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异常审计费用剔除了常规审计投入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之间隐含的经济关系信息。文章基于2014—202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具有明显的产权异质性;在非国有企业中,这种U型关系更加显著;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创新投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研究了会计师事务所低价揽客行为以及最优创新投资规模的问题,为异常审计费用的深入探索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创新投资; 异常审计费用; 低价揽客
【中图分类号】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4)19-0002-12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创新驱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家实行减税降费等多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创新[ 1 ]。2023年9月,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公布的《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的R&D经费共计30 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加了2 826.6亿元,同时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对全国R&D的贡献率超过了75%。创新投资是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力量,为“中国智造”的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创新投资水平的不断提升,既提高了企业的成长能力,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
竞争越激烈,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通过创新投资获取的收益越大。企业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微观主体,空间互动激发了企业间的联动效应,有效地缓解了代理冲突,降低了股价崩盘的风险,显著增加了企业的价值[ 2 ]。从企业外部分析,产业政策对创新投资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能够缓解融资约束问题,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对创新投资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要避免政策效应短期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3 ]。从企业的内部分析,管理者能够利用创新投资实现私利,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4 ];管理层的制衡强度越大,企业创新投资水平越高[ 5 ];管理层人力资本能够有效地推动公司创新,而构建创新驱动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审计框架,对约束高管、技术人才的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当公司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创新投资水平标志着企业的处事态度。上市公司对创新投资的资金存在选择偏好,外源融资比内源融资更能促进企业的创新,但意味着更高的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在获取创新所带来的收益的同时,高风险、高投入的创新投资也受到了管理者的关注,并成为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的重点领域。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监督者,是维持经济社会良好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审计费用是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价值体现,是连接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重要经济纽带;公司的诉讼风险越高,审计师收取较高审计费用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审计费用本身存在大量的有用信息,如审计意见购买的价值实现、低价揽客行为等。在实际审计费用中,既包含了正常审计费用,又包含了异常审计费用[ 7 ];相比正常审计费用部分,异常审计费用剔除了公司规模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更能清晰地反映审计师与公司之间的经济关系。因此,异常审计费用所包含的增量信息更加值得探索。
那么创新投资与审计服务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关系呢?企业创新花费的成本越高,面临的风险越大,所花费的审计费用也会越多[ 8 ],而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体现了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外部性[ 9 ]。进一步,学者们还发现审计质量在高管薪酬激励和企业创新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10 ]。根据高管权力理论,高管所拥有的权力对公司财务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具有财务背景的高管在高管团队中的权力越大,公司的异常审计费用越低[ 11 ]。非标审计意见对公司股价、管理层薪酬都具有负向的经济后果,标志着“双审时代”背景下,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仍有生存空间[ 12 tx7bWeyntqCH6LhRB6PCVisipfrO6W6W3EAbwclhupk=]。而本地审计师对企业管理层研发费用操纵行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审计费用也相对较低[ 13 ]。
学者们从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等多个角度为本研究提供了方向。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开始寻找企业创新和审计领域的相关性,但是研究成果还不是很丰富,同时鲜有学者直接针对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两者关系进行研究,这为本研究的创新性提供了可能。
鉴于此,若能够找到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控,将对提升审计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可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以创新投资为视角,丰富了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现有研究主要是对异常审计费用经济后果的探索,鲜有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恰好可以拓展相关研究领域。第二,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影响的产权差异性和非对称性关系,为指导实践提供了重要思路。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异常审计费用的产生
