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

2024-09-30 00:00:00刘崇丽
天津教育·下 2024年8期

在新课改背景下,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实用的教学手段,通过任务的形式推动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和实际操作中获得知识的交叉迁移和内化。以单元教学为核心,项目式学习在互动场景、学生的认识发展以及创造性延伸等方面,打造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协作性的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成果的实效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全方位提高。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分析项目化学习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

一、界定学习主题,设置单元教学目标

(一)设置学习主题,做好教学引导

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项目化学习相融合,打造分阶段、渐进式的教学环境,让教学过程以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的方式,深入融合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三年级上册围绕“美丽的校园”“秋日的风光”“大美祖国”等主题进行教材编写,这些主题都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需要而设计的,同时也是项目化教学的着力点。在设置项目化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将学校景观和自然景观作为驱动任务,使学生从观赏自然景观的角度来观察校园景观。在这种主题任务的驱使下,项目化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又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正确应用,学生在实际中的体验得以实现,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内化,改善学习效果。

(二)明晰教学目标,凸显教学主旨

在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上设置教学目标,就是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其与项目化学习性质相融合,将多个环节的教育情景引入其中,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课程内容和学习重点。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围绕神话传说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领略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深邃哲理,并以主题写作为载体,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制定教学主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神话故事中的角色当成写作对象,如“各位,假如让你们与神话中的角色相处一天,你会选谁?”这种项目化学习的方向性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实践中,学生需深入剖析神话传说中人物的思想,并判断这些思想是否与自己的写作思路相契合,以此来提高搜集、整理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这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积极意义。

二、凝练核心知识,重组单元教学内容

(一)统整单元—确认核心知识

教师应采用“双向并进”的教学策略,全面考虑课文的核心主题,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从而加强教学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在营造教学环境和设计驱动任务时,教师需致力于将语文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提升至“内涵挖掘”,确保学生在“项目驱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充实的学习体验。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建立教学动力系统,将单元中的人文主旨表现出来,引领学生深入感悟课文的深层次寓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从而引发内心的共鸣。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为例,该单元主题深刻揭示了“舐犊之爱”与“父母之情”,而相应的写作活动则是以“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更能够有感而发,深刻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在进行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将核心的教学目标转化为项目推进的核心动力,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知识激发点融为一体,全方位地渗透至每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以此帮助学生在词汇学习上取得积累,并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优化单元—罗列教学内容

教师在深刻领会单元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准优化。依据教学体系所指引的方向,促进教学核心与学习要素的灵活对接,保障单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并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进行适度拓展。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引领学生获取更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知识。在本单元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传说创新编写”作为项目活动,让学生在续写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但是在分组时要确保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这种项目化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汇总所有成员的想法,最终形成写作素材。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若有意见分歧,则需要在小组内集体商议哪种融合方法更加合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拓宽学生视野。借助团队协作或团队对抗的形式,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和吸收单元知识点。

(三)整合学段—突出教学重心

实现学科间的融合,意味着将不同单元知识点进行串联,并对教学中所包含的重难点进行剖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年级学生的阶段性发展需求,但这种形式也导致知识点碎片化。因此,教师应该跳出“小单元”的范围,从宏观的“大单元”教学观念出发,深入分析单元教学的焦点。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其写作的中心议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展现”,要求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人或事,通过文字形式把快乐、触动、振奋、期盼、满足、惊慌、愤慨等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托已掌握的知识,将自己遭遇的种种情况和内心体验详尽地描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作文已经趋于成熟。但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材中,同样存在与情感表达相关的写作话题,这些话题呈现出逐级提升的趋势。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话题衔接起来,一并作为促进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任务。

三、搭建高阶任务,理清单元教学流程

搭建高阶任务的核心在于将项目式学习与课程单元紧密结合,打造出一个既具引导性又规范化的学习环境,借助任务驱动的手段增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透彻的掌握。

