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研究

2024-10-02 00:00:00蓝萍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9期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任务驱动”在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关注如何通过个性化阅读任务、分层次阅读策略和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促进学生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概念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教育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一本书的内容,形成对书籍整体结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方面的深入把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阅读不仅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还是一种活跃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知识协调者,而非单一的知识传递者。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也涵盖了各种类型的书籍材料,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文本中应用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以任务为核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会设计具体的阅读任务,如个性化的通读、任务化的精读和专题化的共读,每一种方式都旨在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结构化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理解文本,进而更好地把握书籍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主要体现在阅读过程评价的缺失和阅读教学指导的不足这两个方面。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来完成任务,但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的及时评价。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程度和阅读策略的运用情况,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评价的缺失不仅使教师难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导致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影响他们的阅读学习效果。因此,设计和运用有效的阅读过程评价方法成为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时进行自主学习,但若教师未能提供充分的教学指导,学生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明确任务目标和操作指导,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适合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最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也是教学指导中的一个挑战。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各异,教师需要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能因时间有限,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不利于其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

1. 基于兴趣的个性化阅读任务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关键驱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保持高度专注,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以“快乐读书吧”为例,教师通过《故事大王》等绘本,引导学生从单篇故事向整本书阅读过渡。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个性化的阅读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教师在进行个性化阅读任务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阅读任务。例如,对于喜欢动物故事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阅读《孤独的小螃蟹》;而对喜欢冒险故事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小鲤鱼跃龙门》。这种个性化的任务设计,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阅读动力。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设计和安排个性化阅读任务,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或创编。复述故事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编故事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更有成就感。

2. 分层次阅读策略引导

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特点实施分层次阅读策略,这种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年级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策略,以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年级的阅读策略侧重于“预测”,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猜想故事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安徒生童话》作为素材,让学生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预测《拇指姑娘》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拇指姑娘来到温暖的国度后,她和伙伴们的生活会怎样变化?”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象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感受童话中的奇妙世界。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对故事情节的预期,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年级的阅读策略侧重于“提问”,提问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发问意识。通过提问,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阅读,深入思考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并在课前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神话人物?为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探究性地思考。

3. 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

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真实的阅读情境,教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并在交流研讨中深化思考,提升他们的综合阅读素养。“快乐读书吧”为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教师通过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展开学习。

在学生阅读《童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情境化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设计任务,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分享成长中的喜悦和挑战,将自己的生活与文本中的故事联系起来。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地阅读,体会文本的现实意义。

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的特点。在学生阅读《童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让学生讨论阿廖沙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以及他在逆境中的成长历程。通过这些讨论,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阿廖沙这一角色的理解,还能反思自己的生活经历,收获成长的智慧和勇气。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阿廖沙在童年阶段经历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的?”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和人物性格。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学生可以分组扮演《童年》中的不同角色,重现小说中的关键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例如,教师让学生扮演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等角色,重现他们在家庭中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还能在扮演中锻炼表达能力与合作精神。

结束语

通过对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本文深入探讨了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个性化阅读任务、分层次阅读策略和情境化学习任务设计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支持。笔者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入发展。

备注:本文系“核心素养背景下乡村小学以任务驱动式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C13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