国内外学者从审计质量、盈余管理等多角度展开对审计收费的研究,成果颇丰。相比之下,学者们对异常审计费用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见。审计定价是审计师和客户双方博弈的结果,收费的高低受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价格竞争、审计资源耗费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学者们用审计定价的驱动因素来拟合正常审计费用,而实际审计费用与正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偏差,就被称作异常审计费用[ 7 ]。关于异常审计费用产生的原因,学术界主要存在成本观和租金观两种观点。
成本观认为异常审计费用主要是由未被识别的审计成本和噪音导致的[ 14 ]。作为审计成本和审计师风险承担的补偿,异常审计费用不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且能够抑制企业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 15 ];异常审计费用的产生是成本的体现,不是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16 ];审计费用与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倾向之间没有关系,声誉损失和诉讼费用本身比审计费用更值得关注,因此异常审计费用并不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此外,异常审计费用还代表着审计师的努力程度,审计师投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越多,异常审计费用越多,审计质量越高[ 17 ]。如果审计成本流入其他领域,还可以产生溢出效应,提升会计盈余反应系数,抑制公司规避商誉减值的行为,使审计结果更加稳健。
租金观认为异常审计费用主要包含审计租金和噪音。Stanley等[ 18 ]研究发现,初次承接审计业务时,低价揽客导致的审计折扣可能会对审计师的独立性和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异常审计费用会降低审计质量,增加财务重述、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万源星等[ 19 ]研究发现,研发操纵企业的审计风险较高,但审计师不仅未增加审计努力程度,而且降低了审计费用,过低的异常审计费用同样会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异常审计费用过低代表客户的谈判能力较强,而客户的谈判能力越强对审计质量的破坏越大。异常审计费用实际上是寻租行为的具体表现,而审计师和客户之间的经济关联会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 20 ]。总结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支持成本观的学者认为异常审计费用不会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且能够提升审计质量;支持租金观的学者认为异常审计费用影响审计师的独立性,会进一步降低审计质量。
张友棠等[ 21 ]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会导致审计师独立性的下降,同时会提高企业对成本低、隐蔽性高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容忍度。在进一步研究中,朱宏泉等[ 22 ]认为正向的异常审计费用不会损害审计质量,应该更多地关注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带来的风险。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异常审计费用越多(高出正常水平),审计师对客户的依赖性越强,因此会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许亚湖[ 23 ]证实了负的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尽管在分样本(正向或负向)研究时,研究结论莫衷一是,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常审计费用对审计质量具有负向影响,至少异常审计费用的某一部分(正向或负向)对审计质量是具有负效应的。
为什么我国学者的研究结论更多支持租金说的观点呢?从审计环境角度分析,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仍待完善,审计师的诉讼风险较小、声誉损失的可能性较小、公司购买审计意见的成本较低等多方面因素致使异常审计费用更多表现为寻租的结果。既然异常审计费用会降低审计师独立性、破坏审计质量,那又该如何遏制异常审计费用的产生呢?
若想找到遏制异常审计费用的方法,仅仅研究异常审计费用的经济后果是远远不够的,应从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着手,找到异常审计费用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但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对异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由此,探讨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恰好可以充实该领域的研究。
(二)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的关系
1.基于正常审计费用和实际审计费用变化角度分析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视角,审计师会将审计资源更多地倾向于审计风险较高的领域。创新投资是长周期、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根据系统论的思想,企业不WaMNkA50yTRjcHkVZJTaDw==是孤立的个体,企业行为不仅会对企业带来影响,而且会影响到企业之外,创新投资失败可能导致公司的财务困境,进一步可能给审计师带来诉讼风险以及声誉损失,甚至整个审计市场的变动,据此创新投资必然会受到审计师的重点关照。
当企业存在创新投资时,注册会计师会增加审计成本的投入,这显然会提升正常审计费用的水平。同时,隐藏在异常审计费用未被发现的审计成本也会转化为正常审计费用。这就导致了实际审计费用和正常审计费用的差距变小,异常审计费用呈现降低的状态。由于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事前确定审计费用是事务所低价揽客的重要手段(已确定的审计费用在审计结束后不再变化)。因为审计风险的事前预测不确定性较高,很容易导致审计成本的低估[ 24 ]。此外,上市公司的内控管理也会对创新投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这进一步导致实际审计费用与正常审计费用的差异变小,即创新投资的提升会导致异常审计费用减少。
