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城潦河头关帝庙

2024-10-01 00:00:00张兵
文史月刊 2024年9期

潦河头关帝庙,位于长治潞城区西23公里处的黄牛蹄乡潦河头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据庙内碑刻记载,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2007年,潦河头关帝庙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6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远景

潦河头关帝庙坐北朝南,被后代修建的5米宽道路分割成两个院落,北院东西宽17.00米,南北长48.31米;南院略窄,南北长33.61米。北侧院落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存有戏台、正殿,两侧遗有东、西妆楼和东、西耳殿,戏台南有古槐树一株,树龄已有800年,古人有建庙栽树的习惯,这也间接证明此庙创建年代至少在金元时期。南侧院落由南向北依次存有南殿、观音殿,西侧建有凉亭一座。庙内遗存石碑3通,分别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碑;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乐楼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观音庙碑”。该庙是潞城保存较早的一处元代建筑,为研究潞州一带元代道教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帝庙是为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羽骁勇善战,为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名将,为人忠义无双,死后成为中华民族“仁、义、智、勇”的完美代表,与儒家孔子并称为“文武二圣”。佛教和道教先后将关羽纳入自己的护法神序列之中,关羽成了一个儒释道三教并尊的神祇,也正因如此,关帝信仰遍布华夏,关帝庙成为全国最多的古典建筑之一。潦河头关帝庙是潦河头村民祭祀并传承关公精神的场所,每逢关帝圣诞,村民会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关圣帝君进行祭祀。

正殿 元代遗构,坐落于0.9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前出月台和踏跺5级。大殿面阔五间17.00米,进深六椽8.37米,通高9.86米(室外地平至脊刹顶),单檐悬山顶,灰砖鸱尾,前檐插廊,灰筒板瓦布顶。檐柱圆形木质,砂石质覆盆柱础。柱头斗拱五铺作双昂重拱计心造,昂尾加长托于乳栿下皮,乳栿伸出檐外砍成耍头,泥道拱上施泥道慢拱托素枋,横拱外侧抹斜。补间铺作每间一朵,次间形制与柱头铺作相同,明间为五铺作双昂重拱计心造里转单杪,昂形耍头,在45度上出斜拱两缝,里转后尾出挑斡插入下平槫下悬之垂柱。

正殿及东西耳房正面
正殿粱架节点
戏台入口砖雕

殿内梁架裸露,用材粗犷,结构为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前槽施金柱四根,明间施板门,次间封堵开直棂窗,板门上嵌铁质门钉。金柱柱头施讹角斗出华拱、替木、横拱承托内额与四椽栿和乳栿的节点。乳栿一端搭于檐柱铺作,另一端由金柱柱头,下用替木承托,乳栿之上立蜀柱承劄牵,劄牵一端插于四椽栿上承托平梁的蜀柱,一端插于乳栿之上蜀柱之中。四椽栿上置蜀柱托大斗承托平梁,平梁之上蜀柱居中施合踏,蜀柱之上座栌斗、丁华抹颏拱、替木承托脊槫,叉手捧戗于脊槫下皮两侧。

殿内存清代彩绘和墨画,漫漶斑驳,依稀可见,诉说着桃园里义结金兰的欢喜、过五关斩六将的忠肝义胆。

戏台 面阔三间16.40米,明间开间大于次间;进深六椽,明间4.92米、次间4.04米;二层通高9.00米,悬山顶,灰筒板瓦布顶。一层南墙当心间开拱券式门洞,为庙宇的主要通道,施板门,拱券门楣上砖雕缠枝花卉,匾额砖雕“义望三国”。门上装饰仿木砖雕大额枋、垂柱和三踩单昂斗拱。二层下部用圆形木柱和圆形枋木承托戏台铺板。台上有木质屏风,屏风上有“云祥、月宫”字样。柱头科三踩单昂,横拱外侧不抹斜,平身科每间一攒,形制同柱头科。

正殿东、西耳房 坐北朝南,面阔一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

东、西妆楼 坐南朝北,面阔两间,进深四椽,单檐双坡硬山顶,筒板瓦屋面。

观音殿 面阔五间13.42米,进深六椽6.21米,通高7.56米,单檐悬山顶,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共设斗拱七攒,为一斗二升交耍头,梁架为五檩前廊式构架。

南殿 面阔三间8.10米,进深四椽6.56米,通高8.03米,灰布筒板瓦屋面,双坡悬山顶建筑。

潦河头关帝庙院落格局保存状况基本完整,主体建筑基本保留历史原构,体现了元至清时期当地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对于研究元明清时期的关帝庙宇建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南殿立面
观音殿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