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走向深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个性化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依然存在演绎课件、教学设计浅显、教学过程满而飘、环节或活动虚置、知识传授机械和想当然、作业缺乏有效设计等现象。学生的学习停留于机械学习、死记硬背、无意义学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等浅层化、碎片化、形式化的阶段,这些都势必影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深度教学,寻找理想的课堂样态
深度教学的根本是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凸显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促进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挖掘知识内涵的价值,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走向深度,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以深度学习为目的,运用历史思维,紧扣历史学科的本质,使历史知识成为学生的骨骼血肉,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精神财富。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堂的理想样态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深度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以多元化和情感共鸣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度教学下理想的历史课堂教学样态基于教师深度的课程理解、教材运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
(一)解读教材基于课程理解
课程与教材存在紧密联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课程的物化构成部分,其内容必然反映前期课程研究的结果”“教材是联系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教材也是课程创新的动态过程的物化构成”。深度理解课程和解读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深入解读历史教材,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历史课程的内容,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分析课程内容结构、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碎片化、教学无序化、设计浅表化等课堂教学现象;而理解历史课程,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教材,避免产生只让学生机械读、划、背、记等扼杀其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违背学科教学宗旨的教学行为。教师应在深刻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解读历史教材,以便课程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探究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探索历史规律等,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历史研究基于教学实践
历史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历史研究可以拓宽课程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能够为历史研究提供启迪和资源,只有将其融入教学研究才能促进教学的深度发生。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史学研究的新动态,不断丰富自身的史学知识,通过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等深度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设计,在“实践—反思—研究—再实践”循环中使其成为下次深度教学的起点。
事实上,历史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研究教材和课标,应抓住学科的本质,将课标蕴藏的理念和思想贯彻于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教材,不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研究学生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维,在不断反思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多关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的新成果、新认识,并对其进行广泛吸收和整合,更新知识结构,厘清某些过时甚至是不准确的观点”,避免课堂教学机械和想当然,力求通透、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接纳新观点、新认识、新结论,提升自己的史学功底和教学水平。
二、深度教学,寻找理想的教学策略
教师的深度教学不仅要准确把握课堂深度学习的内涵,依赖深度的教学研究,还要基于对学情的分析,研究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终端、主题教学设计、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策略,结合课时教学和单元教学进行教学渗透、精心设计和系统实施。
(一)研究中考真题,让命题立意深度融入课程实施
按照教育部要求,中考将逐步实现省级统一命题。“全省中考统一命题”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在教育部、教育厅的工作要点中,成为教育部门在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山东省的计划是2024年实现语文、数学两科全省统一命题,2026年实现9科统一命题,到2026年省内六三学制地区全部使用省统一命题,2027年五四学制地区使用省统一命题。
初中历史教师,尤其是九年级历史教师要关注中考动态和政策变化,课程实施中落实命题立意有利于更新历史教学理念,强化历史学科育人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推理教学,激活历史课堂。中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教师应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立意,问题设计具有情境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让学生在合适的、真实的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科能力,在迁移、创新和反思中提升学科素养。研究历年中考真题立意对课时教学制定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核心知识、渗透命题立意、把握命题方向、链接中考训练、促进教学评、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意义重大;同时,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单元学习任务、制定评价标准、采取逆向教学思维设计问题、依据预期学习结果设计教学过程等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且便于教师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构建学科体系,促进教学深度发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后,中考历史试题命题走向素养立意,这种导向引导初中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基于中考真题进行研究,从试题的知识维度、情景设置维度、能力考查维度、学科素养维度、问题设置维度、价值引领维度等多方面开展中考真题研究,仿制、改编、自制教学达标试题,提升命题能力,发挥命题对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
(二)围绕学习主题,让课标理念深度融入教学设计
在初中历史课程七大板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围绕发展学生素养,在筛选整合和重组优化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历史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新课标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正确的思想统领学习主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方式把握历史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核心素养”。按照历史时序,以学习主题呈现历史进程,是历史课程的基本结构。教师结合“由若干个相对独立、前后联系的历史时代单元或专题单元组成”的历史学习主题,主题教学设计要走进课标、耕读课标,把握课程的精髓,践行课标新理念、新思想。学习主题教学设计过程应聚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改变以往单纯识记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机械地列出三维目标表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大概念教学、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并将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建立联系,引领学生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避免历史教学碎片化、浅层化、形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趣味性的讲述、驱动性的任务链、挑战性的教学活动、直观性的教学情境等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法,拓宽历史教学路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历史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三)综合课程内容,让系统思维深度融入单元教学
简单来说,系统思维就是将问题看作一个整体,注重分析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思维应该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思想,即应“注意从整体的高度思考研究对象组建学习单元,并将整个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一个整体性的任务,从学习单元的选择与重组、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分解、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学习状况的评价与反馈甚至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采用“望远镜”“放大镜”思维,从全局视角思考教学问题,综合课程内容,整合教材知识,建构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凝练“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能与学生生活和思维水平密切关联,能整合统编教科书内容,能贯穿整个学习单元逻辑主线”的单元核心问题。
教学问题设计依据单元核心问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如史料研习、历史论证、历史影像、实地观摩、时政热点等,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核心问题、达成单元教学目标的单元学习任务,提出递进性的探究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分解核心任务,明确学生学习的子任务,构建教学活动任务群。教师要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的需要,利用单元学习工具,如思维导图、表格、时间轴(年代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单元作业设计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如中考链接、制作单元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列表比较历史事件、开展辩论会、撰写史论结合的小论文等任务,预设与相应教学任务活动相匹配的评价量规,便于融评价于教学活动之中,以监测、反馈、诊断和调控教学活动,有效避免作业虚置。追求历史深度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能力。探究是实现深度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气息;还可以设计一些历史探究任务,让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在深度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塑造,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是课堂问题设计要能让全体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问题的设计要明确而具体,便于学生领会要求,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去认识历史、探究历史;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学生的认知势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梯度性,能够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体验、锻炼新能力。
让全体学生的学习深度发生,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课堂教学资源捕捉能力,困惑是学生发生深度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解决预设问题的困惑在哪里。当困惑问题确定后,教师要提前预设解决问题的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以实现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有准确的学情研判能力,和学生一起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差异,在学生在团队互助下沿着教师设计的任务发生正向位移。
三、结语
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走向深度,使历史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的骨骼血肉,成为学生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精神财富,是对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提出的巨大挑战。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科教材理解、教学目标厘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实施等进行精心设计,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指向滋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能力与史学理论水平,在自身深度学习和深度教研中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