然而,随着创新投资水平的提高,异常审计费用会一直减少么?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一方面,企业的规模是有限的,形成审计意见所需的审计成本不会无限制增加;另一方面,因审计人员、审计时间等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以及科学的审计方法应用,审计师无需因风险的增加而无限制地审计投入。由此得出,正常审计费用不会无限制地增加。那么实际审计费用又是如何变化的呢?对企业来讲,当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创新失败会带来压力,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而清洁的审计意见对稳定公司股价、缓解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意见购买等寻租动机不断增强。因审计合谋而获取经济利益、损害独立性的直接表现就是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这扩大了实际审计费用增长的范围,也拉开了正常审计费用和实际审计费用的差值。此外,当创新投资水平不断提升时,公司仅凭内控管理不能完全防止创新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若能够获得外部审计清洁审计意见的“保险”,不仅所需成本更低,而且效果更好,这就导致异常审计费用会随着创新投资的提升而不断提升。
从整体来看,公司的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会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当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异常审计费用会随着创新投资的提升而降低;当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异常审计费用会随着创新投资的提升而提升。
2.基于动机、能力(机会)交互作用的角度分析
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U型关系的产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管理学中“过犹不及”的现象。多位学者检验了创新投资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为本文研究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引。单调的线性关系在理论指导实践中确实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使管理者在决策中过于简单,解释变量在发挥作用时未必一直具有积极效果,而在临界点的前后,变量之间的关系恰好相反。产生U型关系是因为创新投资在作用异常审计费用时包含了企业相互作用的对抗性关系,随着创新投资水平的增加,两类因素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产生了增减交互效应。
按照邢璐等[ 25 ]学者从动机、能力和机会角度对变量之间U型关系进行的解释分析,动机体现为企业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等主观意愿,能力反映了企业内控管理等行为,机会体现了企业所对应的政府等监管机构监督管理、投资者正面关注度等因素。从公司角度来看,动机是引起异常审计费用变化的主观意愿,能力和机会是表现出特定异常审计费用的现实条件,而创新投资水平的提升会引起动机(主观意愿)和能力、机会(支持条件)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随着创新投资水平的提升,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公司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等主观意愿(动机)不断上升,而公司资源等固有限制会导致内控管理(能力)下降,无法很好地应对各类监督检查和投资者关注(机会)。当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作用较小,企业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管等(能力、机会)的作用不断增强,正向关注度能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导致异常审计费用不断减少;当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动机作用不断增强,能力、机会的作用不断减少,导致异常审计费用不断增加。因此,创新投资水平由低到高不断提升时,定将在某一位置使得动机、能力(机会)的交互作用出现转折,使异常审计费用由逐渐降低变为逐渐增加,从而形成拐点。据此,动机、能力(机会)的交互作用导致U型关系的产生。
基于此,提出假设1: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
(三)企业产权异质性对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关系的影响
从创新投入到创新产出的资金回笼时间较长,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创新投资的资金来源存在较大差异。上市公司为了满足融资需求(如信贷资格、配股等),可能会与审计师合谋,购买审计意见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异常增加。因资源禀赋的差异,国有企业在政策扶持、获取信贷资源等方面优于非国有企业,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较强,创新投资失败带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更小。因政府“隐形担保”的存在,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更容易得到救助,同时也降低了审计师的诉讼风险[ 26 ],这就相对弱化了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从监管角度来看,国有企业除需要面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外,还受到国家管理机构的审计,创新投资风险的管控会更加严格,公司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较弱。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更强、得到政府救助的机会较小、监管相对宽松等原因导致在非国有企业中,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
在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创新投资的风险较小,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都较小,内控管理能力、投资者的正向关注以及外部监管随着创新投资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异常审计费用逐渐减低。当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创新投资的风险不断增加,此时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差异性逐渐显现,创新投资水平越高,非国有企业购买审计意见的意愿越强,加剧了异常审计费用的提升。因此,在非国有企业中,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体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国有企业由于受到的外部监管以及风险承担能力都高于非国有企业,因此高价购买审计意见的意愿没有非国有企业强烈,动机维度的作用不够显著,在此情况下,异常审计费用未必会随着创新投资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在国有企业中,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未必显著。
