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舞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

2024-09-30 00:00:00许珍秀
天津教育·下 2024年8期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运动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助力幼儿成长,幼儿园开始大力实施体育活动,试图以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但是体育运动大多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缺乏趣味性,难以激活幼儿的参与热情。运动舞蹈是舞蹈与体育运动的融合实践成果,以运动舞蹈的形式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目的,还能从“健身、健心、健美”等多重视角提升体育活动育人效果。为此,基于幼儿园体育活动展开关于运动舞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运动舞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实践

(一)优化舞蹈创编,满足身心需求

运动舞蹈无论是对于推进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还是增强幼儿身体组织而言都能起到相对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运动舞蹈活动的创设并非一蹴而就,舞蹈动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征,是否能够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每位幼儿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为此,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时,不仅需要将运动舞蹈代入其中,还要做好舞蹈动作和形式的创编,以迎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编运动舞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推进:

首先,围绕单一动作或单关节动作。结合幼儿身体发育情况来看,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并且大脑对于四肢的控制力较差,缺乏上下肢协同能力,这也是导致幼儿不愿参与复杂的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一般情况下,幼儿可以尝试模仿一些单关节动作,但是对于一些需要多肌肉群、多关节参与的动作,幼儿较容易出现畏难心理,并且需要经历多次的练习过程才能掌握。基于此,为了激发幼儿对运动舞蹈的学习兴趣,在舞蹈动作创编中应以单一动作或单关节动作为主。同时,在上下肢动作的编排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出现两种或以上的复杂动作,教师可以增加简单舞蹈、步伐动作的占比,以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此外,结合不同阶段、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调整运动舞蹈难度,如针对小班幼儿的运动舞蹈,以步伐动作为核心,增加脚尖向前走、蹦跳步、踏跳、碎步走等动作的占比;针对中班和大班幼儿,代入一些单足支撑跳跃、双足交替跳跃、连续跳等复杂的动作,以发展不同阶段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为驱动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幼儿园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融合情节内容。结合幼儿思维意识特点来看,其以形象化思维为主,且普遍存在自制力差、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很难长时间专注于课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掌握幼儿的兴趣点,并在运动舞蹈的创编中,将动作以更为具象且直观的形式呈现。将舞蹈动作与情境或主题情节相融合,能够增加舞蹈动作的趣味性,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参与积极性。此外,幼儿大多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将一些带有运动舞蹈特征的步伐动作,如跳跃、跑步、爬行等,与动物行走姿势相融合,由此构建一种动态、趣味的体育活动情境,以点燃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使其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中。例如,教师在创编运动舞蹈时可以代入“唐老鸭”的动作元素,带领幼儿一同模仿唐老鸭的走路步伐,由此展开系统的运动舞蹈学习。为了构建一个欢快的运动氛围,教师还可以配合运动舞蹈动作播放一些背景音乐,使每位幼儿都能在音乐和舞蹈的驱动下,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最后,鼓励幼儿加入动作创编。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幼儿的思维较为活跃,且想象力更为丰富,鼓励幼儿加入动作创编行列,更有助于唤醒其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可以创编运动舞蹈主题,向幼儿展现不同的运动舞蹈资源,鼓励幼儿结合自身理解,在此类资源基础上进行创编。此外,还可以以音乐主题情感为核心进行创编,如在幼儿掌握一些基础的运动舞蹈动作后,教师可以为其提供一些不同主题的音乐片段,组织幼儿围绕音乐传递的内容自由地展开舞蹈动作创编。为了确保舞蹈带有体育运动特征,教师可以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并将体育运动元素融入其中,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舞蹈作品,为推进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这种方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发挥的空间,也从侧面提高了幼儿的参与热情,确保运动舞蹈契合幼儿身心成长需求。

(二)选择适宜元素,契合生活经验

相较于以往体育运动组织和设计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运动而言,运动舞蹈在综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幼儿的喜爱,于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在身体协调性和聆听感知方面获得较大提升。从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其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并未完全,常在生活、学习、游戏等各个过程中出现手脚不协调、容易摔倒的情况,而随着运动舞蹈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展开,随着音乐、视频等内容的融入,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能够逐渐提升运动水平,在身体协调性、手脑配合默契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想使此类成果有效实现,还需要就体育活动中运动舞蹈的环节设计展开分析,通过契合幼儿实际情况、满足幼儿运动需求、分析幼儿喜爱的事物等各种方式展开设计。

首先,就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展开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身心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可以就此展开对应运动舞蹈的设计。例如,小班幼儿的运动舞蹈中可以设计与节拍、律动有着明显关联的内容,相对更重视感知和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有兴趣参与的基础上,逐渐通过运动舞蹈实现体能方面的提升,锻炼手脑配合度与四肢协调度;而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教师在运动舞蹈的设计中可以逐渐加入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将动作幅度和要求稍微提高,以满足幼儿的运动量,使其得到锻炼;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针对性地从肢体灵活度的角度出发,从特定部位的针对性引导着手,如选择轻器械辅助,帮助幼儿在运动舞蹈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进一步提升,如选择扇子、手绢等,鼓励幼儿通过轻器械融入运动舞蹈的实践,以挥舞器械、操作器械达到动作要求为方式,使幼儿在运动过程中实现针对性的练习,获得发展。

