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策略

2024-10-02 00:00:00李铭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9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新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帮助其增加阅读积累、强化语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深刻的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作为主要的阅读教学目标。针对以上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文本细读教学法,引导学生细读、深读优质的文学作品。基于此,文章从问题引思、任务导学、话题讨论、借助图示、创设情境等方面入手,探究文本细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问题引思,剖析文章内涵

要想让学生通过“深耕细作”的方式阅读一篇文章,教师需要让其理解文章的主旨。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所有的知识要点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被动化的学习习惯,对教师的归纳总结产生一定的依赖性。针对这个情况,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桥》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文字朴实、情感真挚,但有许多地方表述得比较含蓄。个别阅读经验不足的学生,会很难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对此,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思考问题:第一,当洪水来临,大家想要过桥时,谁主动出现,控制了混乱的局面?该问题的回答难度较低,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第二,如果这名老汉用紧张、软弱的语气指挥众人,你认为村民们是否会听他的建议?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的语气阅读老汉说的话,分别体会紧张、软弱、坚定、命令等口吻下不同的对话语境。第三,老汉从人群中拽出的年轻人与老汉是什么关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该问题旨在揭示结尾的悬念,通过联系前后文,联想老妇人祭奠的丈夫和儿子,可以看出老汉和年轻人属于父子关系。第四,综合阅读全文,你如何评价老汉,并说明你的理由?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从责任心、亲情等多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完成开放性的阅读思考。综上,教师通过阅读问题的全面梳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推动其深度学习。

二、任务导学,培养阅读习惯

对于阅读学习,许多学生因经验不足,阅读过程缺乏良好的条理性。比如,遇到喜欢的情节会反复阅读,遇到不喜欢的情节则会刻意忽略。再如,阅读过程囫囵吞枣,没有明确的探究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为学生发放导学案,制订科学合理的阅读学习计划,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以下导学任务:第一,掌握“赵、璧、诺”等生字的读法与写法,掌握“召集、允诺”等词语的用法。第二,能流利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人物与相关剧情。第三,思考文章标题,分析“将”“相”“和”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第四,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本文的历史背景资料。第五,尝试梳理文章结构,分析全文讲述了几个故事,并为每个故事添加小标题。第六,尝试为文章中出现的主要角色书写人物小传。第七,分析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第八,课外拓展,了解蔺相如、廉颇在历史中的人物结局,阅读《史记》中更多经典的人物故事。综上所述,以上导学任务环环相扣,指出了本文的阅读学习难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完成阅读学习,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话题讨论,推敲词句细节

通过文本细读教学法,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咀嚼文字、标点、修辞,找出其中的亮点,分析文本的主题意义。这样才能让学生实现精细化阅读,达成深度阅读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引入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交流互动兴趣,推敲文章的词句细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通过“换词”的方式,带领学生推敲语言。比如,针对“圆明园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是否能用其他词语替换“损失”,分析“缺陷”“遗憾”等词语是否适用于这句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理解“损失”在句中的作用,体会圆明园的文化价值。再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文章题目中的“深”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归纳总结文中的重要语句,如“我鼻子一酸”“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等,以剖析“深”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如果在生活中见到母亲佝偻着身子,你心中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师让学生围绕生活细节,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交流、讨论,对文本展开多元化的解读。由此,学生不仅能深入研读文本细节,也能从中体会人文精神的意蕴。

四、借助图示,梳理文本结构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紧抓字、词、句的细节,还要从全局入手,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观察文章的整体特点,形成全面、多元的阅读认知。对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将文本结构以图片形式呈现出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细读文章。其一,拓展资料。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整理“草船借箭”的作者、背景、歇后语、含义、启示,分析这个历史故事讲述了什么道理。其二,剧情线索。学生可以从“为何要借箭”“怎样去借箭”“借箭结果如何”三方面入手,整理文章的剧情脉络。其三,人物关系。学生可以全面整理文章中出现过的主要角色,并在思维导图中对这些人物的形象进行综合评价。比如,诸葛亮的形象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周瑜的形象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鲁肃的形象为诚实守信、忠厚老实;曹操的形象为性情多疑、行事谨慎。综上,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呈现文章结构,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创设情境,体会思想情感

阅读学习的关键在于情感体验,在精研文本的细节与结构之后,教师应当趁热打铁,通过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样可以使学生与作者共情,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剖析作者的写作情感与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刻领会文章的文化魅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文章的相关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通过观看情感真挚的追悼会,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同样可以借助短视频,为学生展示万鸟齐飞的壮观情景。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与文中描述的“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作对比,深入体会鸟的种类繁多与姿态多样。由此,教师可以使学生产生借景抒情之感,提高其审美水平,使其深刻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与欣赏。

结束语

合理运用文本细读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囫囵吞枣的阅读现状,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深入研读文本,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教师通过引出问题、布置任务、创设情境等多种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可以构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和谐、积极、融洽的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