基于此,提出假设2:在非国有企业中,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
(四)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影响的非对称性
从异常审计费用内部结构看,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代表实际审计费用高于正常审计费用的部分。公司诉讼风险越高,收取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可能性越大[ 27 ]。从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来看,正向的异常审计收费,既能很好地体现出公司特定风险的补偿,反映审计师资源的投入和努力程度,又能体现出审计意见购买的寻租动机。当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因公司治理的加强,创新投资引发的公司风险能够得到控制,甚至比没有创新投资之前更好,此时公司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同时公司治理机制的持续发挥作用以及审计成本的投入等,使异常审计费用的水平不断降低。然而当创新投资处于高水平时,创新投资导致的公司资金、研发管理以及创新失败的危机等原因,公司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动机不断增强,异常审计费用随着创新投资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中,企业高价购买动机能够通过过高的异常审计费用直接展示出来,内控等方面的约束也能够通过降低异常审计费用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创新投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应该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
负向异常审计收费在体现企业特定风险和寻租行为的同时,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当审计师对被审计企业以及企业所处行业较为了解时,审计效率较高,特别是当审计师非初次审计时,由于学习效应的存在,审计效率会大大提升,相应的审计收费也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低价揽客、“审计折扣”以及客户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威胁等现象的存在,实际上降低了审计师的讨价还价能力,特别是当客户收到非标审计意见时,会有强烈的变更审计师的意愿。这些因素的干扰削弱了创新投资对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综上分析,创新投资对正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受创新投资的影响更显著,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受创新投资的影响效果未必显著。
基于此,提出假设3:创新投资对正向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且创新投资对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2014—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初始数据做如下整理:(1)删除金融保险类公司;(2)剔除变量异常和缺失的数值。最终获得22 717个有效样本。为了减少离群值带来的影响,对变量进行(1%,99%)的缩尾处理。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万得数据库以及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并利用Stata16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选择
参照Hribar等[ 7 ]学者的研究方法,审计定价会受到规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利用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来拟合正常的审计定价水平。在确定影响审计定价因素的变量选择上,学者们使用的替代变量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估计正常审计费用,在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影响审计定价的因素包括四个方面:(1)被审计客户规模特征。学者们通常选取被审计单位总资产或总收入作为审计客户规模的替代变量,考虑到总资产比总收入的稳定性更强,本研究选择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公司规模(Size)的替代变量。(2)会计师事务所特征。根据“深口袋理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力相对雄厚,被诉讼的可能性更大,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会更加谨慎,且其面临的声誉风险要大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 28 ],审计投入也会更多,审计质量更好,收取溢价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本研究选择是否“国际四大”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特征(Big4)的替代变量。(3)审计业务的复杂程度。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投入量,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参照多数学者的做法,用公司员工人数(Employ)、应收账款净额与存货净额的和与资产的比值(Arinv)以及流动资产和资产的比值(Cata)作为业务复杂程度的替代变量。(4)审计风险。学者们选取衡量审计风险替代变量的差异较大,但多数学者从审计客户的状况分析,选用是否亏损(Loss)、资产负债率(Lev)、资产报酬率(Roa)、流动比率(Liq)等进行衡量;从会计师事务所行为分析,多数选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更换(Switch)、是否出具非标审计意见(Opin)来进行替代。
本研究所涉及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本研究基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控制产权性质、年度变量、行业变量的基础上构建审计定价模型如下。审计定价观测值与拟合得到的正常审计定价之间存在的差异即异常审计费用,也即模型中的残差项。