其次,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其在实践过程中更快地理解未知事物,即通过所见所闻引导幼儿理解新鲜事物。如运动舞蹈过程中使用幼儿较为喜爱的童谣作为音乐,教师设计动作,通过舞蹈配合节拍的方式使幼儿参与到运动舞蹈中。除此以外,运动舞蹈也可以与幼儿以往所参与的运动项目相结合,通过运动游戏延伸运动舞蹈,进而将接力跑、跳远等动作融入运动舞蹈,适当展开竞赛,在动作的学习过程中以游戏代替相对枯燥的动作学习环节,既引导幼儿高效学习,又能通过新鲜的游戏使幼儿乐于参与,寓教于乐地完成相关项目。

(三)融入民间文化,示范加强引导

从幼儿的表现力角度分析运动舞蹈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发现幼儿的表现力在于外部条件的刺激,通过外部条件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参与相关活动。就实际表现而言,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期待得到教师的注意,而其大多数学习行为也会以模仿的形式出现。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从幼儿的表现力角度着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选择其感兴趣的内容之外,还要端正自身行为、正确示范,以便幼儿正确模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延伸至运动舞蹈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择恰当的载体、设计契合幼儿实际需求的动作以外,还要从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角度融入其他内容,使运动舞蹈不断推陈出新,结合正确示范,保证幼儿的有效学习。

民间文化元素是较为优秀的内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各个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有独属于自身的文化。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音乐、视频、动画等内容设计运动舞蹈,从地区的优秀民间文化和传统文化角度设计运动舞蹈,将其作为“教具”,辅助运动舞蹈展开体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从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着手,根据音乐节奏编排具体内容,开始前,引导幼儿观看相关视频、欣赏音乐,然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一套适合的运动舞蹈,通过示范引导幼儿跟练,使幼儿基于跟练实现学习,进而逐步掌握动作要点。

除此以外,还可以从民间舞蹈的角度分析运动舞蹈的设计与实践。民间舞蹈是根植于各个地区民间文化的艺术瑰宝,在流传度、受欢迎程度方面能够获得民间支持,并以此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底蕴和民间习俗有所差异,而这也使民间舞蹈在艺术表现形式、参与者水平要求方面不尽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载体、形式、所需器材方面有着怎样的差异,其所表达的情绪均是积极的、正向的,代表着人民群众在劳动与生活中呈现的乐观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根据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适当地调整动作,在载体与展现形式方面突出体育锻炼需求,以体能提升、幼儿发展为主要目标,删繁就简地将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运动舞蹈中,通过示范使幼儿在掌握动作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水平、增强体质。

二、运动舞蹈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启示

(一)运动舞蹈的意义

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以肢体训练为主,常常忽略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一种新兴且特殊的教育方式,运动舞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智力开发,还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第一,运动舞蹈涉及诸多带有体育运动特征和舞蹈特色的动作,这类动作的学习过程能够锻炼幼儿的领悟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感知力,有益于促进幼儿智力生长。第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许多幼儿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普遍缺乏适应能力和坚忍的意志。而运动舞蹈带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元素,蕴含积极向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体育精神,能够在无形中锻炼幼儿的意志力,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从运动学的角度而言,运动舞蹈能够在减轻体育运动强度的基础上,锻炼幼儿的全身肌肉群,使其身体肌肉更为灵活。同时,有助于增强幼儿对自身肌肉的控制力,减少磕伤、摔倒等情况。第四,幼儿在参与运动舞蹈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这一过程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幼儿体内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达到改善呼吸、促进消化的目的。第五,运动舞蹈涉及多种动作,需要幼儿在学习动作的同时增加练习,这一过程中需要幼儿“耳听八方”“眼疾手快”,并做到手部、四肢动作、眼睛等各部位协调一致,这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达成体育活动育人目标。

(二)运动舞蹈发展方向及建议

虽然运动舞蹈有助于推进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其与传统的体育运动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区别。与传统体育运动相比,运动舞蹈的美感更强,更注重表现幼儿天真、活泼的特点,更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编排运动舞蹈动作、设置以运动舞蹈为主题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兼顾幼儿的体验和审美需求,为幼儿营造一种亲近感、新奇感,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一方面达成体育运动目标,另一方面发展幼儿的审美素养,使其感受到运动舞蹈带来的快乐。此外,幼儿的成长环境、认知能力、运动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统一的运动舞蹈动作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应每位幼儿的成长需求。为此,教师应注重运动舞蹈的进阶式教学,针对幼儿特点,结合幼儿性格特征,不断完善运动舞蹈动作和形式,确保运动舞蹈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教学指导效用,使每位幼儿都能在运动舞蹈的带领下逐步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运动舞蹈是集合体育运动和舞蹈特征的产物,教师仅仅掌握体育运动技巧远远不够,还要定期学习舞蹈技能,找到舞蹈与体育运动的连接点,了解幼儿的成长与运动需求,以此制定更具体、更详细且更具有针对性的运动舞蹈方案,助力幼儿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结语

人们经过长期的运动锻炼,身体肌肉逐渐强壮,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强度过大的体育锻炼容易导致其出现畏难心理。运动舞蹈是对体育运动的一种优化,是基于体育运动所做的延伸,其动作更为优美,参与难度相对较低,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改变了幼儿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刻板印象。为此,幼儿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活动时,可以将运动舞蹈融入其中,做好运动舞蹈动作的创编。同时,选择更适合幼儿需求、契合幼儿生活经验的运动舞蹈元素,并从创新视角融入民间文化。为了提升运动舞蹈效果,教师应全面总结运动舞蹈为幼儿园体育活动带来的启示,以确定下阶段运动舞蹈教学方向,为提高幼儿体育运动活动实施效果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幼儿体育创新提升专项研究课题“运动舞蹈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NJYytzx23-18)的研究成果。