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

2024-09-30 00:00:00陶海燕
天津教育·下 2024年8期

在语言教育中,阅读为输入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获取语言知识、提升语言技能;写作为输出环节,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将相关语言知识内化吸收,继而正确合理使用语言技能。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读写结合,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语言学习主题具有统领与联结其他知识内容的重要作用,能够为英语语言学习与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因此,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初中读写结合教学应当以单元主题为出发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语言、文化等知识,并通过写作练习,将内化后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诉求

《新课标》对于主题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的实践诉求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需求,二是实际的教学改革需要。

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来看,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能力之一。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改革需求来看,传统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创新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情境创设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融入读写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具体而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诉求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主题语境的创设。在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背景和深层意义。

第二,强化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需要教授学生预测、推理、总结等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突出写作技巧的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跨学科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资源,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

第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读写学习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同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的连接点在于作者与读者间的信息传递与接收,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读写结合教学需要围绕单元主题,对阅读语篇进行深化理解,通过多元阅读理解,帮助学生吸收阅读语篇中多层次的语言信息,针对不同语篇的文本特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过程中。

(一)整合单元教学,探究主题意义

当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版初中《英语》从编写体例上来看,以主题为出发点,将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集合编写于同一单元下,这种编排为教师开展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下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基础创设语境,将学生能够利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目标,对英语知识与技能进行拆解与重构,形成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单元主题内容。实践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语言、意义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索,提高学生的评判与鉴别能力。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写结合教学就是需要教师从语篇阅读出发,从读、写内容的契合点着手,促使学生获得与阅读语篇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输入,结合生活化的语境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个性化语言输出。

以八年级下册“Unit2 Newspaper”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在初读语篇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1.The passage is probably about a school newspaper.

2.The students in the picture are having a meeting.

3.The students’hands are up because they want to ask questions.

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进行语篇阅读,能够快速了解语篇内容,了解阅读语篇的宏观结构,结合语篇内容分析单元主题。随后,教师可以根据Newspaper中的六要素,即“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为学生设计详细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语篇主题,具体问题如下:

1.Who attended the meeting?

2.What did they discuss at the meeting?

3.When did they hold the meeting?

4.Where did they hold the meeting?

5.Why did they hold this meeting?

6.How did they discuss it in the meeting?

教师结合新闻要素内容设计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内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上述问题,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闻的写作要求。

(二)多维研读语篇,明确读写目标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开展基于主题意义的读写教学活动时,对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基本学情将其拆解、重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拆解和重构过程中明确读写目标。为了更明确读写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分析语篇:语篇的主题与内容是什么?语篇中传递出什么意义?语篇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以及语言特点分别是什么?以从多个层次了解阅读语篇主题的意义,进而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Newspaper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需要分析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在本单元中,主题是“Newspaper”,语篇内容主要涉及报纸的特点、结构、新闻报道的要素等。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报纸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标题、日期、作者、正文等,以及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如事件、地点、人物等。其次,教师需要解读语篇中传递的意义。报纸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及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具有教育意义的热点新闻,根据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和学习能力,翻译成适合学生当前学情的英文报道,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促使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国家政策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眼界,引导学生了解当下新闻写作的结构与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篇中的意义,并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新闻报道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最后,教师需要分析语篇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报纸的文本特征包括标题、日期、正文、图片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报纸的整体结构与表达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文本特征,了解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通过以上步骤的多维研读,教师可以明确以下读写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报纸的基本构成元素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理解它们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政策,并思考新闻报道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3.学生能够分析新闻报道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自主阅读其他英文报纸或新闻网站,开阔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三)关注过程写作,设计读写活动

在英语阅读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文化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梳理阅读语篇内的知识与技能,整合文章结构。在写作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与语篇主题相符的写作内容,更需要从语篇主题、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写作提纲。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获取”转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写作水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推动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独立写作,实现写作能力的显著提高。如布置以下写作内容:

Information about a celebrity can be collected through libraries, memorial halls, the Internet and other channels. Refer to the news structure in reading, try to use the words and grammar learned in class, and the number of words should be more than 100.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由小组讨论推选出想要介绍的人物。随后,小组成员相互探讨,确定写作思路,共同学习阅读语篇的英语知识。小组内各成员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人物信息进行搜集、汇总,最终整理出符合文本结构特征的内容。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关注文本知识、篇章结构、语言表达以及书写等多维度的内容,教师可以制定写作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四)构建多元评价,优化写作技能

为了推动学生读写技能的内化吸收与外化行动,确保读写结合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首先,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需要对初稿进行细致审阅,重点关注内容是否符合主题、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结构是否清晰等。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指出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初稿进行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检查是否存在拼写、语法等错误,以及是否存在表达不清等问题,并根据教师的指点尝试自行修改,以培养自我纠错能力,提高英语写作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审视作文内容,发现自身思维逻辑中存在的盲点。同时促使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全面提升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在互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监督与指导,确保互评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最后,为了促使学生外化行动的提升,教师可以定期展示优秀的作品,可以是优秀范文,也可以是具有创新性的段落或句子。作品展示行为能够使学生获得满足感,进而推动其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英语写作技能。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初稿,提升了写作水平,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不断强化自身的英语读写能力。

三、结语

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需要潜入教材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感受教材的内在价值,寻找能够引发学生共鸣的切入点,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内容和形式,引导其发现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同时,教师需要根据主题意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在写作方面,教师需要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合适的写作任务,为学生提供写作策略指导,帮助其构建清晰的写作框架和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教师不能囿于课本内容,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喜好,合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形成终身的英语读写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