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2024-10-02 00:00:00冯健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4年9期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后,教师应该以宏观的视角来构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这一指导原则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特殊需求,并据此进行细致的教学策划。此外,为了让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经历,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创造多元化且真实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性。教师应为学生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团队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内化。这样的教学任务设计,不仅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创新,而且也有助于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确保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教学成果的优化性。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明确大单元主题

在构建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透彻的分析,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展开。教材作为知识传递的核心工具,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蓝图,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资源。因此,当设计大单元的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当全面审视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以确保所传授的知识既全面又精确。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等,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进行深入剖析时,教师需要全面考虑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等多个方面。课文部分呈现了四篇饱含魅力的文章,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场景,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注。口语交际板块以“制定班级公约”为主题,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习作板块鼓励学生通过书写来表达对自己珍爱之物的情感,培养他们用文字记录内心感受的能力,即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而语文园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涵盖了诗歌、故事、文言文等多种文体,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除了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更多的思维训练和引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同时,教师应利用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围绕课型,设计教学过程

在构筑大单元的教学框架时,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融入课程设计中,包含选择合适的课型、精心安排每一课时的内容和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确保教学目标得以高效实现。教师在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型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课文导读、识字和自主阅读等基础环节,还特别强调了口语交流和以阅读促进写作的综合型课型的设置。这种全面的考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具体课时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将每一课时的内容与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通过细化目标,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确保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有所收获,逐步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教师应根据每个课时内容的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写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实现了课时内容的科学分配和有序安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每一堂课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

三、开展具体的实践,落实大单元教学

1. 设计大单元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单元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引导和辅助。这种引导和辅助可以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大单元任务来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通过针对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水平设计任务,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积极有效。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该致力于设计一系列深入学习任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这些任务不仅密切贴合课文主题,而且还鼓励学生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从多个角度解读和欣赏文本,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课文的精华部分,引导他们挖掘关键词汇、句子和段落。通过此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之后,教师设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例如,精读《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等。通过这些任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中描绘的自然特征和情感表达,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除了精读任务,教师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生词难题,以增强他们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最终,学生需要完成包括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描述在内的各项任务,以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 设计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驱动性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这些问题的设计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所教内容,并围绕核心知识来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在设计驱动性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以关于花鸟的文章为主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问:作者是如何利用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的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抒情方法,并通过解读文中的具体事物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例如,在《白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白鹭的情感;而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思考落花生的寓意,以此类推。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文章,学生可以逐渐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随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珍珠鸟》,要求他们运用前面所学的方法来分析、理解珍珠鸟的情感表达。这样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承载了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的教学实践,更是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该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导向,树立全面的教学观念,持续地探索适合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