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要注重全面从严治党。在此背景下,各事业单位面临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着手加强内部控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事业单位在如何解决当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发挥内部控制的实际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推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探讨。鉴于此,本文介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原则和内容,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监督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我国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承担着特定的社会管理及服务职能。在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能进一步提升其风险防范水平、使内部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等。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并以事业单位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除此之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关指示,如完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和新形势同频共振等。事业单位应结合当前内部控制实际情况,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并结合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及时改正问题,采取合理的内部控制策略,为单位高效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现行制度下,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d/IZInC1o9W2NsCgzpSI4DzuU4eGCUSTn46sFDqtP8E=第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与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如决策、质检和监督等,通过执行全面内部控制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
第二,重要性原则。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重大风险,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第三,制衡性原则。执行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保证各部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行政部门等[1]。
第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不能一成不变,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同时参考国家政策以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变化等,持续性调整和管理内部经济活动,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修订和完善。
2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容
第一,预算业务控制。在执行预算业务控制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各部门均需要发挥作用,如财政部门、归口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收支业务控制。事业单位需要对收支业务严加控制和管理,保证业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收支管理制度、收入归口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票据管理、印章管理、支出审批、支出审核、支付控制、会计核算控制及支出报告与分析等,事业单位需要以内部控制整体要求为参考标准,对业务控制程序进行实时优化和改进,防止出现收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形,同时确保核算结果真实客观,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第三,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该业务主要由计划申报、采购实施和验收结算构成。要实现预期的政府采购业务控制目标,事业单位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采购预算编制合理,明确采购需求,采用有效的采购方式,严格管理招投标等。除此之外,还应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促使采购预算合法合规地开展,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在执行采购工作时,事业单位应确保过程公开透明,防止出现不必要的人为介入。有必要时也可以采用集中采购的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过程的公正性。此外,事业单位需要对采购验收流程做出优化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分离资产接收和验收岗,避免相关人员谋取私利,保证采购质量。
第四,资产控制。资产控制要确保各岗位职责划分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应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同时保证相关资料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如票据、货币、资金、印章等。对于固定资产的控制,保证资产配置符合国家规定,有必要实施分工和授权控制、取得和验收控制以及使用和维护控制等,并坚持责任追究制,实现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目的,防止资产被滥用或盗用,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于对外投资的控制而言,应合理划分岗位要求和职责,并完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同时加强日常监督和管理等,保证对外投资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增强投资行为的合理性及规范性,并从中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保障资产安全且完整[2]。
第五,建设项目控制。建设项目控制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即工程立项、工程设计、工程预算、工程招标、工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要想保证建设项目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事业单位必须健全项目控制制度,并根据规定和要求设置各个内部控制岗位,做好决策审核及招标等相关工作,确保决策投标建设及验收等各环节合法合规。
第六,合同控制。合同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合同控制而言,事业单位应做好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价款结算、合同登记、合同纠纷等工作,避免自身利益受损,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3.1 内部控制认识较为淡薄
第一,内部控制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无论是基层人员还是高层领导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难免存在不足,部分人员忽略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以发展为最终目的,忽略了内部控制宣传工作,导致单位内部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3]。
第二,由于受到认知薄弱的影响,部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只需要财务部门负责即可,要求财务部门全权负责内部控制工作,其他部门无需参与,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很难真正落实。
3.2 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短板效应
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具体效果通常由最薄弱的环节决定。内部控制属于全流程控制,假如内部控制体系或制度存在问题,那么内控效果可想而知。例如,部分事业单位受经验主义影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以收支管理或采购管理为重,忽略了资产管理及绩效管理等工作,由此引发内部控制短板效应。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表现出内部控制体系短板效应,也就是说现有的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有关资产管理的规定不够全面,如资产台账更新不及时,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账实不符,导致资产损失等。
3.3 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化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而言也非常关键。但是现阶段许多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落实内部控制过程中各环节衔接不到位,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共享效率较低,内部控制因此受到影响。
第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长时间未更新,大部分设备陈旧且落后,导致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负担重且效率低下。
3.4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缺失
第一,从内部监督角度来看,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是财务部门,许多事业单位未建立专门的内部审查部门,内控制度的实际作用难以充分发挥;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审计部门,但部门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领导监督依然占主要地位并发挥主要作用,审计部门成为摆设。
第二,从外部监督角度来看,监督主体是审计局和财政局,在监督环节又以审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为核心,忽略了评定制度和单位内部需求的匹配度,上述问题造成内外监督机制漏洞百出,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内部控制质量大打折扣。
4 改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策略
4.1 转变传统理念,提升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要保证内部控制达标,首先要从意识层面着手,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树立新的理念,督促相关人员也具有正确的态度和认知,为实现预期的内部控制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角度来看,要正确看待内部控制,明确其重要性,及时反思并总结实际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概括其中的问题,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及时解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避免事业单位发展受阻。
第二,做好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日常工作。比如建立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规定,督促各部门人员都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控制与自身工作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在此过程中,领导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坚持以身作则,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培训,不断完善人员的知识体系,提升全员内部控制意识,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4.2 完善内控体系,提高内控效率
优化内控体系也是提高内部控制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应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按自然年进行更新。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并参考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制度的执行实情,全面总结并概括潜在的风险因素,实现对风险的高效识别及评估,防止留下死角,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全部经济活动[4]。
第二,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控制效果,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实现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对此,事业单位应科学划分各岗位职能,合理分配各人员工作职责,并督促相关人员严格按制度行事,防止暗箱操作。
第三,事业单位应保证各部门及岗位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且相互制衡的格局,引导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出现问题时,便于追究责任人,并提出可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造成损失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或责任人要负责到底。
4.3 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内控系统
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
第一,事业单位应发挥大数据、云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内部控制相关系统,如预算管理系统、业务数据统计系统等,为实现业财融合做好铺垫。
第二,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一套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自身管理需求为前提,在设计管理模块的过程中,促进各部门的协作和沟通,规避信息壁垒,实现信息高效传输和共享,保障内部控制工作高效开展。与此同时,针对原本效率低下的工作模式,还应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作出调整和改进,使原本复杂的流程得到简化和完善,如衔接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等,建立一套健全且高效的办公系统,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强化内部控制作用。
第三,内控系统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内部系统。此外,还应加强对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对外引进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对内加强信息技术培养,提高人员综合能力,建立复合型人员队伍,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4.4 优化监督机制,落实内控工作
优化监督机制,为落实内控工作并达到预期的控制效率助力,事业单位可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从内部监督角度而言,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需求,选拔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由此构成审计部门,并实现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的相互分离,该部门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事业单位日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高效捕捉其中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策略,及时化解风险。与此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违反相关制度和要求的行为,并在第一时间给予警示,快速调整操作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真正落实[5]。
第二,从外部监督角度而言,事业单位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形成协同联动小组,共同监督管理内控执行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共同思考解决策略,使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完善并真正落实,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第三,监督环节应该发挥数据化平台,对相关信息和资料进行实时收集、汇总、分析,整合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消除风险,为事业单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而言尤为关键,能提高其管理水平,助力其高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进而推进其长效发展。但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薄弱点,包括内部控制认识较为淡薄、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短板、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缺失等。本文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转变传统理念,提升内控意识;完善内控体系,提高内控效率;应用信息技术,完善内控系统;优化监督机制,落实内控工作。希望事业单位能精准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逸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J]. 内蒙古统计,2023(1):37-39.
[2]王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J]. 纳税,2023,17(6):37-39.
[3]王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3):54-56.
[4]黄丽娟. 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及改进要点[J]. 财会学习,2023(5):165-167.
[5]王俊.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财会学习,2023(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