学者们通常用研发强度来度量企业的创新投资(Inv)。研发强度即企业年度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 29 ]。为了检验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效应,设立模型(2)。在验证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时,引入创新投资的二次项(Inv2)。影响异常审计费用的因素较复杂,为了更清晰准确地考察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参照以往学者的做法,尽可能多地纳入相关控制变量。参考Haans等[ 30 ]学者检验U型关系的做法,进一步验证。若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U型关系,则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创新投资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正;二是创新投资取最小值时曲线的斜率为负,创新投资取最大值时曲线的斜率为正;三是曲线的拐点在创新投资的取值范围内。为了行文简练,对回归结果分析时,在保证回归结果满足Haans检验条件的前提下,不再对本方法的结果进行赘述。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从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看(如表2所示),异常审计费用的均值为-0.001,接近0,最大值为1.060,最小值为-0.972,说明各上市公司异常审计费用的差异比较大。从创新投资(Inv)来看,最大值为0.215,最小值为0,说明公司之间的研发投入相差很多,同时说明各个公司对研发支持力度相差很大。上市公司的注册地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的公司总数超过了全部样本量的25%,说明上市公司的地域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
从偏相关系数、半偏相关系数的角度分析(如表3所示),Inv的偏相关系数为-0.068,半偏相关系数为-0.066,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Inv与ABfee显著负相关;Inv2的偏相关系数为0.041,半偏相关系数为0.04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Inv2与ABfee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初步表明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U型关系。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值为3.032,最小值为1.030,最大值为6.890,且均在1~10的范围值内,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问题。
(二)回归分析
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看(如表4所示),Inv的系数为-2.530<0,Inv2的系数为9.789>0,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在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异常审计费用随创新投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在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异常审计费用随创新投资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假设1得证。当把企业按照产权性质进行划分时,国有企业组中创新投资的二次项系数为2.824,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非国有企业组中,创新投资的一次项系数为-3.020<0,二次项系数为12.601>0,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组间系数差异检验中,Inv的经验P值为0.082,在10%的水平上显著;Inv2的经验P值为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假设2得证。按照ABfee的正负分组后,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创新投资的一次项系数为-0.792<0,二次项系数为3.512>0,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创新投资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而异常审计费用为负时,创新投资的二次项系数为1.084,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中Inv的经验P值为0.051,在10%的水平上显著;Inv2的经验P值为0.010,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且创新投资对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假设3得证。
五、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
(一)内生性问题的考虑
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带来的影响。将分年度、分行业创新投资的均值Invmed、平方项Invmed2作为Inv、Inv2的工具变量进行工具变量检验(如表5所示)。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第一阶段回归中,工具变量Invmed和Invmed2与Inv和Inv2的回归系数均显著,同时弱工具变量检验F统计量结果远大于10,说明工具变量有效。在第二阶段回归中,创新投资的一次项与异常审计费用显著负相关,创新投资的二次项与异常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仍然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结论不变。
(二)稳健性检验
1.从遗漏变量的角度缓解内生性影响
陈欣等[ 31 ]学者认为,并购重组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正向关系,频繁的并购重组会增加异常审计费用。根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特征的差异性会引起公司财务决策的差异,具备审计经历高管人数、高管薪酬、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等高管特征会影响异常审计费用。尽管本文在模型(2)中已经考虑了高管特征的影响作用,但为了更加全面地控制高管特征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现加入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Dua)、高管人数(EN)、高管持股比(ES)三类高管特征变量以及企业并购重组次数(Mar)作为新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如表6所示),结果表明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存在U型关系的结论依然成立。此外,从新增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看,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Dua)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公司重组次数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人数和高管持股比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替换变量
参考学者们对创新投入的研究,用企业本年度的研发支出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创新投资的替代变量,并代入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表6),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仍然显著。
3.滞后变量