(一)成果驱动:巧设项目任务

教师在设计项目式任务时,应依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创设教学情境,融合驱动目标,确保教学成效能全面反映项目式学习质量,并逐步从基础层次向中等层次递进,直至达到高级层次。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其课文主题围绕“家园情怀”展开,旨在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英雄人物,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其爱国情感,进而促进深入学习。单元课程的项目式设计是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项目,确保在进行知识整合时可以用项目列表的形式,辅导学生剖析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接下来的教学拓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思路驱动:完善教学流程

项目式学习流程的设置应该能够体现各种任务构建的前期准备、中程执行与后续评价的教学架构,目的是打破传统课堂教授与实际操作之间的隔阂,依托于教学单元和课程目标实施全方位推动,帮助学生全面吸收知识。在具体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学生需通过任务清单逐步进入成果展现阶段。

(三)融合驱动:建设项目活动

在设置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需求,确定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导向。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从教学目的出发,四年级学生对神话故事已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等环境的熏陶下,甚至可以背诵一些神话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和作业展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为此,在项目化学习活动的构建中,教师可以将活动体系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部分,在课堂内,教学活动以“课内故事我会讲”“我喜欢的故事我讲”“我继续讲”等方式进行;在课堂外,教学活动可以围绕阅读计划进行,通过小组讨论、整理故事逻辑、探索民间传说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独特魅力的深入感受。

四、整合资源,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

(一)从要素出发设计问题

在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语文元素与跨学科融合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将不同年级和单元中的知识点有机串联,形成一个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教学框架。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编排课文时,以“艺术之美”为主题,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而写作教学目标则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特长,将重点部分写具体。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年级下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设计“我是一位小小鉴赏者”主题,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我们学校即将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届时将有很多艺术品,作为一个‘行家’,你可以鉴赏任何一件艺术品,并归纳出其特点和艺术成就。”这样做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语文要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深度探究,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从学生出发设计问题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完成兴趣。在项目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难点以及单元语文要素的相关点进行全面考虑,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全情投入。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革命岁月”是核心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包含大量的知识和强烈的价值导向,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无法充分领会课文中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无法体会当时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人与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可有效应对上述挑战,教师应精心规划,设计如“传承红色传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传承者”之类的教学活动,融入多样化的影视资料和史实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要素在实践中应用。

(三)从现实出发设计问题

学生是在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教师要将课本内容与现实世界紧密地结合起来,适时地融入一些热门话题。以六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为例,教学核心围绕“绿色环保”展开,教师可以根据环保的当前形势进行设计,重点描述现阶段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如“立志成为生态守护者”“草拟一份环保倡议书”等,鼓励学生整合课堂内外的信息,学习撰写倡议书,并投身到环保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成为爱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评价跟进,以学生为主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过程性评价需要利用不同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评价时,应当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课题,精心设计相应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提倡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以过程导向的评价为主,适时补充阶段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探索知识、解决难题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评价时,教师应着重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多元性和实际效果,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成长与进步,要将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其中,从而达到“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的效果。

(一)评价的全程性

教师要将评价落实到项目化学习的整个过程,比如,在评选“环境保护小守护者”时,先设定一个评价指数,这个指数要以语文元素为依据提炼出来,与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相对应。所谓的“评价指数”,实际上是“支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在完成各项项目挑战的过程中,都能够依据指标进行自我评估与思考,从而构建一个逐级提升的评价机制,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发展能力。

(二)评价的多维性

在评价环节,项目式学习要求多元视角,既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技能,又关注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评价不仅包括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涵盖表达能力的评价,旨在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评价目标方面,可划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在评审形式上,可区分为现场评价与网络评价,网络评价再细分为“点赞”“浏览”以及“留言”三个主要类别。从理论层面来看,评价的立体性越丰富,评价结果就越趋向客观和可靠,更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素质。

(三)评价的应用性

评价结果既可以体现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成绩,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评价的作用最大化。以“我是环境保护的小小守护者”为例,在本次活动中,评价结果为“选出最佳的《倡议书》”,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倡议书》贴在适当的位置,或是通过邮件发给相关部门,让倡议书成为一种实际行动。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打牢基础的基础上,使教与学充分衔接起来,理清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项目化学习将单元教学内容作为载体,起到引导作用,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性的学习,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