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值性评价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4-10-02 00:00:00张配配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9期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评价工作,以往的语文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此类评价模式虽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却不利于教师从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近几年,增值性评价逐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的评估重点,由知识水平转变为进步与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其发展轨迹,可以全方位凸显教育成效。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增值性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方便他们结合自身实情调整未来的学习计划。在现有的评价模式中,增值性评价的效果极佳,且具有客观性评价的特点,逐渐获得了师生的青睐。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引入增值性评价法,就能够利用系统化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一、发挥增值性评价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值性评价虽然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如果教师长期以结果评价学生,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所以,教师要在了解既定结果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鼓励学生。

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从文章题目切入,让学生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他们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说一说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父爱,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浓厚的父爱之情。在学生掌握文章叙述方式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反思:此类写作手法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而教师在此期间,应当重点评价他们对父爱之情的不同感受,让他们回答:哪些地方体现了父爱?父爱与小舟两者是否有联系?作者用小舟比喻父爱的原因是什么?此外,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认定结果,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和父亲在平时生活中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是否体会到了父亲浓浓的爱意?教师在教授学生文本内容的同时,引导他们联系日常生活,感悟真实情感,从而凸显增值性评价的育人优势。

二、利用增值性评价推动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辅助。增值性评价的主要标准并非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师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学业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以成绩为主的功利性评价标准。《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方面,对各年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导。增值性评价更重视各个时间段学生学业的进步,如学生测试成绩可能一直无法合格,若该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比上一次有所提升,即表明他实现了“增值”发展。此外,教师也要主动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发挥其对学生评价的赋能作用。

例如,在教学《示儿》一课时,教师想要了解学生是否体会到了文中的爱国之情,可以引入增值性评价,提问:“请你在整体感知本诗的基础上,复述本诗所讲的内容,谈一谈你对文中情感的体会?”此时有的学生回答:“作者陆游在去世前告诉儿子,国家统一的那天一定要烧香告诉他,充分体现了其爱国之情。”此时,教师要及时评价:“你大致掌握了本诗内容。”随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本诗内容时,可以先让他们体会作者迫切想要祖国统一的期望,然后继续提问:“请你对比作者生前和逝后的悲与盼,说一说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陆游活着的时候为九州分裂而悲,在濒临死亡时依然想要朝廷收复中原。这让我体会到了他深沉的爱国之情和爱民之情。”教师评价:“陆游始终心系国家,一生都在担忧国家的前途,你现在已经了解了陆游内心的情感。那么你从他的这种情感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学生继续回答:“诗人陆游想要借助写诗诉说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对执政者的警示。身为学生的我,更应当认真学习,日后主动投身于国家建设发展!”教师评价:“这说明你已经继承了忧国忧民的陆游精神,学会了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思考个人前途。”

教师要及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联系自身对诗的理解,不断生成新的感悟。教师利用增值性评价不仅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用浓浓的爱国之情感染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

三、在增值性评价中引入新模式

1. 时间线评价

时间线评价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分别是任务的前、中、后阶段,教师需要在各阶段中有机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任务前的评价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前预习,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任务中的评价要求教师从学习内容和策略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建构情况;任务后的评价要求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三个阶段都涉及了评价活动,不仅具有关联性,还具有递进性。

例如,教师在教授鲁迅先生创作的作品时,可以围绕“对鲁迅的了解”这一主题,任务前:根据学生对鲁迅的现有了解和希望了解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评价,从而明确他们的预习情况,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驱动学生从“已知转变为想知”;任务中:在完成文章教学后,根据学生对鲁迅的新认知,对他们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深刻认识鲁迅,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驱动学生由“想知转变为新知”;任务后:教师可以开展“我心中的鲁迅”评价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对这几篇文章的理解,以及教材的语文园地和自身在课外收集到的鲁迅名言与鲁迅资料,说一说自己对鲁迅的看法,驱动学生由“新知转变为深知”。学生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可以对自己的进步和收获形成深刻的感受。

2. 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用于体现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成长情况。成长记录袋中包含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以及想要努力的方向等内容。教师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中,应重点教授他们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方法。在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教师要让他们学会成长记录袋的创建方法。例如,为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制成长记录袋,并在其中记录自己近期阅读的绘本、文学作品、青年著作等经典书目,或是记录好词佳句、文本感悟等读书笔记。教师让学生以记录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并积极地展示自我。

结束语

总的来说,增值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有待完善,教师要在正确认知增值性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发挥其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和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作用,并利用时间线和成长记录袋这两种新型评价模式,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产生语文学习兴趣,获得各项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