考虑到创新投资可能有潜在的滞后效应,因此将创新投资滞后一期代入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表6),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仍然显著。
4.删除部分样本
由于上市公司存在没有进行创新投入的年度,因此为了提升研究的稳健性,删除样本中年度内没有进行创新投入的上市公司(Inv=0)后进行回归,结果(表6)表明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存在U型关系的结论依然成立。
5.选取制造业样本
制造业上市公司是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行业,而且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在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占比较大,因此选取制造业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如表6所示),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存在U型关系的结论依然成立,说明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六、进一步分析
(一)对低价揽客行为的关注
Simon等[ 32 ]学者认为低价揽客是指初次承接审计业务时,会计师事务所以低于正常审计成本的价格收取审计费用以期获得长期客户的行为。低价揽客行为至少具有两个特征:(1)首次承接审计业务;(2)低于正常审计成本价格。从本研究的回归结果来看,创新投资与全样本异常审计费用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之间都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然而创新投资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U型关系并不显著,基于学者们的研究和审计实践来看,这可能是受到审计师低价揽客行为的干扰。
Simon等[ 32 ]学者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后的第一年,审计收费下降了24%,说明首次审计业务中初始审计费用存在折价现象。低价揽客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审计市场中,同时低价揽客的强度和时间持续性各地区并不相同。在审计实践中,因为审计成本很难准确计算,利用审计费用的横截面差异与审计成本高度相关的特点,即当会计师事务所初次承接审计业务时,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低于样本标准差,则可确定存在低价揽客行为。为了排除低价揽客行为对样本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剔除了存在低价揽客行为的样本后再次进行回归。从样本回归结果来看(如表6最后一列),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同时创新投资的一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回归结果都通过1%水平的检验,说明剔除低价揽客行为的影响后,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之间仍然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
(二)对最优创新投资规模的思考
以往学者对创新投资的研究中,多次得出创新投资和其他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企业研发投资存在“加速陷阱”现象,即企业研发在一定范围时可能会给企业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创新存在最优规模,并受所得税税率、资本规模的影响,本研究从异常审计费用的角度再次证实了企业创新投资“过犹不及”的观点。
既然U型关系成立,那么创新投资的拐点标志着企业创新投资最优规模的存在,然而企业是否应该确定最优投资规模呢?笔者认为,相比于确定最优创新投资规模,将U型关系的拐点尽可能向右移动更加的符合现实需要。一方面,创新投资的拐点不仅受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而且受盈利水平、企业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仅从某一个或某几个角度判断创新投资的最优规模未必恰当;另一方面,最优创新投资规模的确定是基于大样本的企业数据回归得出的结果,而对于每一个企业个体而言,受行业、区域、时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优创新投资的规模并不相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这说明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关系的临界点具有情境特殊性,在不同的情境下,临界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基于此,在明确最优创新投资规模确实存在的前提下,相比于确定最优创新投资规模,不如改变企业所处特定情景,使创新投资的拐点向右移动。
七、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创新投资和异常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即在创新投资水平较低时,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负向关系;在创新投资水平较高时,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创新投资与异常审计费用的关系存在企业产权异质性,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相同,且在非国有企业中两者关系更加显著。第三,创新投资对异常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创新投资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更显著,而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的U型关系不显著。
从审计市场效率的角度分析,异常审计费用越小,说明实际的审计费用越接近正常的审计费用,审计定价越能反映审计成本信息,这对审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新投资水平能够对异常审计费用产生影响,通过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关注,一方面可为监管部门及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隐性经济契约”提供线索,有利于维护审计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风险信号,当被审计单位的创新投资水平存在异常时,将对审计独立性带来不利影响,应提高认识并加强风险防范。
从研究结果看,在创新投资处于“拐点”时,实际审计费用最接近正常审计费用水平。因此,基于抑制异常审计费用的视角,企业存在最优创新投资规模。但仅从异常审计费用的角度来考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宏观经济环境、政府政策以及公司治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同时企业性质、所属行业、所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导致U型关系的“拐点”存在较大不同。
【参考文献】
[1] 陈安,巩鑫.减税降费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会计之友,2024(5):116-124.
