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如何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t

2024-09-30 00:00:00姚辉华
天津教育·下 2024年8期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将其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来展开,不仅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了学科教学内容的扩充,也为课程赋予了新的内涵,有效改变了以往道德与法治课程德育内容缺失的问题。但是,就目前学科教学的形势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忽视了良好德育环境的建设,导致学生对学科中德育的融入和渗透关注度不高”“对于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缺乏深度挖掘,现有的德育资源难以满足学生的德育需求”“忽视了真实德育情境的构筑,导致学生很难真正融入德育当中,获得良好的德育体验”“学生思维受限,缺乏主动实践意识,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关联,影响了学科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对课后的反思缺乏关注,很少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入手进行课后反思,加上反思效果不佳,无法提升德育效果,导致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影响”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科德育工作的实效。作为教师,需要在综合分析当前学科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可以指导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进而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德行。

一、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德育贯穿学生整个求学阶段,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手段,多尝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一德育,不仅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符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有效满足了素质教育的一般要求。因此,不少教师开始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而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其效果和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培养继承优秀传统美德之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相关著作和思想不断地丰富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德育内容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接受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其二,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之人。立德树人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很好地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了“五育并举”的方针,而且对于学生良好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帮助,让学生能够秉持良好的德行去学习学科知识,真正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德育方法

(一)重视良好德育环境的建设

在小学阶段,为了让德育更好地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从良好德育环境的建设入手,适时地开展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政知识,在活动中掌握做人的道理。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内容的同时,应从多个方面开展德育工作。

其一,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例如,在“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教学中,教师从教材出发,在指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适时地在课堂上组织了一次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去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历史资料等,在理解中秋节来源的同时,集中整理不同地区的中秋节文化习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进而在经历调查、整理和分享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其间,教师特别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做”,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并制作自己最喜欢的中秋节月饼和灯笼,并比一比谁做的月饼和灯笼最美观、最精致,进而让更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其二,利用规则约束学生的行为活动。比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试着寻找并分享现实生活中自己发现的规则,列举出一系列不遵守规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实例,同时直观地向学生出示这样一则新闻:“某市区新开了一条小吃街,这条街道上不仅充斥着各种嘈杂声,而且密集的人流量和杂乱的摊铺严重影响了一些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有不少居民向街道要求取缔这条小吃街”,然后鼓励学生从规则的角度入手,思考“小吃街边居民的烦恼是如何造成的,从中可以发现哪些与规则有关的问题,如果你是小吃街的管理人员,又该如何改变这一混乱的局面”,进而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觉尊重社会和学校里的各种规则。

(二)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入研读教材文本,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利用这些德育内容来强化学生的德育。

为了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实效性,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课堂上的引导教育职责。比如,在“健康看电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学生平时喜欢看的动画片进行教学,直观地出示一些案例,如“小花最近沉迷于动画片,每次一回家,她总是打开电视去看自己爱看的动画片,而她的父母因为对她的溺爱没有进行管束,导致她常常因为看电视的时间过长而没有时间完成作业”“小赵每天都看很长时间的电视,导致自己的视力有所下降”等,利用这些案例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告诉学生电视要适度观看,以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比如,在“可爱的动物”一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时地在课堂上增设“阅读”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对本课内容进行阅读,然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大胆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教育,进而在“说”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保护动物的意识。当然,学生也可以将“说”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关联,在分享阅读收获的同时,试着向同学分享更多教材上没有的动物,进而在拓宽视野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创设真实的德育情境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落实,教师逐渐认识到必须丰富学科教学内涵,从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入手,适时地为其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课堂学习过程变得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所学知识对自己产生的积极影响。

为了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展开教学工作,以此更好地达到学科育人目标。一方面,针对个别学生无法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激趣导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比如,在“干点家务活”一课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呈现了一些案例,如“吃完饭后,小明主动帮助妈妈收拾餐具,主动洗碗”“小新上学时,随手将放在自家门口的垃圾丢到小区的垃圾桶内”“看见妈妈在收拾房间,小红自觉地帮助妈妈一起收拾”等,这些微课视频能够从视觉上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勤于做家务的好习惯。另一方面,从学生真实的德育体验入手,适时地为学生构筑“角色演绎”的表演情境。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为单位,以“做家务”为主题,设计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剧本,并严格按照所编排好的剧本进行剧情排练,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进而决出最佳小组。显然,此次“做家务”表演情境的构筑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在热情参与中受到教育,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四)组织必要的德育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U1tNqgLNgsR2YzKLAQ2fVEIGeQeLhnx3EO4clZNkc7w=不是一门简单的记忆教材文字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和道德观念。但是,依旧有个别学生受自身思维的限制,认为自己只要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就会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正是在这种学习思维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意识,很难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关联,阻碍了学科德育工作的进行。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增设德育实践环节,以更好地达到学科育人目标。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选择“爱心的传递者”一课作为教学内容,在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教材文本的同时,积极与学校周边的一些社区取得联系,鼓励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一些孤寡老人的家里,帮助孤寡老人做一些“扫地”“擦桌子”“拖地”“整理物品”等力所能及的事,进而在“做”的过程中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选择“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作为教学内容,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调查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然后将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在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忧患意识,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去保护环境,积极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五)做好德育方面的反思评价

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要想提高学科德育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进而在反思中发现学科德育中的问题,在评价中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意义、有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进行德育方面的反思评价工作。

例如,在“合理消费”一课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在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其间,教师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录制了整个教学过程,然后反复观看保存下来的视频材料,进而在观看过程中发现学科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合理消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导致德育效果并不理想。经过课后反思,教师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这一特点,为其讲述一些不合理消费的故事,对学生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做好德育评价工作,不仅要鼓励学生利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自己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表现给出评价,自身也要肩负起课堂职责,在给予学生较为中肯的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很好,你是最棒的”“不错,请再接再厉”等激励式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式的评价,让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重拾学科学习的信心,更好地在学科学习中接受德育。另外,教师需要切实履行师德规范,明确自身在学科德育中的任务,进而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能够多一些投入和奉献。比如,将学生接受德育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督促自己履行师德规范;鼓励班级学生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在反思与评价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的来说,德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不仅为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而且深刻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为教师在接下来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强调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积累了经验。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了解班级学生德育的情况基础上,分别从“重视良好德育环境的建设”“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创设真实的德育情境”“组织必要的德育实践”“做好德育方面的反思评价”等维度开展教学工作,以更好地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