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单元整体 构建高效课堂  

2024-09-30 00:00:00崔玲
天津教育·下 2024年8期

大单元教学设计以整合学科内容、突出主题、贯穿多个教学单元为特点,通过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内容。本文就依托大单元教学理念,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借助大单元教学整合知识点,从整体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科学优化教学环节,系统整理教学资源。同时,聚焦单元整体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打造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语文课堂,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运用意义

大单元教学是指将学期教学内容根据主题进行规划和重新组织,区分为几个不同的大单元,旨在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大单元教学将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围绕特定主题或教学目标展开,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将大单元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语言实践与运用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化、结构化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单元引领下建立语文学习自信心,从而逐渐形成整体学习意识,积累大量的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阔视野的基础上形成核心素养。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一)整体预习,明确单元主题

大单元教学是通过系统思维来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以及组织,借助设计任务、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快速掌握和内化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导向,以大主题为核心,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整合、重组或开发形成明确主题,之后再统筹设计目标任务。因此,大单元教学的开展首先需要进行整体预习,通过单元课文内容明确大单元学习主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对文章形成整体和全面的认知。同时,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内容,以明确单元主题的形式,为学生指明大单元学习方向,帮助学生在单元引领下掌握学习技巧,建立整体知识结构。此外,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单元主题,以主题为引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白鹭》《落花生》《桂花鱼》《珍珠鸟》等课文。首先,教师以“万物有灵”为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预习环节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如《白鹭》作者借助诗意描写,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白鹭的欣赏;《落花生》作者运用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珍珠鸟》运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谊。其次,以“万物有灵”为主题,深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积累蕴含情感的句子。最后,当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大单元主题,并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二)构建主题,明确单元目标

大单元主题涵盖了不同的领域和知识点,如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了解每篇课文的主题、体裁、写作特点等,确定每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与教材内容,以主题引领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目标引领下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此外,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朗读训练、写作指导等。总之,教师应基于主题引领明确单元目标,通过单元主题与目标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促使学生在大单元引领下深入掌握语言知识,进而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等课文。教师可以以“民间故事”为单元主题,依托单元主题引领,为学生明确单元目标。习作训练目标:通过学习民间故事,掌握提取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并尝试缩写故事。在缩写故事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摘录、删减、改写、概括。阅读训练目标:学会精读、略读民间故事,能正确分析故事内容,并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复述能力。能力目标:认识并掌握单元内的生字词,并能快速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同时展开联想,结合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景。以此借助大单元目标的制定帮助学生深入单元文本学习,加深理解,促使学生正确体会故事内容。

(三)基于目标设计单元任务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个单元”作为教学开展的基础,按照学科的课程标准,以“整体单元”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大单元主题情境为依托,实现文本整体教学,并辅以恰当的课外延伸,以此彰显大单元主题之间的紧密关联,实现课内外资源的衔接与高效整合。同时,教师应基于目标引领,为学生合理设计单元任务,保证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此外,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合理建构,认真分析单元内的主要知识点,构建起契合大单元主题的知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实现前后知识的有效串联与迁移,达成深度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首先,教师可以以“父母之爱”为主题,展开大单元学习任务设计,以驱动任务为引领,帮助学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其次,设计大单元学习任务群:体会文中的场景描写,感悟文本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阅读单元文本,掌握父爱与母爱之间的不同;以阅读为主,总结文中描写场景与细节的句子;联系自身实际生活,尝试探讨父母对自己的爱;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学会与家长正确沟通与交流。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单元内容,并共同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以此促使学生感受父母的真情,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四)结合任务,构建单元情境

大单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融合,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应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构建单元情境,借助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创新能力,并通过跨学科性的学习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等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依托情境创设引入单元内容,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无疑更加有利于后续学习活动的进行。此外,情境创设需要遵循学生的兴趣与实际发展,深入融合教材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情境,以情境为引领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助力小学语文课堂大单元教学模式深入开展。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等课文。首先,教师可以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单元情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搜集关于“红色革命文化”的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生平与历史背景。其次,教师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影频,带领学生参与到当时的场景中,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同时,为学生准备革命题材的书籍与影片,让学生在朗读与观看中培养爱国精神。最后,小组合作,分析单元内诗歌与文章的结构特点,并在分析中概括主要内容,学习点面结合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五)解读内容,拓展单元资源

大单元教学比教材所学的单元内容有所精简,教师合理利用节省下来的教学时间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补充语文教学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课外资源的选取上,教师应当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筛选与每个单元主题教学重点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师要深入解读大单元文本内容,以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资源融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还要秉承开放性、整体性的大单元设计原则,将不同的语文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保障学生在大单元教学的引领下,形成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有效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深入感悟语文的内涵。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等课文。首先,教师需要将阅读贯穿于大单元教学中,并围绕“恰当阅读”展开教学编排。《竹节人》一课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介绍了天体知识,《故宫博物院》一课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其次,教师依托不同的题材为学生拓展单元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掌握写玩具制作指南的方法(依托网络资源进行玩具制作指南的写作);思考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以及人类能移居至火星吗(搜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为家人设计参观故宫的具体路线(结合网络中的旅行计划,合理整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路线的设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侧重对单元内文章的阅读,掌握不同题材的阅读方式,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六)读写结合,提升单元效果

“大单元教学”以其整体性、情景化的特点,引领学生在一个广阔而深刻的学习领域中深化认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语文要素”为核心,采用“整体教学”的方法。同时,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合理地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读写结合,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语言与感情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借助读写结合的形式有效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与理解能力,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中,本单元包括《夏天里的成长》《盼》等课文,教师可以以“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专题展开教学设计。首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并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事例。其次,当学生掌握文本中心思想后,引导其学习文本的写作结构与技巧。同时,引导其积累文本中的语言与描写手法。最后,展开“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习作练习,引导学生了解单元文本中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习作题材,通过选材后的交流与互动探讨习作建议以及习作结构,以此借助大单元教学实现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七)培养素养,完善单元评价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法,旨在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在大单元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核,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小组合作项目、反思日记等,以借助大单元评价帮助学生加强课堂反思,促使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正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有效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今后高效学习提供助力。

例如,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依托学生的学习表现展开综合评价。首先,教师评价:分析学生大单元学习环节中的态度、效果、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学习环节中的合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反思设计的教学主题、目标、任务,通过及时革新推动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指导。其次,学生自评:评价自身对单元生字、生词、文章结构的把握是否准确;检查自己是否能够理解课文作者的意图、情感以及文章主旨;评估自己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最后,学生互评:学生挑选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借鉴其学习方式,积累学习经验,以此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三、结语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全面和深入的教学模式,具有主题性强、连续性强、系统性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教师应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合理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大单元教学理念,落实小学语文课程要求,做好大单元设计与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意义的语文学习体验。同时,根据学生需求与学习特征搭建结构化的学习体系,保障大单元教学有效开展,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