威胁英勇无畏跳下悬崖的壮烈场景,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将阅读内容以及场景画面彼此联系。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网络搜集整理一些与抗日战争有关的史实内容,并且在课堂上,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搜集的内容,帮助学生有效扩大文化知识储备。

3. 在阅读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架设桥梁”

众所周知,阅读内容通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联系现实生活,切实增强课堂教学工作实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针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性创设,促使知识顺利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依托营造生活化的阅读教学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浓浓的语文学习的乐趣。依据现代化教学理念提供的指引,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性问题,如此才可以充分凸显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针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时,要关注组织开展生活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用理论联系实践,帮助学生夯实个人学习基础,加深学习印象。这样既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增进课堂教学,还可以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参与阅读学习是增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渠道,而打造优质阅读教学课堂则是教师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性平台。值得关注的是,在现阶段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实效并未获得最大化发挥,并且影响了课程改革工作开展的进程。对此,教师应当展开深层次思考及探究,从语文角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身心成长规律,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指导方案,切实助推课堂整体性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效增强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着力满足现代化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