[2] 宋广蕊,马春爱,张媛媛,等.企业创新投资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5):109-117.
[3] 邓江花,张中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投资[J].软科学,2021,35(6):23-28.
[4] 鲁清仿,王浩然,刘万丽.管理者权力、技术创新与审计风险溢价[J].中国软科学,2020(10):137-144.
[5] 戴雨晴,李心合.管理层权力制衡强度、债务约束与企业创新投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73-82.
[6] 戚振东,林婧.创新驱动下的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审计[J].经济与管理,2020,34(4):88-92.
[7] HRIBAR P,KRAVET T,WILSON R.A new measure of accounting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4,19(1):506-538.
[8] 李秀丽,张琳琅,李岩琼.企业创新与审计费用[J]. 会计研究,2023(6):167-178.
[9] 李姝,杜亚光,张晓哲.审计师行业专长与企业创新:基于管理层信息环境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21(1):106-115.
[10] 董红杰,秦梦凯.高管激励、审计质量与企业创新 [J].会计之友,2023(14):28-34.
[11] 高瑜彬,毛聚.财务总监权力与异常审计费用关系研究[J].审计研究,2020(1):113-121.
[12] 张子健,甘顺利.异常整合审计费用改善了谁的审计意见:内部控制抑或财务报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2):54-64.
[13] 郑军,林钟高,贺建刚.企业创新的专有性信息传递困境与纾解:基于审计师选聘视角的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1):37-51.
[14] DOOGAR R,SIVADASAN P,SOLOMON I.Audit fee residuals:costs or rents?[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5,20(4):1247-1286.
[15] BRONSON S N,GHOSH A,HOGAN C E.Audit fee differential,audit effort,and litigation risk:an examination of AOR firm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7,34(1):83-117.
[16] 宫义飞,罗开心,龙思橼. 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1):56-67.
[17] 杨春子.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IPO定价效率:基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差异比较[J].财会通讯,2023(11):51-54.
[18] STANLEY D J,BRANDON M D,MCMILLAN J J.Does lowballing impair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client accruals surrounding analyst forecas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5,34(6):625-645.
[19] 万源星,王克敏,闻人泱泱,等.企业研发操纵行为与审计费用[J].审计研究,2023(2):99-111.
[20] KRAUB P,PRONOBIS P,ZULCH H.Abnormal audit fees and audit quality:initial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audit market[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2015,85(1):45-84.
[21] 张友棠,熊毅,曾芝红.异常审计收费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经济租金还是审计成本[J].审计研究,2019(2):82-90.
[22] 朱宏泉,朱露.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与IPO定价:基于A股市场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3(4):55-65.
[23] 许亚湖.租金性异常审计费用影响审计质量吗?[J].会计研究,2018(5):90-96.
[24] 余玉苗,范亚欣,周楷唐.审计费用的事前确定、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20(2):67-75.
[25] 邢璐,孙健敏,尹奎,等.“过犹不及”效应及其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4):719-730.
[26] 林晚发,周倩倩.异常审计费用与债券信用评级 [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8,33(6):48-57.
[27] 姜涛,尚鼎.公司诉讼风险对审计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异常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的证据[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0,17(3):13-22.
[28] DEFOND M,ZHANG J.A review of archival auditing researc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4,58(2/3):275-326.
[29] 梁彤缨,陈昌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资:融资约束和股权激励的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20, 39(1):23-32.
[30] HAANS R J F,PIETERS C,HE Z.Thinking about U:theorizing and testing U- and inverted U- shaped relationships in strategy research[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37(7):1177-1195.
[31] 陈欣,宋玉禄,李振东.频繁并购重组与异常审计收费[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0,17(3):23-32.
[32] SIMON D,FRANCIS J.The effects of auditor change on audit fees:tests of price cutting and price recovery[J].Accounting Review,1988,63(2):25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