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开展,语文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单元整体教学内容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基于此,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发掘教育资源,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学习内容,加深群文阅读的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其语文学习质量。
教师应积极整合教材内容和有关延伸性的课程,以单元教学为主体,形成包括目标、内容、课程实践以及教学评估等单元整合课程体系。
一、设计以学习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
教材都是采取单元形式来进行编排的,编者在每一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课程。每个单元的课文设定都各有特色且又相融相通。教师在整合单元教材内容时,要准确找到单元教学主题,再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究,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有效地提炼整合,真正地做到从教课本到用课本的转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更能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大语文观”这一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学习语文,就需要用语文的方式解决问题。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实践教学方式,从过去的听、说、读、写进阶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更凸显了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避免陷入灌入式和模式化的课堂教学误区,最主要的是要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设计与之相关联的教学内容,探寻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好语文,在生活中用好语文,学用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这一单元属于“人与自然”主题单元,安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和习作“国宝大熊猫”等内容。根据单元学习内容,教师可以设定“探究神奇的大自然 ”为单元大主题,在文本和自然共同构筑的真实语言情境中,可以这样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一:以“天地的奥秘我知道”为主题。以朗诵、讲述为主要语文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声情并茂地诵读《我们奇妙的世界》和《火烧云》,简要讲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通过诵读来进一步感悟作者探秘奇妙自然的不同视角、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任务二:开展“奇妙自然介绍会”。以解说词的方式开展“海底世界超级解说员” 和“火烧云的秘密知多少”,以及“我为国宝大熊猫做宣讲”等学习活动,以解说的方式展开学习,分享探究自然的经验。
诸如这样的设计突破了单篇教学的思维模式,依据不同的文本特点,选择合适且多样的语文学习方式,将语文要素巧妙地融入探秘这一任务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以及主动建构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二、确立单元教学主题,有效串联单元教学知识
为了有效串联单元教学知识,教师需要对单元内容加以提炼总结。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深挖本单元课文内容,解读课本中原有的教学内容,然后再次进行单元课文内容的整合,进而确定单元课堂教学目标,把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单元习作要求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本单元主要包含了三首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古诗词《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明文《纸的发明》表现了作者对古代人民聪颖智慧的赞颂之情。《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很强的课文,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也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具体描述北宋都城汴京街市的热闹,重现了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境,并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讲述了《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从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进而引发学生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与愿望。
教师在进行内容整合时,依次分为检测预习、探索课文内容与品文悟情;探究问题与自主学习;话题扩展与延伸阅读;主旨表述、实际应用与写作迁移等模块。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采用练习的形式考查学生预习阅读的内容,并初步了解主要内容,然后着重介绍古诗内容,让他们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品读三篇文章并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作者语言的意思和情感。第三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为:让学生透过语文阅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思想与精神观念的总和。
三、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有效分解学习任务
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单篇语文教学的限制,把语文课的聚焦点置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学习任务单是教师根据课标和课本,将学习目标有效分解成若干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并根据任务整合成多种多样的阅读资料所生成的群文阅读练习,目的在于给学生构建合理的阅读结构。相对于单篇课文的学习,学习任务单整合了单元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它同时具备了系统性、整体性、对任务要求的开放性,以及完成任务方法的多样化等优点。
四、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构建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课程组织的方式,也是新课标理念下对于学科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设置关于阅读名著的跨学科课程时,选材要坚持真实感、融入感、情景性、贯通性以及实用性的原则,把握重点线索和重要信息。教师应结合各学科知识,注重跨媒介表达,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教育优势,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宽广的学习空间,使其能够更深入地阅读。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有更丰富的展示与互动的机会,最后实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1. 确定总任务
出于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选取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合理组织方式,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任务。如在教学《小鲤鱼历险记》时,教师可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依托名著中的重要内容,根据设计情境按阅读分配角色,而各组成员又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立足名著内容进行分工,从而完成整体设计。
2. 设置分项任务,形成任务群
当学生对名著内容有了大体了解之后,各小组根据要求分头设计。在制订项目活动内容的过程中,各项目负责人都应积极参与项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的制订,顺利且高效地完成目标。要求全体小组长总结和编写项目评估量表,保证各队伍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评估量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单元评价设计,侧重学生素养测评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让每个学生填一份单元学习评价表,该表的主要评价项目有:课堂表现、家庭作业、课前练习、单元测试、学习反思、测试附加分、学习档案整理、其他加分以及学生反思等。
在单元任务群教学中,无论是单篇教学还是单元教学,都需要聚焦核心素养。单元任务群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法,用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运用任务群教学法,深挖教材,提取有效的学习任务,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教师应以全新的视角进行实践探究,和学生一起迈向语文学习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